公元前453年 三家分晋:做人不能太狂妄 六卿内乱后范氏和中行氏土地被瓜分,公元前453年,在晋阳之战中,赵氏联合魏氏和韩氏击败智氏,灭智氏一族二百余口。接着,三家瓜分智氏土地。晋国大部分国土被三家分割,形同灭亡。 自从范氏、中行氏被灭之后,晋国只剩下四卿,分别是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其中智氏最强,赵氏次之。智氏的家主智瑶非常有才华,年轻时就名声显赫,屡立战功。当初,智氏在讨论立谁为继承人的问题时,大部分人支持智瑶,只有智果不支持智瑶。智果认为,智瑶虽有才华但残暴不仁,喜欢欺压同僚,将来恐怕会招来灭族之祸。可是智氏最终还是决定,立智瑶为继承人。晋国的正卿由四家轮流担任。上任正卿赵鞅去世后,轮到智瑶当正卿。智瑶率军东征西讨,把周围的齐国、郑国、卫国全部打了个遍。 智赵韩魏四家都是晋国的卿,拥有大片封地,相当于四个独立王国。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族兵出征。智瑶作为晋国正卿,名义上可以命令全晋国的军队,所以可以趁机让韩赵魏的军队多受损失。比如在一次攻郑的战役中,智瑶命令赵氏家主赵无恤,让赵氏的兵攻城。赵无恤不愿意,智瑶就对赵无恤破口大骂,说你爹赵鞅一世英雄,怎么选了你这么个废物当继承人?赵无恤回答得很逗,说大概是因为我能够忍受耻辱吧! 智瑶又想出一个办法,来削弱另外三家,就是号召各卿家一起向晋国国君献地。三家不是傻子,智瑶控制晋国国政,献给国君不就是给智氏了嘛!所以没人愿意献城。可是韩氏和魏氏实力不能和智氏相比,两家的家主韩虎和魏驹都很犹豫。最终决定先献城,等其他家族受不了再和智氏翻脸不迟。韩魏答应献城,赵无恤不愿意。估计他已经受够了智瑶的欺压,决心这次不再退让了。于是智瑶上报国君,打着国君的旗号,带领韩魏两家一起攻打赵氏。赵氏虽强,但是面对三家围攻,节节败退,只能退守晋阳。晋阳是赵氏几十年来着力打造的据点,赵氏坚守三年不破。智瑶想出水攻之计,掘开汾水,水灌晋阳。晋阳陷入一片汪洋,但晋阳民众依然支持家主坚守城池,可见赵氏深得民心。智瑶觉得胜券在握,带着韩虎和魏驹,站在大堤上看着被大水淹没的晋阳,得意忘形地说,你们两个可得小心点,据我所知你们的主城边上也有河啊!韩魏三人面面相觑,胆战心惊。赵无恤眼见晋阳难以支撑,就问谋主张孟谈该怎么办。张孟谈决定亲自出城,策反韩魏两家。于是,张孟谈趁夜色潜入韩民夫营,来见韩虎和段规。张孟谈表示,赵氏灭亡后,智氏独大,下一步一定是消灭韩氏和魏氏。段规曾经被智瑶侮辱,深知智瑶暴虐不仁,因此力劝韩虎反水。于是韩虎决定站在赵氏一边。接着,张孟谈又用相同的道理说服了魏氏。 韩魏两家联合赵氏一起杀掉智氏守河堤的士兵,将河水引向智氏大营。接着,三家围攻智氏,赵无恤亲自率军攻入智瑶的中军大帐,杀掉智瑶,还把智瑶的头骨做成便器,以泄心头之恨。接着,韩赵魏三家尽杀智氏全族二百余口,瓜分智氏土地。经此大变,晋国实质上被三家瓜分,很多历史学家者都把前453年的三家分晋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 50年后,韩赵魏联合伐齐,把齐康公抓住,然后带着齐康公去朝见周威烈王。齐康公替三家说情,请求把韩赵魏列为诸侯。周威烈王做个顺水人情同意了。于是三家分晋得到了周王室的承认,晋国的臣子就这么堂而皇之地代替了晋国。 在三家分晋之后,晋国仍然存在很长时间,但是仅仅拥有绛和曲沃两座小城。对晋国彻底灭亡的时间,不同材料说法不同。《晋世家》记载在前376年,晋国末代国君晋静公被废为庶人,晋国彻底消失。 结论:晋阳之战导致智氏灭亡,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晋国虽然还存在,但是仅能苟延残喘,形同灭亡。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初步形成。三家分晋也成了从春秋到战国的标志性事件。 公元前400年 墨子救宋:正义之名 公元前453年的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时代结束和战国时代开始。但是从春秋进入战国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诸侯国之间的征战越来越残酷,同时士人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对世间纷乱的解决之道,导致诸子百家兴起,墨家学派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公元前440年,墨子亲自前往楚国,与鼓动楚王攻宋的公输班(即鲁班)辩论,并且在模拟攻城战中击败了公输班,成功阻止了楚国攻宋。 得知楚国即将攻宋消息时,墨子正在鲁国讲学。此时,墨家已经成为天下显学,“兼爱非政”是墨家学说的核心。“兼爱非攻”的意思是说,有能力的人要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天下人兼相爱、交相利,互相帮助;人们不应当互相攻击,才能国家强盛。 在那个各种思想迸发的时代,一个学说要想立得住,其信徒必须身体力行。墨子本人就是其学说的坚定践行者,所以墨子立刻出发,步行十天十夜来到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荆州)。出发前还嘱咐自己的大弟子禽滑厘带领三百弟子直接去宋国帮助守城,以防自己劝说失败。 来到楚国之后,墨子首先找到公输班,说想请公输班帮自己杀一个人。但是公输班认为应当讲道义,不能平白无故杀人。于是墨子说,难道怂恿楚国攻宋不会导致无辜的宋国人死去吗?公输班被说服了,就带墨子去见楚王。楚王不愿意放弃攻宋,说云梯都建好了,难道不应该试一试吗?墨子表示,有云梯也没用,我们墨家的工程技术天下第一,足以保证楚国攻不下宋国!墨家一方面反对在战争中浪费财富和生命,另一方面非常重视开源节流,认为创造财富是最重要的。因此,墨家重视劳动生产,墨家弟子全都要亲身投入农业、手工业的劳动中去。在劳动中,墨家逐渐掌握了各种工程技术,甚至认识到很多自然科学的原理。可以说,墨家是当时的“科技工作者”。这就是墨子守住宋国的底气。墨子在楚王面前和公输班模拟攻城战。公输班使出很多招数,被墨子一一化解,最后不得不认输。但是公输班说,我知道一个办法可以攻破宋国,但是我不说。墨子说你不就是想把我杀了吗?但是杀掉我没有用,我的弟子禽滑厘早就带着三百人去了宋国,我的招数他们全都会,即使我死了,他们也能守住宋国。公输班只得认输,楚王也放弃了攻宋的打算。 三百墨家弟子,在当时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力量。因为墨家非常注重组织建设。墨家的最高领导人被称为“巨子”,墨子就是第一任巨子。墨家子弟必须服从巨子的命令。墨家还有自己的法度,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是一个组织严密的集体。据说墨家子弟可以“赴火蹈刃,死不旋踵”,都是视死如归的战士。墨家就是以这种坚定的信念、严密的组织和高超的手段,来践行自己的学说,改造这个世界。墨家成长为一个与儒家齐名的大学派,天下学子“不入于儒,即入于墨”。但是物极必反,墨家对子弟的要求极高,对学派的理论严格实践,一方面铸就了墨家的高战斗力,另一方面也导致其难以被世俗大众理解。比如墨子认为生活要节俭,不应该进行娱乐活动,不应当厚葬,这些做法在当时就很违背人的本性,很难被接受。 墨子去世后,墨家内部理念不同,分成三派,各自坚持,难以弥合分歧,逐渐衰落下去。除了内部原因之外,儒家一直是墨家的大敌,在失去墨子这样一个思想巨人之后,墨家也无法与儒家抗衡。但是一部分墨家子弟,因其高度组织性,被各国统治者任用。比如孟胜担任巨子的楚墨一派,为楚国阳成君效力。阳成君卷入了楚国贵族反对吴起变法的动乱中,因贵族在杀死吴起的过程中,用箭射中楚王尸体,被剥夺封地。孟胜率领180名楚墨弟子,在阳城君封地全部战死,这也侧面反映了墨家衰落的命运。 结论:墨家在墨子在世时是与儒家不相上下的显学,墨子去世后逐渐衰落,在秦汉统一之后失去影响力。 公元前424年 子夏创立西河学派:变法的序曲 约公元前492年,子夏拜入孔子门下,后成为孔子最器重的学生之一,位列孔门“十哲”。(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 公元前424年左右,魏文侯尊孔子弟子子夏为师,子夏在西河(今河南浚县、内黄一带)讲学,创立了儒家的西河学派。子夏是卫国人,成为魏文侯老师时,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孔子去世后,子夏长期居住在鲁国,和师兄弟仲弓、子张回忆孔子言论,编写《论语》。那么为什么到了晚年,子夏不顾年迈跑去做魏文侯的老师呢?这跟魏文侯礼贤下士的态度是分不开的。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魏国成为新晋的诸侯。三家中魏国的实力最强,魏文侯也一直有称霸的雄心。霸主当然需要全方位的领先,不仅政治、经济、军事的实力要强大,文化上也要强大。于是,魏文侯的弟弟魏成子拿出自己食禄的九成,请来了子夏、田子方、段子木三位贤人。子夏是孔子弟子,地位最高。魏文侯就尊子夏为老师。子夏开始在西河开坛讲学,据说鼎盛时期有弟子三百人,后来魏国的名将吴起、中山国相李克等人,都是子夏的学生。子夏很清楚魏文侯的志向,抓住各种时机,给魏文侯讲为君之道。比如说在听音乐的时候。子夏对魏文侯说,听见钟声要想到武将,听见磬声要想到执政地方的大臣。子夏对魏文侯可以说是悉心教导。在西河讲学期间,子夏的儿子去世,子夏哭瞎了双眼,但是他仍然坚持讲学。尽管如此,子夏依然受到了其他孔门弟子的非议。 就在于夏儿子死后,同门曾予前来探望。子夏想起早逝的儿子,哭着说,老天!我没有罪过啊!曾子一听这话,生气了,指责子夏说,你怎么没罪过?我们早年都跟随老师学习,后来你回到西河讲学,当地人只是尊你为师,没有人知道孔夫子了,这就是你的罪过!可见,对于老同学西河讲学的事,曾子心里很不满。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子夏对孔子的思想已经有所背离了。按照孔子的政治观,周代的礼是最好的,君臣父子秩序井然,应当恢复。但是到了子夏西河讲学时,周天子的权威已经一文不值了,魏国称候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合乎礼。 孔子当年就很了解子夏,生怕这个学生“走火入魔”,变成急功近利的小人。子夏年轻时,做过鲁国的莒父宰(莒父是地名,在今山东莒县;宰相当于县令)孔子特意叮嘱他:“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还对子夏说过,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子夏追求“小利”,说明他是个务实的人,这大概也是魏文侯愿意拜子夏的原因之一。魏国地处中原,四通八达,为各种思想交流碰撞提供了便利。魏文侯支持李悝变法,就可以说明他是一位追求实效的君主。子夏不是空谈而已,他确实为魏国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比如说出任过中山国相的李克。有一次,魏文侯问李克如何治国。李克回答说,要赏必行,罚必当。那些没有立过功的人,只知道享受,应该剥夺他们的俸禄,用来招揽真正的人才。再比如说吴起。吴起曾经是曾干的学生,但是因为吴起没有回家奔母丧,曾予认为这个学生不孝,就和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后来,吴起又投到了子夏门下。吴起担任西河郡守。为了取信于民,在城南门外立起表杆(观察日影测量日引目的工具)对外说,如果有人推倒表杆,就封他做官。老百姓都觉得这事不可能,只有一个人觉得假的也没什么损失,推倒了表杆。吴起果然封这个人做了官,从此人人信吴起确实赏罚严明。日后商鞅在秦国变法,也有徙木为信的事,和吴起的办法如出一辙。 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李克、吴起是儒家传人,但是他们都重视赏罚,有明显的法家倾向。孔子一直注重道德,强调慎用刑罚。这么一看,子夏和他的弟子确实有些叛逆。子夏在西河讲学,除了传授儒家六经,也主张用赏罚制止恶劣的行为。魏国在战国群雄中率先开展变法,很大程度上和子夏西河学派引领的风气有关。 结论:子夏创立西河学派,使魏国成为战国初年的儒学中心。西河学派出身的吴起、李克等人,为魏国称霸中原立下了功勋。子夏作为儒、法之间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对法家的诞生起到了过渡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