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史(先秦)(十八)

 梦想童年594 2022-03-22

公元前422年

李悝变法:开变法之先河

公元前422年,魏文侯任命李悝为相,开始了魏国的变法。李悝变法涉及方方面面,但总的目的就一个:富国强兵。

李悝还是地方官的时候,强兵是他最主要的目标。魏国的地理位置在战国群雄的中央,北边是赵国,东、南顺时针依次为齐、楚、韩,西边则是秦国,外敌入侵的压力很大。李悝早年担任郡守的上地,就在魏国边境地区。李悝为了巩固边防,敦促百姓练习射箭,想出了一个办法。李悝规定,凡是难以厘清真相的诉讼,都要比赛射箭,谁射中靶心谁赢。于是,百姓都去练习射箭,避免打官司的时候吃亏。李悝这种灵活的手段,大大减小了变法的阻力。等到李悝出任国相,如何“富国”就摆上日程了。魏国地处黄河中游,很早就有人定居,经过长时间发展,已经是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了。所以,魏国面临着人多地少的难题。因此,李悝对农民如何种地,做出了非常详细的安排。比如说,粮食不能只种一种,必须要五谷掺杂着种,防止灾害导致全年颗粒无收。再比如说,每户人家的房前屋后,要种上桑树,要开菜园种蔬菜,田埂上也要种瓜果。总之,不放过一寸土地。

在李悝的主持下,新法很快在魏国铺开。魏文侯顺势又任用了一批能吏,整顿各地的政务。其中,就有邺令(今河北临漳)西门豹。邺是个穷地方。西门豹新官上任,首先要摸一摸情况。他找来当地的老人,问他们有没有什么难处。老人说,我们这里穷,都是因为河伯娶妻的事。所谓河伯娶妻,就是从各家挑选婚龄女子,合适人选要嫁给河神,斋戒打扮后坐在床席上,推进河里,一开始还能漂浮,最后都沉到水里去了。这事每办一次,三老(掌教化的乡官)和巫婆都能收一大笔钱。这种习俗由来已久,还有传说,河伯娶不到妻子就会发水来淹。老人还说,当地有女儿的人家能跑得都跑了。西门豹知道这事不简单,提出要亲眼看一看。西门豹见到选中的新妇,连连摇头,说这个女子不好,烦请巫婆您告诉河伯宽限几天,选到更好女子再送去。说完就让吏卒把巫婆扔进了水里。等了一会,西门豹说,怎么去了这么久?请弟子去看看吧。又扔了巫婆的一个弟子到河里。最后,把三老也扔进了河里。剩下的人吓得一直磕头,再也没有人敢说河伯娶妻的事了。河伯娶妻表面看是陋习,其实反映的是邺严重的水患问题。因此,西门豹征调民夫,在邺开凿了十二条水渠,引漳河水灌溉,从此邺成为魏国最富庶的地方之一。

作为魏国变法的总工程师,李悝也没少“折腾”。在三月春耕开始前,魏国要举行祭祀,由农官宣读有关农事的法律条文,其中的规定很有“强迫症”风范:春天耕作时,要把地犁得像布一样平整;秋天作物成熟,要加紧抢收,就像马上有强盗要来一样。差不多耕作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要求。史书中称李悝的这些做法为“尽地力之教”,就是说要充分发挥每块土地的潜力,尽可能提高产量。

李悝又设置平籴法,保障农民的辛苦有充分的回报。简单说,平籴法就是把粮食分成上、中、下三等,定好价格。收成好的年份,官府收粮,收成不好的时候,官府卖粮,保证粮价平稳,农民不至于亏钱。这也是鼓励农耕的措施。

此外,李悝还制定了《法经》,对盗贼、欺诈、赌博等不法行为都做出了规定。《法经》的具体内容已失传,但是这部法律对战国历史的影响不容忽视,据说商鞅面见秦孝公时,就带着一部《法经》。

结论:李悝变法是战国时期第一次成功的变法,使魏国率先富强起来。此后的魏国,击败秦国,消灭中山国,盛极一时。李悝的变法思想,也影响了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使其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公元前406年

魏灭中山:杀鸡就要用牛刀

公元前406年,魏军在主帅乐羊的率领下,历时三年,消灭了地处河北的小国中山国。

一开始,魏国关于是否任命乐羊为主帅的问题,还引发了一场争议。因为乐羊的儿子乐舒,当时正在中山国效力,乐羊很有可能无法全力攻打中山国。可魏国大臣翟黄了解乐羊的为人,一再推荐乐羊,并愿意为他担保,魏文侯这才任用。魏国太子击一同参战,名将吴起也带兵出战。

敲定了主帅,魏国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魏国和中山并不接壤,中间还隔着赵国,所以魏国必须向赵国借道。赵国国君赵烈侯不愿意借路给魏国,正准备拒绝,但被大臣赵利给拦住了。赵利说,魏国如果打不下中山,就会罢兵,那么魏国地位就会下降,赵国地位就抬高。魏国如果攻下中山,隔着赵国也控制不住,到那个时候,兵是魏国出的,而地却是赵国的。就这样,赵国答应了借路的请求。

乐羊率领魏军穿越赵国,开始围攻中山国。中山国君想迫使乐羊退兵,就绑了乐舒,吊在了城楼上。乐羊说,现在不能让父子私情,妨碍君臣之间的大义。魏军继续进攻,而且越来越猛烈。中山国君发现乐羊不吃这一套,干脆杀掉了乐舒,并派人将乐舒的首级炖汤送给乐羊。乐羊哭喊着,我的儿啊!随后一口气喝光了肉羹。使者回到中山,汇报了事情经过。中山国君意识到,这次遇见狠角色了,乐羊是绝对不会退兵的,这城怕是守不住了。于是开城投降,由此中山国灭亡。

魏文侯听说乐羊喝肉羹的事,对身边的大臣堵师赞说,自己儿子的肉都吃,还有谁的肉不敢吃。魏文侯虽然把灵寿(今河北灵寿)封给了乐羊作为奖赏,但是也起了疑心,怕乐羊立下大功之后,有什么不轨的举动。

乐羊回到魏国,开始谈论自己的功劳有多么大。魏文侯知道后,派人给乐羊送去两口箱子,里面全是毁谤乐羊的信。乐羊知道这是魏文侯在警告自己,立即改口说,攻取中山,我没有出什么力,全都是国君的功劳。除了封在灵寿的乐羊,魏文侯又封太子击为中山君,派大臣李克为中山相,辅佐太子击稳定中山的秩序。从此,魏国正式在中山建立了统治,扩大了国土。

不过,为什么魏国非要讨伐一个远方的小国呢?这还要从中山国的来历说起。中山国由白狄的鲜虞部落建立,早年的历史很多都没有记载,只知道中山武公是第一位留下记载的国君。问题就出在中山武公的封号上,按照周朝的制度,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中山国一个小国,竟然使用公的封号,魏国都还是侯,这就引起了魏文侯的不满。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魏国分到了晋国的核心地带,一直以晋的继承者自居,试图延续春秋时晋的霸业。而且,魏国在国相李悝的主持下,率先开展了变法,国力迅速提升。就在讨伐中山前不久,魏国刚刚击败秦国,占领了河西之地。魏文侯的目标是成为中原霸主,中山国既然僭越称公,那魏国必须要管。

灭中山国后,翟黄因为推荐了乐羊、李克,受到魏文侯赏赐,可以乘坐国君专用的车。这说明魏文侯对灭中山之战是很看重的,因为灭掉中山国,就是维护了等级秩序,让小国不敢擅自加封,北方夷狄不敢冒用华夏的尊号。魏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还称什么霸呢?帮助他实现目标的臣子,自然也就受到了重赏。事情正如赵利所料想的,由于中间隔着赵国,魏对中山国的统治,并没有延续很久。被魏国吞并后,中山国从史书里消失。二十多年后,魏败给赵、楚,实力受损,中山国趁机复国,再次出现在史书中。

结论:魏国消灭中山国,魏国版图得到扩大,国力增强。魏国制止中山国僭越的行为,维护了等级秩序,提升了魏国的威望,进而成为中原霸主。随着魏国国力转衰,中山国复国,直至公元前296年,中山国再次亡于赵国之手。

中国古代史(先秦)(十八)

公元前389年

阴晋之战:魏国“特种兵”出击

公元前389年,魏国西河郡守吴起击败入侵的秦军,史称阴晋之战。

秦军入侵的消息传来,魏军士兵没等下令,主动穿好盔甲,要求出战。吴起挑选出从来没有立过功的士兵,一共五万人,组成军队迎战。魏武侯又额外拨给吴起五百战车和三千骑兵。交战的前一天,吴起对士兵说,如果车兵不能缴获战车,骑兵不能缴获战马,步兵不能抓到俘虏,那么击败秦军,也不算立功。吴起一席话,就是抓住士兵们想要立功的心理。结果,魏军的五万多人,一举击败了秦军的五十万人。史书上对阴晋之战经过的记载非常简略,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次“考试”,检验的是吴起在魏国练兵的效果。

吴起本来是卫国人,又曾经在鲁国做将军,魏国当时的国君魏文侯很贤明,他才来到魏国。魏文侯问相国李克吴起是怎么样的人,李克回复说,吴起贪财好色,但是带起兵来,司马穰苴也比不过。穰苴是春秋时齐国的将军,曾经击败晋、燕军队,官至大司马,所以被称为司马穰苴,是当时的名将。

魏文侯此时一门心思想振兴魏国,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都愿意用,所以任用吴起在魏国做了将军。吴起带兵有一个特点,特别会鼓舞士气。魏国召开庆功宴时,吴起让功劳最大的人坐在前排,用金银制成的餐具,吃的都是猪牛羊肉;战功稍差的坐中间,饮食待遇也差一点;没立功的只能坐最后,也没有贵重餐具可用。对有功者亲属的赏赐,同样按照战功大小,区别对待。阵亡士兵的家里,每年都有人去慰问。三年时间,魏国风气大变,人人都争着立功,上了战场就拼命。

虽然李克说吴起贪财好色,但是吴起非常懂得体恤普通士兵。曾经有士兵长疮化脓,吴起看到,就用嘴去吮吸脓水。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开始大哭。旁人问她原因,这位母亲回答说,以前我的丈夫就在吴将军手下,也生过疮,昊将军给他吸伤口,他特别感激,打仗从不后退,死在了战场上。恐怕我的儿子也会这样。

当然,士气不是决定战场成败的唯一因素。阴晋之战的胜利,和魏军训练严格、装备精良分不开。魏军的精锐叫魏武卒,由吴起创立,士兵都是万里挑一。比如说,选拔士兵有一条标准:半天时间徒步一百里。身体素质差的人,根本完不成。魏武卒受到的待遇也不同于一般士兵。被选中加入魏武卒的人,全家免缴赋税,还可以分到田地和房屋,所以但凡有能力的人,都愿意参军。每名魏武卒都身穿盔甲,配备弩、戈、剑,并且携带三天的口粮。当时在其他国家,士兵总是临时从农民中征召。相比之下,魏武卒这种职业军人,战斗力要强很多。吴起率领魏武卒,一共参加了七十六场战役,战胜了六十四场,剩下的也基本是平手。秦军就吃了魏武卒不少苦头。

前409年开始,吴起连续攻占河西的多座城池,建立西河郡。秦、魏原本是以黄河为界的,丢掉河西之后,秦国的核心区关中完全暴露在魏军面前。这让秦国非常难受,非夺回河西不可,所以才会有阴晋之战,秦军五十万进攻西河郡的事。阴晋之战后,吴起的功勋和声望达到高峰,招来了大夫王错的嫉妒。王错在魏武侯面前进谗言,魏武侯心生怀疑,下令召吴起前来。吴起走到岸门(今河南许昌)望着西河的方向哭泣着说,如果国君能相信我,有西河这个地方足以称王啊。现在听信谗言,西河也要归秦人所有了。不久,吴起离开魏国,投奔了楚国。西河后来果然被秦国占据,魏国渐渐衰落下去。

结论:阴晋之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魏国打破了秦国收复河西的梦想,保持住了己方的优势。然而吴起因功受到猜忌,被迫投奔楚国,也为魏国军力衰弱埋下了隐患。

中国古代史(先秦)(十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