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史(秦汉)(二十三:宣帝立后、清算霍家、平定羌乱)

 梦想童年594 2022-03-22

公元前74年

汉宣帝立后之争:霍光的如意算盘嘎嘎响

公元前74年,汉宣帝想立自己的原配妻子许平君为皇后,但遭到朝中大臣反对。大臣们为了讨好权臣霍光,向宣帝提议迎娶霍光的女儿霍成君,立她为皇后。

宣帝原先是流落在民间的皇室成员,他能登基也是仰赖霍光的扶持。宣帝不好直接反对大臣的提议,只是委婉地提出要寻找他原先在民间用的一把旧剑,暗示他还是想立原配许平君。霍光没有表示反对,他虽然掌控大权,但并不想和宣帝因为立后一事发生冲突。霍光之前已经废黜了汉废帝,如果和宣帝的关系再弄僵,大臣们很难再支持他。在霍光的默许下,群臣同意让尚在民间的许平君入宫,宣帝将她封为婕妤,不久又把她立为皇后。按照汉代惯例,皇后的父亲应受封为列侯。但霍光却以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受过宫刑为由,拒绝封他为列侯。霍光也许是出于对许广汉本人的厌恶,反对封他为列侯。许广汉曾经在汉废帝刘贺手下任职,霍光立刘贺为帝后,刘贺不仅荒淫无道、还密谋扳倒霍光。霍光对刘贺的旧臣没什么好感。此外霍光也害怕许广汉在朝中的力量坐大威胁到自己,宣帝也可能借助外戚许家的力量与自己对抗。毕竟霍光当初也是以外戚的身份受到汉武帝重用,后来才逐渐成为权倾一时的大司马、大将军(负责行政和军事的最高职位)。

霍光的夫人霍显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她是霍光的继室。她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宣帝为后,以提升自己的地位。很快,霍显的机会就来了。

当时宫中有一位名叫淳于衍的女大夫,为了让自己的丈夫升官找到了霍显。霍显答应了她,条件是让她给皇后许平君下毒。淳于衍答应会照办。霍光当时对此事并不知情。此时许平君怀孕准备分娩,身体不适,需要喝药调养身体。淳于衍将毒药掺进了她的药中。许平君服下药后中毒身亡。宣帝得知后雷霆大怒,将宫中所有的大夫都关进了牢房。霍显害怕事情败露,就将下毒一事告诉了霍光,请求他下令不要审淳于衍。霍光一开始对霍显也很生气,想告发她。但考虑到如果霍显杀害皇后一事告知天下,会有损他的权威,所以只好授意有关官员,淳于衍与案情无关,应免于追究。淳于衍很快就被释放。事后霍显还给了淳于衍大批金银财宝。紧接着,霍显就将女儿霍成君送进了宫中,被宣帝立为皇后。

结论:汉宣帝立许平君为皇后既出于感情因素,也有权力斗争的考虑,只不过被霍光识破。毒杀皇后一案表明,霍光生前一直紧握权柄,宣帝没有反抗的余地。霍光死后,宣帝立马清算霍家,毒杀皇后一事成了霍家的一大罪名。

中国古代史(秦汉)(二十三:宣帝立后、清算霍家、平定羌乱)

汉宣帝和许皇后:虽是糟糠之妻,却不离不弃

公元前66年

清算霍家:权臣家族的覆灭

公元前66年,霍光家族被汉宣帝清算,满门抄斩。

霍光经历汉武帝、汉昭帝、汉废帝、汉宣帝四朝,掌握朝政大权,一度可以废立皇帝。而他死后,霍家子弟和女婿都在朝为官,形成庞大的势力。汉宣帝要想真正掌握权力,霍家就是他面前最大的阻碍。

汉宣帝并未急于出击,霍光生前汉宣帝一切都听从霍光和群臣的,霍光弥留时为侄孙求侯爵,他也立刻答应;霍光死后,按照皇帝级别葬于茂陵,又免除霍光后代子孙的赋税、徭役,让他们继承霍光的爵位、食邑。

少了霍光这个大家长的控制,新皇帝又没有威胁,霍家的人彻底失控了。只看霍光妻子霍显的三件事就非常嚣张。其一,她嫌弃霍光的坟墓不够气派,私自扩建,还抓了良家女子看守;其二,她嫌弃宅邸不够豪华,便大肆修建,涂抹黄金;其三,霍光有个宠幸的家奴冯子都,居然和寡居的霍显通奸。

而小辈子弟们也纷纷修建宅第,四处游玩,连朝会都不上,派家奴前往。小辈的女儿们拿皇宫当后院,日夜进去,不给霍光守丧。除了主子,连家奴也蛮横。御史大夫魏相的家奴和霍家的家奴在路上起了争执,霍奴直接闯进御史大夫府中,让御史叩头道歉才算完。

霍家的霍山当时是尚书,本来应该阅读各种奏章,但是汉宣帝让众人直接把文件送到他自己手里,和臣子也是单独相见。这就是想把权力收回手中,绕开霍家的势力了。霍家有些忧虑,得罪过的人被提拔,而皇帝有意独自处理政务。霍家察觉到了汉宣帝的心思,但没有意识到汉宣帝有多凶猛。汉宣帝稍稍做了些布局,他把霍光的那堆女婿、孙女婿都逐步调出长安,去遥远的蜀地(也就是四川)、武威(现在的甘肃)任职,或者把他们从最要紧的皇家护卫军里调出来,封一些虚职。关键位置上,汉宣帝放上了亲信。霍光的儿子霍禹此时是大司马,一个极为尊崇但是没有什么实权的高级官位。他在这个位置上不像父亲那样执掌大权,反而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政敌。

这时候,霍显又告诉他,之前霍家埋下过一个巨大的祸根。汉宣帝还是落魄皇亲的时候,曾经娶过妻子许平君,登基后立她为后。但是霍显宠爱小女儿霍成君,想让他做皇后,就买通大夫毒死了许平君。现在霍光死了,才有人泄露出来。原来皇帝选择从女婿开刀,就是因为察觉了这事。

终于,汉宣帝露出了獠牙,霍家还往这头猛兽面前送。他们想利用上官皇太后,先诛杀皇帝的左膀右臂丞相与平恩侯许广汉。因为皇太后是霍光的外孙女,必定会站在霍家一边。但是皇太后拒绝了这事,连这个大靠山都不可靠了,霍家酝酿起谋反。他们计划借用太后的名义召来丞相、平恩侯,杀了他们以后,就废掉汉宣帝,拥立霍禹为皇帝。可还没动手事情就败露了,毕竟准备阶段买入几千匹马,实在很难毫无痕迹,尤其是霍家势力被剥离出朝堂之后,很多人都另外找靠山。

汉宣帝快刀斩乱麻,迅速抓捕霍家,除了几个女婿因为检举揭发没有死,霍家全部被杀。霍皇后也被废了。涉及此事的数千家官员也都被诛杀。至此,汉宣帝把霍家势力彻底清除。

清除霍家后,汉宣帝掌控朝政,恢复农业生产,重视吏治,大破匈奴,将西域纳入版图,综合国力强盛,史称“孝宣之治”或者“孝宣中兴”。

结论:清除霍家,汉宣帝将权力收到自己手上,为“孝宣中兴”的到来扫除了障碍。

风光无限的霍家怎么就因为一个马夫而灭族了?

公元前61年

赵充国平定羌乱:屯田才是王道

公元前73年,汉宣帝派遣光禄大夫(负责朝政议论)义渠安国巡视羌族,先零羌(羌族的一支)向义渠安国表示要北渡湟水(流经今青海、甘肃),没有得到朝廷同意便擅自大规模迁徙。公元前61年,后将军(负责边境安全的军职)赵充国率军平定西北边境羌人的动乱。

此前,赵充国就注意到,原先互相仇杀的羌人部落在先零羌的主导下,结成了联盟,并与匈奴来往密切。赵充国警示朝廷,羌族可能会和匈奴一起进攻,他建议汉族应让边境军队做好准备,离间羌族各部落。朝廷派了光禄大夫义渠安国行使羌地。义渠安国之前曾负责安抚羌人,这次羌人结盟、和匈奴勾结威胁汉朝边境,表明他之前的安抚工作并不完善。可能出于报复心理,义渠安国并没有采取赵充国离间羌族的建议,而是招来先零羌的十三个首领,将他们全部杀害,接着调兵攻打先零羌,杀了一千多羌人。羌族各部落为了报复,纷纷入侵汉朝边境,攻占汉地城池,杀死汉朝官吏。义渠安国也被羌人击败,他只好退守令居(今甘肃永登西北),并向汉宣帝报告羌人的动乱。于是,宣帝让赵充国前去解决羌乱问题。赵充国带领汉军来到了金城(今甘肃兰州)。他没有立即对羌人发动进攻,而是打算对羌人分而治之。

赵充国先是亲赴前线做了两个月的周密调查,然后命令骑兵迅速进入湟水流域,占据各个战略要地,对先零羌形成威慑,但避免与羌人发生大规模的正面作战。但酒泉太守辛武贤反对赵充国的做法,他向宣帝上书,提出由他和赵充国分兵出击,依次解决羌人的罕、开和先零等部落。宣帝就辛武贤的计划,询问赵充国的意见。赵充国认为,坚决反汉的是先零羌,其他部落大部分是观望态度,没必要不分青红皂白打击羌人;汉朝真正的威胁是匈奴,抽调大量兵力深入羌地作战,打不打得赢倒是其次,关键是匈奴人趁机打过来怎么办。但宣帝执意实行辛武贤的计划,指责赵充国畏战。赵充国只好再次上书,说自己都七十六岁了,死就死了,但对羌人全面开战实在得不偿失。

宣帝最终被赵充国说服,放弃了全面出击的计划。得到宣帝的支持后,赵充国派出骑兵部队,包围了先零羌,但不和他们交战,羌人一直处于开战的惶恐中,心态逐渐崩溃。不久赵充国便领兵直趋先零羌的领地,先零羌人数和装备都不占优势,争相渡过湟水叛逃。赵充国派兵驱逐先零羌的同时,派人带着大量财物安抚羌人其他部落。他还命令军士严守军纪,禁止破坏羌人的住所、田地,禁止杀害羌人的牲畜。各部落纷纷表示愿意和汉朝和平相处。最后,赵充国让一万步兵在湟水河谷屯田,占据叛乱羌人耕种和放牧的土地,不仅断绝了叛乱羌人的补给,还能让驻守的汉军自给自足,对羌人形成威慑。

虽然宣帝同意了赵充国的计划,但他等赵充国大致稳定羌地的局势后,还是让赵充国的儿子赵印、辛武贤等人率汉军对先零羌发起了进攻。羌人被斩首八千多人,大部分先零羌都向汉军投降了。被驱逐的先零羌长期游荡在苦寒之地,饥寒交迫,没什么战斗力了。先零羌首领犹非、杨玉首被其他羌人杀死。至此,西北羌乱被平定了下来。

结论:赵充国平定羌乱,是汉朝和羌人关系的转折点,从长期的军事对抗转变为和平相处,此后直到西汉灭亡,羌人仅对汉朝边境发动过两次侵扰。汉军得以集中更多的力量对付匈奴,维持丝绸之路的畅通。

中国古代史(秦汉)(二十三:宣帝立后、清算霍家、平定羌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