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史(隋唐)(三十八:太平公主擅权、姚崇入相)

 梦想童年594 2022-03-22

公元710年

太平公主擅权:第二个武则天?

公元710年,太平公主和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拥立唐睿宗李旦即位,一时间权倾天下。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女儿,也是唐睿宗李旦的妹妹,但她权倾一时,靠的不只是皇室出身。太平公主很小时,就显露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她曾经穿着武官的衣服给父亲唐高宗和母亲武则天看,赢得了皇帝和皇后的称赞。

作为一个女子,成年后太平公主本该融入到家庭生活中,但她两次不幸的婚姻,让她越来越远离家庭、亲近政治。她的第一任丈夫薛绍因为家人谋反遭到牵连,最后被饿死在狱中,第二任丈夫武攸暨性格谨慎、唯唯诺诺,太平公主看不上他,武则天称帝后,太平公主决定效仿母亲,干一番大事业。

太平公主虽是武则天之女,但她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另有考虑,她知道母亲虽然称帝,但最终有可能将皇位重新传给儿子,所以太平公主坚定地站在自己兄长的一方,支持李唐宗室。唐臣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太平公主支持兄长唐中宗李显复位登基,李显称帝后,对太平公主十分优待,给了她五千户的封赏。太平公主也得以一步步扩张势力,拉拢了不少官员。

中宗皇后韦氏和其女安乐公主想要独揽大权,将太平公主视为政治劲敌,她们诬告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重俊谋反,太平公主就指使依附于自己的大臣萧至忠对李显流泪进谏,说陛下富有天下,难道还保护不了自己的妹妹,让别人罗织罪名去加害她么!李显听从了萧至忠的劝谏。

太平公主感受到韦皇后的威胁,和哥哥相王李旦联合起来,抵御来自韦皇后的排挤。不久后,唐中宗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害死,太平公主知道自己定不为韦皇后所容,决心扳倒对手。她派儿子薛崇简去配合侄子李隆基发动政变,将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杀死,拥戴哥哥相王李旦登上皇位,李旦成了皇帝。太平公主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经过政变,太平公主的地位更加稳固,封赏已达万户。李旦经常要和她商议国家大事,有时候太平公主没有来朝谒自己,李旦就派宰相到太平公主家里,询问她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太平公主和侄子李隆基一起,成了睿宗的左膀右臂,但姑侄两人的矛盾也很快爆发。太平公主认为李隆基为人英武,如果将来李隆基登基,一定会钳制自己的势力。她开始想尽办法,动摇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太平公主说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应该被立为太子,可李隆基文韬武略,朝臣有目共睹的,太平公主没能颠覆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一计不成,太平公主又生出一计,她到处散播李隆基要政变夺权的谣言。李旦询问宰相韦安石,韦安石说太子对国家有大功,希望陛下不要听信谣言。李旦这才没有被谗言迷惑。

谣言没起作用,太平公主索性直接出面,她命令自己的车马拦住退朝的宰相,逼众人废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在场的人大吃一惊,多亏了忠直的大臣宋璟出面,众人才没改变立场。宋璟随后向皇帝李旦劝谏,说太平公主故意陷害太子,这件事情要尽早解决。但消息却走漏到太平公主那儿,听闻消息的她去责备太子李隆基,只好告诉父皇李旦,说宋璟挑拨自己和太平公主之间的姑侄关系,应该被贬官。如此,宋璟被贬出了长安。

志得意满的太平公主决定继续向李隆基进攻。不久后,天空中有彗星出现,她对李旦说这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太子李隆基很可能会发动政变夺权。可太平公主没想到,李旦说天下早晚是太子的,我可以把皇位让给太子。于是李旦退位成为太上皇,李隆基成了皇帝。

李隆基成了皇帝后,太平公主并没有失势。太平公主凭借多年的经营,朝廷的七个宰相,有五个都是她的同党,其余依附于她的禁军将领,更是数不胜数。依附于李隆基的大臣王琚进言说,如今形势如此危急,陛下要快速采取行动。大臣张说也从洛阳给李隆基送来了一把刀,意思是要李隆基快速决断。李隆基决定杀掉姑姑太平公主。

713年,诛杀太平党羽的行动,被李隆基交给了依附自己的大臣姜皎、郭元振和王毛仲等人。他们先以皇帝召见的名义召唤亲近太平公主的禁军将领常元楷和李慈,然后带兵将依附太平的宰相悉数杀死,等到太平公主觉察之时,发现李隆基早就控制了局面,只能仓皇逃往城外寺庙。太平公主在佛寺住了三天,大势已去的她无路可走,最终向李隆基投降,被赐死家中。史称“先天之变”。

结论:太平公主擅权既有利于唐朝国祚的恢复,但也扰乱了唐睿宗即位后的政治局面,她和唐玄宗李隆基之间争夺权力被杀,唐玄宗赐死太平公主,意味着武氏家族的参与势力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结束了唐朝自武则天以来女性主导政治的局面。

中国古代史(隋唐)(三十八:太平公主擅权、姚崇入相)

大明宫词:太平公主

公元713年

唐玄宗任用姚崇为相:明君贤相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去新丰(今陕西临潼)检阅军队。到达后,他秘密召见了同州刺史姚崇,邀请他出任宰相。姚崇欣然接受,开始帮唐玄宗重整朝纲。

这次出任宰相,对于姚崇来说,不是第一次了。他因才智过人,曾历任武则天、唐睿宗李旦两朝宰相。唐睿宗李旦在位时,太平公主想要干预朝政,对太子李隆基构成了威胁。姚崇反对太平公主的做法,就给唐睿宗上密奏,建议把太平公主迁到东都,削弱其力量。此事使太平公主十分愤怒,并迁怒于李隆基。李隆基表面上得顾及太平公主的面子,不得不把罪责都推到姚崇身上,说他离间宗室,姚崇因此被贬为地方刺史。可见唐玄宗重用姚崇,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早有缘由。他知道姚崇有才,又对李氏十分忠心,是宰相的不二人选。

姚崇和唐玄宗在新丰见面时,二人聊得畅快又投机。姚崇知道唐玄宗不是平庸的君主,但是若自己为宰相后,他能一直信任自己吗?为了打消顾虑,为今后的事做个铺垫,姚崇希望唐玄宗答应他十条政治主张,即“十事疏”。

唐玄宗当时表示,让姚崇先说说看,然后他会量力而行。姚崇说,自唐睿宗时代以来,朝廷治理天下采用严刑峻法,臣请求为政先施仁义,可以吗?唐玄宗回答,朕在这一点上对卿寄予厚望。姚崇又说,朝廷自从仪凤三年(678年)在青海和吐蕃战败以来,没有追悔之意,臣请求在三四十年内不在边疆打仗,可以吗?唐玄宗听了,又点头答应。姚崇接着述说自己的看法,列举出来此前朝中的种种弊政:武则天掌权以来,宦官干政;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等专权擅事,大乱朝纲。为革除弊政,姚崇建议不让皇亲国戚任台、省官,凡是斜封、待阙、员外等闲职冗官,一概罢免。唐玄宗全都同意,姚崇见此,高兴地表示:这就是陛下施行仁政的开始。

唐玄宗任用姚崇为宰相后,对他十分信任。姚崇也没有辜负唐玄宗,处理政务始终明察秋毫,善于应变。有一次,姚崇向唐玄宗陈述有关低级官吏的任命问题,问询唐玄宗的意见。唐玄宗听了好几次,却像没听到一样,置之不理,姚崇感觉非常惶恐。事后,宦官高力士对唐玄宗说,陛下日理万机,宰相向您奏报政事,应该当面就给批复,陛下为什么沉默不语呢?唐玄宗回答,朕任命姚崇治理政务,是要跟他商量大事的,这些小事用我管吗?高力士把这番话给姚崇说了,姚崇心里非常高兴,更加尽心辅佐,大胆管理了。

当时,姚崇在朝中兴利除弊,意欲解决武周以来留下来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治腐败。唐中宗李显统治时,曾亲自批准任命了很多“斜封官”,这种官职是花钱买的。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及韦皇后的妹妹邺国夫人等大肆受贿,为人谋官。不论是屠夫还是无赖,只要交上30万钱,就能得到一个“斜封官”。为了淘汰这些官员,姚崇以京师饥荒、财赋供给入不敷出为理由,将斜封官中的员外官、试官、检校官三种官职全部罢免。

姚崇不但制定了严格的选官制度,而且严格执行,就连皇帝也不能例外。714年,玄宗的二哥李成义,请求提拔府上的九品录事(记录员)为正七品参军。唐玄宗一直把处理好兄弟关系看得很重,况且二哥从来不干朝政,于是玄宗答应了二哥的要求。但是,姚崇却极力反对。他认为此事虽小,但却坏了朝廷的制度。因此,上奏玄宗:“陛下,如果因为亲情之恩,就随便赏赐升降官职,这还不是重新又做起中宗朝滥封官员的旧事吗?这样会扰乱了朝廷纲纪!”玄宗也觉得,哪有自己定规矩自己带头破坏的道理?于是接受了姚崇的建议,收回了成命。有了玄宗带头,其他官员也就不敢再反对姚崇,卖官鬻爵之风被彻底刹住了。

除了遏制腐败,姚崇还要想办法增加财政收入。714年,姚崇上疏,请求淘汰僧尼。当时王公贵戚们争相花钱修建佛寺。很多老百姓为了逃避徭役,也主动出家。针对这种风气及危害,姚崇给唐玄宗举了很多例子,告诉他佛教不能保佑国家的昌盛。他说历史上的高僧佛图澄(龟兹人)很贤明,却没有保全后赵政权;鸠摩罗什多才多艺,却不能挽救后秦的灭亡。唐玄宗欣然接受姚崇建议,马上让官吏搜查僧徒,迫使一万余僧尼还俗。唐朝还规定,以后不得擅自建造寺院,禁止百官和僧尼们来往,不许民间任意铸造佛像、写佛经。从此,国家增加了劳动力,节省了不必要的花费。这些都有利于唐朝经济的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姚崇为相多年,没有一个人可起到制衡他的作用,这引起了唐玄宗的猜忌和防备。姚崇手下的官员赵诲因私自接受贿赂,被唐玄宗定为死罪,姚崇极力营救。唐玄宗知道后更不满了,在赦免罪囚时,特意注明,将赵诲流放岭南。姚崇知道这是在针对自己,就辞职了,推荐宋璟继任宰相。宋璟继续延续姚崇的政策,最终将唐王朝推上了盛世顶峰。

结论:唐玄宗任用姚崇为相,敢于革故鼎新,重整朝纲,抑制皇亲国戚的权势,注意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中国古代史(隋唐)(三十八:太平公主擅权、姚崇入相)

开元之治的缔造者姚崇

中国古代史(隋唐)(三十八:太平公主擅权、姚崇入相)

明刻本《历代古人像赞》·姚崇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