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史(隋唐)(三十九:宇文融检田括户、王皇后被废)

 梦想童年594 2022-03-22

公元721年

宇文融检田括户:玄宗的钱袋子

公元721年,唐玄宗李隆基命令监察御史宇文融检田括户,唐玄宗时期大规模的土地和人口普查工作开始了。

宇文融工作的内容有两个:一个是检田,就是检查多占田地的情况,凡是地主占有土地和朝廷田地账本记载不一致的,多出来的土地,要收归国家;另一个是括户,因为破产卖掉土地,流落他乡的人口,要在清查人数后,根据情况摊派税收。所以,宇文融工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帮朝廷和皇帝搞钱。唐玄宗时期,唐朝已建国一百多年。受土地兼并、战争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土地所有权和人口的居住地,都已几经转换。武则天时期,朝廷户口统计上记录的人数,一大半都逃亡他乡,虽然出台过检田括户的政策,但没有具体的人负责,成了一纸空文。

宇文融设立劝农使和劝农判官等职务,分别派往全国各地。由于阵势过大,很多官员见皇帝让宇文融通过检田括户来圈钱,觉得很是不妥。阳翟县尉皇甫憬上书说,大张旗鼓地搞检田括户,不一定有什么成效,还会耽误农时,得不偿失。左拾遗杨相如说,检田括户是瞎搞。因为宇文融有唐玄宗李隆基支持,皇甫憬和杨相如很快被贬。

当过唐玄宗宰相的张嘉贞就感叹,如今朝廷里的大臣,侵占的土地就不少。被侵占隐没的土地多,给国家上交赋税的土地就少,流亡他乡的百姓多,户籍薄上能为国家承担赋税的百姓就少。宇文融提出要检田括户时,唐玄宗觉得他正好戳中了国家财政问题的关键。

检田括户的意见最先由宇文融提出来,经过李隆基的指派,宇文融就成了这项任务的具体负责人。因为不确定具体效果,李隆基先让与宇文融搞局部试点,没过多久,宇文融检括工作就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很多隐匿不报的土地和逃亡的户口被清点出来。唐玄宗一高兴,给宇文融升了官。很快宇文融就上奏李隆基,着手开始全国范围内的检田括户工作。

宇文融的工作成效明显,各地的工作成绩陆续汇报上来,光是查出来的逃亡户口就是八十多万户,而朝廷年底的税收账目,也增加了有几百万缗。巨大的经济成效摆在面前,李隆基让百官议论得失,有点显摆的意思,没有人不识趣站出来说话。

这时候,户部侍郎杨玚站出来说,检田括户太扰民,很多人本来是不是逃亡人口,为了能有括户成绩,都被劝农使硬算成了逃亡户口,不久杨玚被贬出长安。杨玚说得并没有错,宇文融检田括户工作,在具体操作上是有武断粗暴的情况,但宇文融在尽力解决。宇文融将检扩出来的田地收归国家,按照均田制的规定,分给了没有土地的人。而对流亡他乡的人口,也一律登记在当地户籍上面,成为了本地人,为了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还免除了他们六年的租庸调。

宇文融凭借检田括户的工作,成了李隆基眼里的红人。长达六年的时间里,经济工作成为大唐朝廷的重头戏,而这出戏的主角就是宇文融。宇文融不想只当一个财政官员,他有更高的野心。随着经济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所有工作都开始围着经济转。宇文融让地方官员但凡有事,都要先告知各地的劝农使,然后才上报中书省,而中书省对政事的最后决断,也受到了宇文融的影响。这引起了时任宰相中书令张说的不满。中书舍人张九龄提醒张说,防备宇文融。张说却觉得张九龄大题小作。张说认为,宇文融就是一只打洞的老鼠,没什么可怕的。

宇文融害怕张说东山再起,和崔隐甫不停地在唐玄宗面前说张说坏话,唐玄宗对宇文融结党的行为很生气,把他贬出了长安。不久后,宇文融联合御史大夫崔隐甫和御史中丞李林甫弹劾张说贪污受贿,张说被罢免。虽然被罢免宰相,但张说在唐玄宗的心中仍有重要地位,每次有什么军国大事,皇帝都要派人去问张说的意见。

宇文融被贬出长安的时候,检田括户的工作已经完成,很有点兔死狗烹的意味。但他通过检田括户整顿经济,为唐朝廷积攒起了雄厚的经济势力,也为唐玄宗在725年封禅泰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结论:宇文融的检田括户增加了唐朝财政收入,对维护均田制度,稳定社会秩序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成为唐玄宗开元盛世取得的重要经济成就之一。

中国古代史(隋唐)(三十九:宇文融检田括户、王皇后被废)

唐玄宗想开疆拓土却苦于囊中羞涩,宇文融献上一计,问题迎刃而解

中国古代史(隋唐)(三十九:宇文融检田括户、王皇后被废)

其措施几乎涉及到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公元724年

王皇后被废:无子的痛苦

公元724年,唐玄宗皇后王氏被废。

王皇后被废是因为失宠。不久前,妃子武氏入宫,赢得皇帝李隆基的宠爱。看着皇帝李隆基和武氏有说有笑,王皇后心里不是滋味,她想起了当年和皇帝李隆基一起经历过的风风雨雨,现在好日子终于来了,可是身边人的心却变了。王皇后在李隆基当皇帝前就嫁给了他。那时的李隆基是临淄王,是女皇武则天的孙子,而王皇后祖籍太原王氏,魏晋以来就是有名的世家大族,两人门当户对。王皇后嫁给李隆基后,日子过得却是风雨飘摇。女皇武则天把持朝政,提拔武氏子嗣,对待李氏家族极其苛刻。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是武则天的亲儿子,但武则天时刻提防他们,生怕有一天李氏子孙把她的江山夺走。好不容易熬到武则天去世,李显接任皇位,李氏大唐光复。但唐中宗的皇后韦氏作乱,想要效仿武则天夺权。太平公主联合李隆基扳倒韦后势力,推举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即位,李隆基一家的身家性命,才算就此保全,有了一个安稳的日子。李隆基因功成为皇太子,但不久后又和姑姑太平公主发生矛盾。面对又一次的政治决斗,王氏坚定地站在了李隆基一边,她把自己的哥哥王守一找来,为丈夫积极出谋划策。李隆基最终通过政变战胜了太平公主,成功即位当上了皇帝,王氏也就此成了皇后。

王皇后在这前后多次惊心动魄的政变中,无条件支持丈夫李隆基。李隆基想要做一个好皇帝,王皇后也想效仿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成为一代贤后,日子看似越来越好。可惜事与愿违,当上了皇帝的李隆基意气风发,有了更多的女人。但王皇后却年老色衰。最致命的是,由于长年处于朝不保夕的政治政治斗争中,她没有为李隆基生下过一个皇子,

王皇后没有皇子稳固自己的皇后地位,李隆基很快就变心了。后妃武氏因美貌受宠,王皇后心生怨愤,整天自怨自艾,而李隆基对她也越发不满起来。他把近臣秘书监姜皎找来,商议废后之事。姜皎和李隆基商量了一阵子,也没个什么结果。但姜皎从皇宫出来后,把事情说给了王皇后的妹夫李峤,李峤听了觉得这样不行,他一时冲动,跑去找李隆基,问他是否真想废后。李隆基看到李峤来质问自己,知道是姜皎泄密,当即把姜皎流放。废后的消息传到了王皇后耳朵,王皇后十分惊恐,好在他平时对宫中下人很好,行事也稳重,让人抓不到把柄,加之自己陪着皇帝一路走来,如果皇帝不讲情面废掉自己,如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李隆基在废后问题上犹豫不决,王皇后的心却冷了,她知道自己比不上年轻貌美的武氏,不奢求再夺回皇帝的宠爱,但她想要有一个儿子,保证皇后的位置无法被撼动。她决心赌一把,他的哥哥王守一也为她出了个主意——找和尚做法。和尚找来一块被雷劈过的木头,在上面写上“天”“地”和李隆基的名字。和尚告诉王皇后说,只要长时间佩戴这块木头,并按照规定时间默念咒语,就可以生儿子,以后还能像武则天一样临朝理政。

心急之下的王皇后照做了。但事情没过多久,就被李隆基偶然发现。在宫中用这种迷信咒术是大忌,因为当年李隆基的生母,就是被人诬陷使用巫术而死的。李隆基大怒之余,认为皇后失德,已经不具备当皇后的人品德行,于是下令废掉王皇后的后位,后妃武氏也因此更加受宠。

结论:王皇后被废,唐玄宗再未册立皇后,唐朝的皇位继承因此变得越发不稳定。后妃武氏取代王皇后专宠,后来又和权臣李林甫联合,为唐玄宗怠政埋下了隐患。

中国古代史(隋唐)(三十九:宇文融检田括户、王皇后被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