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部分人认为蜀汉灭亡跟诸葛亮、姜维、黄皓、刘禅有关。蜀汉始于公元221年,终于公元263年。这样算来蜀汉一共存在42年。实际上蜀汉存在比这个时间要久。公元221年是刘备称帝的时间,公元263年是刘禅投降的时间。下面从古今人的观点分析谁是罪魁祸首。 蜀汉人认为国家灭亡原因: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是蜀汉官员,认为蜀汉灭亡的原因是由于宦官黄皓乱政所致。(黄)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陈寿虽然没有明说刘禅,其实已经暗指刘禅了。黄皓能操弄威柄还不是仗着后主刘禅的宠信。而黄皓是自费祎死后才得已秉权。诸葛亮蒋琮董允费祎在世时,黄皓是不敢乱来的。公元253年费祎被魏国降将郭循刺杀而亡。有人说是姜维指使的,因为费祎老是阻止姜维北伐。我觉得黄皓的动机更大。自(费)祎殁后,阉宦秉权。就是说自从费祎死后,黄皓就开始掌控朝政了。 蜀汉官员李密就认为刘禅用黄皓而亡国。李密就是写《陈情表》的那个人。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李密到了洛阳,晋朝司空张华问刘禅怎么样。李密回答可仅于齐桓公。张华反问原因。李密的回答是后主刘禅仅次于齐桓公是因为用诸葛亮而抗魏,但任用黄皓而终至亡国。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虽然李密夸奖了刘禅一番,但还是指出亡国是因为刘禅用黄皓。李密一直拒绝出仕晋朝,以要尽孝为名,司马炎也没办法,只得嘉奖。 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就认为是黄皓导致蜀汉灭亡,后悔没有早点除掉黄皓。诸葛尚会这样认为除了黄皓乱政之外,在姜维上书刘禅请求加强阴平阳安防守时,黄皓对刘禅讲魏军不会来。结果刘禅当时没有派人去,还压下姜维上书。蜀汉群臣都不知道有这回事。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乃驰赴魏军而死。 谯周在公元262年时公开宣称蜀汉将亡,其原因在于黄皓弄权。后宦人黄皓弄权於内,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周深忧之,无所与言,乃书柱曰:'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言曹者众也,魏者大也,众而大,天下其当会也。具而授,如何复有立者乎?公元263年十月邓艾打败诸葛瞻,谯周就劝刘禅投降。谯周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蜀汉百姓。司马炎因谯周有大功封官拜爵,谯周皆不受。(谯)周乃自陈无功而封,求还爵土。公元271年谯周去世临终前对儿子讲如果朝廷有赏赐不要接受都还回去。千万要记得不要给我穿上晋朝的朝服下葬。下葬后,把赏赐都还回去。周临终属曰:“久抱疾,未曾朝见,若国恩赐朝服衣物者,勿以加身。当还旧墓,道险行难,豫作轻棺。殡敛已毕,上还所赐。”请问谯周说亡蜀汉是为了自己加官进爵图富贵吗?连死了都不穿晋朝的官服下葬。 蜀汉亡后益州人文立、李密等人反而向司马炎建议厚待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等大臣子孙。可见益州人还是对他们心存感激之情。因为他们执政时对待益州人还是很不错的。故蜀大官及尽忠死事者子孙,虽仕郡国,或有不才,同之齐民为剧,又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子孙流徙中畿,各宜量才叙用,以慰巴、蜀之心,倾吴人之望。文立、李密、陈寿皆是谯周的学生,而谯周是秦宓的学生。诸葛亮时期征辟秦宓为益州别驾,谯周是劝学从事。文立、李密皆是大将军益州刺史费祎所征辟升用的官员。 东吴人认为蜀汉灭亡的原因: 公元261年吴主派薛珝出使蜀汉,回来后吴主问蜀汉怎么样。薛珝回答:君主昏暗而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臣下容身以求免罪,进入他的朝廷听不到正义的话,经过蜀汉田野百姓民面黄饥瘦。我听说燕雀在堂上,母子相乐,自以为安全了,突然决定栋焚烧,而燕子高兴得不知道灾祸将殃及。在薛珝观看来是因为刘禅昏暗的原因。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有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公元263年魏国伐蜀时,东吴有人对张悌讲魏国伐蜀必然大败而回。张悌认为魏国伐蜀必然成功。蜀汉的情况是阉宦专朝,国无政令,穷兵黩武,兵民疲弊。一心只想渔利于外,而不修缮守备之器。这是强弱不同啊。谋略高人一筹,趁危而攻伐,大概可以取胜的。如果不能取得胜利,没有过错也没有功绩,最终也没有退守北方之忧,全军覆灭之虑,为什么不可以呢?在张悌看来蜀汉因刘禅宠信宦官黄皓,姜维北伐等原因,必定为魏国所灭。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弊,竞於外利,不脩守备。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其克乎!若其不克,不过无功,终无退北之忧,覆军之虑也,何为不可哉? 魏人认为蜀汉灭亡原因: 司马昭跟众人谋划伐蜀时,认为刘禅昏暗,只要攻破边城,蜀汉灭亡也就快了。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魏主曹奂认为蜀汉只是依靠姜维抗魏,现在姜维避祸去沓中屯田,远离巢窟,要灭掉蜀汉就更容易了。蜀所恃赖,唯(姜)维而已,因其远离巢窟,用力为易。而姜维避祸沓中也是由于黄皓乱政所致,因为黄皓想让亲信阎宇取代姜维。刘禅不仅不处理黄皓还让姜维不要介意。如果把姜维换成司马昭、孙綝早就废掉刘禅了。公元264年刘禅去了洛阳,司马昭宴请刘禅和故蜀汉臣。席间表演蜀舞,蜀汉旧臣无不落泪。只有刘禅喜笑自若。司马昭对贾充讲: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公元263年刘禅投降,邓艾进入成都城。听说黄皓奸险,立马派人把黄皓抓起来准备杀了,黄皓贿赂邓艾身边的人才免死。魏人袁准认为魏国一举灭掉蜀汉,自古以来没有那么快的。邓艾以万人入江油,钟会大军给堵在剑阁。魏国军队已经而临断粮,钟会也准备退军。邓艾虽然攻下江油、绵竹、雒城,但也已经是强弩之末。刘禅要是坚守成不降,钟邓也难以灭蜀。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也持同样的观点。在袁准看来蜀汉灭亡是由于刘禅投降。 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都认为蜀汉灭亡原因主要是由于刘禅昏庸,黄皓乱政所致。当然提到姜维频繁北伐以致百姓贫苦的原因,姜维北伐主要有六次。诸葛亮在世时北伐五次。但是三国从来没有人讲诸葛亮穷兵黩武以至亡国。诸葛亮北伐虽然有五次,但并不是穷兵黩武。第二次支援东吴,第三次偏师夺阴平武都三郡。第一次和第四次时间都不超过三个月,最后一次准备了三年打了半年。即使诸葛亮、姜维不北伐。以刘禅之暗弱,黄皓乱政。蜀汉早晚也是要灭亡的 蜀汉、曹魏、东吴都不认为诸葛亮北伐导致灭亡: 陈寿认为诸葛亮北伐的原因是考虑自己去世后,没有人能率军抗衡魏国。诸葛亮是知道他死后以刘禅之昏庸蜀汉还是要亡的,所以才以攻为守。诸葛亮是要向魏国耀武扬威,以显示自己力量有余。公元220年曹丕就曾下诏询问刘备会不会伐吴。众臣认为蜀汉小国,根本不会伐吴。刘晔认为会的,因为刘备的策略是耀武扬威以显示力量有余。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天上不能有两个太阳,地上也不能有两个皇帝。不进攻一统天下,迟早也是让别人统一。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历朝历代的功业首先是靠征伐而定的。像当然刘表在荆州时有众十万,不去征伐开疆扩土。而曹操当年还很弱小,依然南征北伐兼并兖、徐、豫、司四州。在争夺北方前后花了六七年时间,而刘表豪无作为使曹操坐大。把问题留给儿子们。刘景升不能虑十年之后,故无以诒其子孙。 诸葛亮的《将苑》写道:居安而不思危,寇至而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诸葛亮、蒋琬、费祎也是长时间众镇汉中,要不就是从镇涪城以支援四方。是后处蜀、魏界,固险重守,自丞相(诸葛亮)、大司马(蒋琬)、大将军(费祎)皆镇汉中。魏人袁准认为诸葛亮北伐是因为小国难以久存,以攻为守。魏人傅玄也是同样的看法,但他们都没有说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入无余力,出有余粮,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镇之。论北伐的次数规模,东吴远胜于蜀汉。却从来没有人指责孙权他们穷兵黩武。东吴内部的叛乱也是最多的,数万人的叛乱就有六七次,万人的不下十次。曹操征伐的规模次数也远胜过蜀汉,也没有人指责曹操。怎么到蜀汉这里就单指责诸葛亮? 在曹丕曹睿时魏国大臣就进谏休养生息十多年。这样小孩也长大成壮丁了,原来的壮丁也还年轻。曹丕没有接受,曹睿接受了。这一点东吴诸葛恪也曾详述过。所以陆逊讲曹睿的威胁比曹操时还要大。公元222年——公元234年是魏吴、魏蜀交战的频繁时期。魏国一直不能休养生息。方今二虏合从,谋危宗庙,十万之军,东西奔赴,边境无一日之娱,农夫废业,民有饥色。 吴人张俨在论诸葛亮与司马懿一文中认为诸葛亮有辅佐的才能,但是处于孤立之地,战士不到五万,可以自己闭关守险,君臣无事。就是说诸葛亮完全可以依靠重险之自保,安稳渡过余生。张俨认为诸葛亮北伐的原因在于功业都是靠征伐得来的。盖闻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之地而有天下,皆用征伐而定之。揖让而登王位者,惟舜、禹而已。蜀汉和曹魏蜀势不两立的。在曹操、刘备时,实力相差甚远。刘备依然兵出阳平关,斩杀夏侯渊。 从陈寿、傅玄、袁准、张俨的观点来看,他们都没有认为蜀汉灭亡是因为诸葛亮北伐。曹丕称帝后曾多次询问大臣要统一天下先讨伐那国。贾诩认为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短时间内并不能统一天下。 今人认为蜀汉灭亡在于诸葛亮没有培养人才: 诸葛亮不培养人才,以致蜀汉灭亡。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蜀汉人才本来就少于曹魏。蜀汉的人才有四类。从北方随刘备南下的,但诸葛亮当政时已经死的差不多。有关、张、赵、陈到、简雍、刘琰、麋竺、芳、孙乾等。从其他地方避乱入蜀的,当时已经三国鼎立。避乱入蜀的已经没有了。有许靖、孟光、来敏、吴壹、吴班等。荆州人才,但荆州已失再也不能补充人才了。蜀汉的荆州籍人才,一小部分是避乱入蜀。大部分是随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入蜀。有庞统、黄忠、魏延、霍峻、邓方、辅匡、张存、习祯、、冯习、张南、傅肜、马谡、陈震、向郎、蒋琬、杨颙等。 从公元219年失荆州开始到公元222年夷陵之败,蜀汉文武投降、战死有名字记录的达三十多人。迨猇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老将如赵云与公志合者亡矣,公(诸葛亮)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沖主,以向北方,而事无可为矣。公(诸葛亮)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固不能自必也。益州人是诸葛亮提拔人才和用却是非常的佩服。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诸葛亮当政后,起用了很多有才之士。像蒋琬、李邵、马勋、宗预等人。秦宓、五梁、杜微等都是益州杰出之士。辟尚书郎蒋琬及广汉李邵、巴西马勋为掾,南阳宗预为主簿,皆德举也,秦宓为别驾,犍为五梁为功曹,梓潼杜微为主簿,皆州俊彦也。因为蜀汉地盘有限,诸葛亮除了任丞相还兼任益州牧。相府、牧府的官员下面列一下名单 丞相府:长史署(留)府事张裔(益)、参军(长史)留府事蒋琬、长史王连、参军署留府事马忠(益)、参军马谡、参军王平(益)、参军费祎、参军姚掾(益)、司马魏延、参军长吏署府事杨仪、长史留府事向朗、主簿宗预、杜微(益)、掾马齐(益)、令史(主簿)董厥、典军书记(令史)樊建、主簿胡济等(署府事即统领丞相府军政事,相当于副丞相,留府事即代理丞相行使职权。) 益州牧府:别驾秦宓(益)、治中从事马忠(益)、治中从事李邵(益)、劝学从事谯周(益)、从事中郎李丰(与蒋琬共居相府事)从事杜祯(益)等 从这些名单丞相府则是由荆益为主。益州牧府清一色的益州人,只有李丰不是。刘备时期益州牧府也是清一色益州人。可以说是蜀人治蜀,而且益州人张裔、马忠都署府事。中央九卿也是多以益州人为主。张裔经常对人讲:“公(诸葛亮)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也就是说诸葛亮不遗漏关系疏远的人,惩罚不宽容关系亲近的人,官爵无功不可得,刑罚富贵权势不得免,这就是聪明能干者和愚昧平凡者都能忘身为国的原因。 蜀汉前中期是由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执政,益州人对他们的评价很高。时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为四相,一号四英也。蒋琬、费祎、董允三人都有诸葛亮培养重用的人才。蒋琬还是个县令时,因为经常不理政事又常喝醉。刘备大怒要处死蒋琬。诸葛亮求情讲:“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脩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意思是说蒋琬是国家栋梁之材,不是仅限于治理一个县。而且他为政是以安定百姓为主,不会去做表面功夫。请主公多加考察。刘备看在诸葛亮的面上只是把蒋琬免官。诸葛亮当政后重新起用蒋琬,让其作为益州人张裔副手留府事,即代诸葛亮处理相府事。后来又让益州人马忠跟蒋琬一起署府事。当年刘备就是让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费祎也是诸葛亮看重的人才。曾出使东吴,连孙权都预料其将来会受诸葛亮重用。(孙)权甚器之,谓(费)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后来诸葛亮北伐都带上费祎。 在三国志蜀志有传的益州二十人,几乎都是在诸葛亮当政时期得到重用的。荆州人有传的十五人。公元253年以前蜀人死了十六人,荆州人死了十二个人。剩下的都七老八十了。邓芝在东,马忠在南,(王)平在北境,咸著名迹。邓芝(荆州人)江州都督,防东吴和支援汉中。马忠(益州人)庲降都督,防南人。王平(益州人)汉中都督,防魏于北。后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时人语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就是指王平、句扶、张翼、廖化四人,四人有三人是益州人。也正是这些人守卫蜀汉北西南三线二十余年。 世人都笑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东吴的大将军丁奉,怎么没人说?廖化在蜀汉荆州主簿时,丁奉不过是甘宁潘璋的小将而已。丁奉都能做到大将军,七老八十还率军北伐。东吴到了后期也没有什么人才,但从来没有讲孙权没有培养人才? 今人认为姜维穷兵黩武北伐和军事失利导致: 姜维真正的北伐是六次,几乎每年都北伐。公元253年姜维率数万人北伐,粮尽而返。公元254年姜维北伐小胜,并迁移三县百姓归蜀。公元255年姜维大胜,斩杀魏军数万人。这是蜀汉自水淹七军以来取得的又一次大胜。姜维因功封为大将军,是蜀汉唯一因军功。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公元256年姜维上邽大败,损失万人。原因是汉中都督胡济没有按时跟姜维会师。姜维自贬为后将军。事后胡济并没有被问责,个人猜测有人从中作梗。公元257年姜维又率数万人北伐,这次回来恢复大将军官职。说明此次打了胜仗。公元261年北伐,败归。姜维的北伐跟诸葛亮的北伐是不一样的,姜维的北伐百姓负担更重。姜维北伐时间不长,人马也不多。但姜维北伐时,内无贤相。打仗要文武皆备,除了战场的较劲也有后方的较量。但也正是姜维北伐,因此魏国才不敢轻视蜀汉。公元262年司马昭商议伐蜀,魏国上下皆反对。就连邓艾都数次上书反对,还是司马昭逼迫的。征西将军邓艾以为未有衅,屡陈异议。司马昭还斩杀了一位反对的将军。邓艾也不敢说话了。 公元262年冬魏国派钟会在关中训练军队,姜维认为是准备伐蜀。于是上疏给刘禅请求派人去阴平、阳安关加强防守。但刘禅听黄皓的,黄皓听巫师的。不仅没派人去还压下姜维的上书。蜀汉上下都不知,也并没有进行战时动员。阳安关的失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蒋舒投降魏军。(黄)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等到公元263年八月魏国伐蜀时刘禅才派人去。以致魏军从阳安关阴平长驱直入。阳安关失守除了副将蒋斌投降外,主要还是刘禅没听姜维。等到魏国真的伐蜀才勿忙派人去。阳安关失守时,蜀汉援军才走到汉寿。咎在刘禅和黄皓,不能怪在姜维身上。而姜维也给诸葛绪邓艾的六万人给拌在沓中,支援不了汉中。 姜维得知阳安关失守,跟支援阴平的廖化退往汉寿碰到支援阳安关的董厥、张翼。于是合军赶往剑阁布防。钟会留下人马围汉中诸城,亲率主力直扑剑阁。但给姜维堵在剑阁,粮草将尽已经开始退军。(钟)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进攻剑阁,不克,引退,蜀军保险拒守。而邓艾偷袭阴平直趋涪城,诸葛瞻不听黄崇建议速进据险而守不要让邓艾进入平原。让邓艾深入,以致全军覆没。咎在诸葛瞻,姜维焉能两济?而这时刘禅居然还认为敌人打不进来,沿途根本没有布防。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 在此之前镇守南中霍弋得知魏国伐蜀请求带兵入成都勤王,刘禅居然以备敌既定不许。这是什么逻辑?霍弋闻魏军来,(霍)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这时成都虽然面临邓艾的进攻,成都是坚城尚可背城一战。刘禅面缚出降,以致蜀汉灭亡。这也不是姜维的错。当刘禅投降命令传到姜维军中时,将士咸怒拔刀砍石。至大势已去,维尚诈降钟会,意图规复,乃不幸失败,一死谢国,维之报主,至矣尽矣! 所以我认为蜀汉的灭亡责任主要在于刘禅、黄皓,但是黄皓没有刘禅的宠信也不能弄权,所以责任在于刘禅。诸葛亮是没有这个责任的。谯周只是劝降而已,也不在他。而姜维是有错误,但责任亦不在他。没有姜维的话,魏国早就灭掉蜀汉了。蜀汉的灭亡是速亡,而使蜀汉速亡的是刘禅黄皓。魏国伐蜀时赵广、傅彤、诸葛瞻、诸葛尚、张遵、李球、黄崇等皆战死。刘禅投降后魏人准备把蜀汉宫中女人赏赐给无妻子的将士,李昭仪不辱自杀。刘禅不特愧于将士,亦且愧于妇人矣。 黄皓终存欺国意,姜维空负济时才。全忠义士心何烈,守节王孙志可哀。昭烈经营良不易,一朝功业顿成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