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怀瑾先生:我极佩服马一浮先生之作,会儒释道学问,运用之妙,无与伦比

 lwdalian 2022-03-23
马一浮先生乃我师友之交者。抗日战争时,马先生正在嘉定(乐山)乌尤寺设复性书院。我奉袁师焕仙先师之命,径往乌尤寺拜访参学。蒙先生率弟子大开中门迎接,交谈颇快。

抗战胜利后,先生返杭州西湖讲学,每欲再访之而未果。我于现代学者之诗,极佩马一浮先生之作,以其能会三家言于诗词中,运用之妙,无与伦比。

故在台北时,曾促萧天石在自由出版社重印《蠲叟斋诗集》,并检以示其甥苏彦士,乃为有此一段因缘也。

——南怀瑾先生《南怀瑾故园书》

当年我去看马一浮先生,一代硕儒,当时我名片一递进去,搞了半天,我坐在冷板凳上,心里也差不多要起火了,你这个老头有什么了不起!可是接着人家那个中门忽然打开了。古时候屋子的中门,平时是关着的,现在突然哗地打开了,这才看到马先生从中门出来,两排的学生,列队随后而出,问哪位是南先生。这是大开中门迎接,弄得我赶快跪下。

这一下这个教育的一棒子打得我可厉害了,原来一肚子火,等那么久,心想你摆什么架子呢?原来人家是在里头隆重准备接待你,人家叫学生赶快穿衣服,跟我出去接客,而且平时都走偏门的,这次大开中门。马先生和众弟子从中门那么大礼迎宾地出来,一下我那个双腿啊!不知膝之曲也!自己都不知道两个腿会跪下来!

请注意,年轻人啊!这都是我亲自经验的前辈的风范。那么,马一浮先生接见我的这个动作,就是《法华经》中佛说的“不轻后学”,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后生可畏”,并不是我可畏,而是人家对后生的期待重视。

——南怀瑾先生《宗镜录略讲》


图片


马一浮先生:

吾诗当传,只恨中国此时太寂


诗以道志,大抵所感真者,其言亦真。然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吾体物之工不及古人,但直抒所感,不假雕绘,尚不为苟作而已。
 
往日不欲流布诗篇,迩来颇思多作几首,以润枯淡。际此兵戈流离,疮痍满目,佛家言“观受是苦”,人生之苦盖未有甚于今日者注:指抗战时期),有此亦可稍资调济。吾诗当传,恨中国此时太寂寞耳。
 
诗须老而后工。吾自视四十以前之作,近多不惬,四十以后可存者多,五十以后则几乎篇篇可存。
 
在泰和所作诸诗,皆有义,不是苟作,若于诗能有悟入,真是活泼泼地也。
 
吾非欲以《蠲戏斋诗编年集》博诗名、作诗人,欲稍存变风变雅之意,为天地间留几分正气耳。往者亦是全身远害之意多,恻怛为人(注:恻怛cèdá;恻怛为人:为别人感到哀伤)之意少,故不愿流布。今则战祸日烈,是非日淆,此亦不得已之言也。
 
——马一浮先生《马一浮诗话》
图片
马一浮先生简介

马一浮先生(1883—1967),单名浮,字一浮,号湛翁、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化宗师。十六岁应试,名列会稽县案首(第一名)。二十岁赴美日欧游学。回国后“自匿陋巷,日与古人为伍,不屑于世务”,潜心研究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抗战爆发后,先生忧愤于民族危亡,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邀,出山讲学。1939年,在四川乌尤寺创建复性书院,讲明义理,选刻古书,培养人才。抗战胜利后,先生回杭,重居林下,主持智林图书馆。建国后,任浙江省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