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殊儿童的艺术治疗和音乐治疗

 云景达峰 2022-03-23

怎样去理解“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鼓励弱能人士作自发性的描绘,并对其图画加以自由联想和解释,提供了非语言表达和沟通的功效。

为何要设计“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始于 1930 年弗络依德 ( Freud ) 及荣格 ( Jung ) 所倡导的理念,他们强调潜意识和象徵化的作用,以心理分析为导向。基于艺术治疗具备非语言沟通的特质,故适合不同能力的弱能人士,如学习迟缓、语言障碍、社交障碍、自闭症或身体弱能等,都可透过各式各样的美术素材去表达其所思所想。

“艺术治疗”对弱能人士有什么帮助?

透过绘画等艺术自由创作活动,弱能人士能把压抑的感情和衝突呈现出来,从绘画过程中得到舒解及满足,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透过绘画、陶塑、雕塑、立体造型等不同表达方式,为他们提供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机会,使他们更能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艺术作品也是弱能人士与治疗师之间的沟通桥梁,作品记录着整个治疗过程,透过创作, 让他们从自由创作及完成作品的满足感来认知世界,建立“自我”概念。此外,艺术治疗亦可提升弱能人士对自我的觉察力、问题解决能力、显示潜意识想法、倾泻情绪及解决冲突的能力。

什么是“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利用音乐活动去达到重建、维持及改进弱能人士的身心发展之治疗法。音乐治疗的对象包括自闭症、智障、身体弱能、过度活跃人士,甚至老人痴呆症患者及精神病患者均适合。

运用音乐治疗有何目的?

透过音乐治疗,有助提高 弱能人士 的沟通技巧及语言能力;改进其记忆力及专注力;促进学童的知觉及体能发展,亦可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社交技巧,以及发展其休闲技能和兴趣。

当中包括哪些范畴?

音乐治疗会利用 倾听、敲打、弹奏、歌唱、律动即兴创作等为学童进行治疗。例如治疗师会运用大鼓和铜钹,让自闭症人士可即兴地自由敲打,达到发展、解放及自我表现的目的。

治疗师亦会让弱能人士一起歌唱,增加其对活动的参与及现实感;甚或安排小型乐器合奏团,透过与人合奏及分享音乐的过程,让他们建立与人互动的能力,从中获得满足感而增加自信心。

音乐治疗亦会安排弱能人士学习音乐聆听来抒发情感,引导人士去察觉并分享不同歌曲所引发的情感反应。治疗师亦会按个别人士的需要而设计音乐活动,切合他们在身心、社交及智能上的需要,助其达到治疗目的,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