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新干线·散文」上官建国|闪耀在心中的红星

 谭文峰sdqtneyj 2022-03-23

作家

干线

闪耀在心中的红星

毛主席说过,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拥军爱民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全心全意给群众办好事,为人民谋幸福,是人民军队从建立那天起就具有的优良品质。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坚定信念始终不渝。沧海桑田变化万千,星转斗移岁月如歌。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在曲沃县高显镇汾阴村,村民们饮用的仍然是当年人民解放军给打出的那眼深井温泉水。“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流传于世的红都瑞金群众的深情感言,如今依然在汾阴村百姓们中间代代相传;那璀璨夺目的红五星光芒仍旧在长流不息的泉水中熠熠闪烁,潺潺流水日夜不停地弹奏着一曲军民鱼水情意长的赞歌。
曲沃县高显镇汾阴村地处汾河下游河谷平原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村民吃水、用水都是到汾河边上挑,桑木扁担压弯了无数代人的腰。从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汾河水被上游的工业废水严重污染,原本清粼粼的河水,颜色变成橙红色,汾河水不能再饮用。幸好1958年县政府在紫金山下修起了一座浍河水库,村里灌溉田地用的是浍河水。每逢从水库的四支渠放下水来,全村家家户户都会忙着从水渠里担水,储满家中的大缸小瓮、喷喷罐罐,大家把这种“甜水”存起来,只舍得做饭、饮用。其实,汾阴村地下的水资源十分丰富,不论在任何地点,只要掘地丈把深都可以见到水,但那水又咸又涩,熬米汤,米、豆不开花;洗出的衣服,皱皱巴巴,晒干后满都是扫帚云似的白道道,村人们把这种井水称作“苦水”。
盼着能喝上干净水,人们望眼欲穿。
196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部“五七干校”校址选在汾阴村东面的一条大沟里。这里曾经是山西省公安厅下属“汾河农场”旧址,大沟两侧崖壁上凿有一排排的土窑洞,农场迁走后这些窑洞就闲置起来。“五七干校”在这里落户了。总政文工团、八一电影制片厂、军事博物馆、军乐团、解放军报社、军事报刊印刷厂等总政直属机关的军人相继来到这里。他们经过一段时间对这条大沟窑洞的修葺,便住了进去。时隔不久,野战军第二十八军八十四师也开进了高显公社,高阳村、汾阴村大多数农户的家中都住上了解放军。一时间,军民的吃水用水问题便成了凾待解决的难题。
看到当地百姓惜水如油,如此艰难,总政“五七干校”首长的心情十分沉重。经干校首长牵头,召集汾阴村、高阳村和高显公社负责人召开联席会议,会议主题只一个,那就是怎样解决当地百姓吃水难的问题。经过一番研究讨论,决定在大沟坡崖下的平地上打一眼深水井。干校首长采纳群众的建议,向总政治部递呈了打井报告,很快得到批准。
当年初冬,总政干校首长不知从哪里请来了地质钻探队,好几辆解放牌的大汽车运来帐篷、钢管和钻井机等设备,支起了白色帆布帐篷、搭起高高的钻架,开始打井钻探。在打井的日子里,不管白天黑夜,风霜雨雪,这里都是机器轰鸣,车来车往,一片热闹景象。这口井一直打到1970年4月,深达700多米。当姹紫嫣红的杏花开遍坡崖的时候,这口井终于出水了,而且还是自流温泉水。打井竣工那天,工地上挤满了周边村的社员群众,还有许多身穿绿色军装、军帽上缀着红五星的解放军官兵,大家都为打出了自流温泉水而欢呼雀跃。当工人师傅们拆去白色帆布帐篷和机械设备,安装好最后一节铁管后,那水立即从井内喷涌而出,向空中冒出一丈多高,在最顶端形成一朵莲花瓣形状,又飞珠溅玉般地洒落在地面上,在井口的四周立即汇成一片清潭。经专家测试,刚出口的水温达38℃,在清潭边用水洗手,不凉不烫;掬一捧尝尝,直甜到心里。乡亲们欢呼着拥了上来,与朝夕相处的官兵们热烈拥抱,有人跟着水头奔跑,直到流向麦田;有人高呼呐喊、有人放开嗓子唱歌。
五七干校的解放军很快又在温泉井旁边盖起了一座洗澡堂,村民们在劳动之余,都可以来这里洗个热水澡。过了没多久,为了方便群众用水,解放军官兵们又帮村里铺设了管道,将温泉水引进各个家户。水是自流,不用耗电去抽,家家用水不用掏钱,而且白天黑夜从不间断。人们吃着、用着如此方便的自流温泉水,时时都在感恩当年的打井人,当年那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红五星,似乎还在清清的泉水中闪烁,红星永远闪耀在老百姓的心中。
感谢亲人解放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