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白话文《曾国藩家书》067致诸弟:劝诸弟看淡穷通得失

 月黑之风高夜 2022-03-23

这封信是曾国藩在咸丰五年十二月初一日自江西南康的船上写给家乡的四位弟弟的。信中曾国藩因为四弟曾国潢瞒着自己,私自以自己的名义置办田产的做法而感到十分的不安,信中他着重就这件事情谈了自己的看法。信中提到的浔城是江西九江的代称。此外信中还提到“祭田”,这又是指什么呢?读完这封信再为大家解答。

澄候、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左右:
安五、蒋一前来,接到父亲大人的手谕以及家中各位的信函、书札,很高兴悉知温弟得子的喜悦,非常开心、欣慰。咱们的爷爷奶奶生平没有什么遗憾的事,只有叔父一家子的子嗣不是很繁盛,祖父祖母在九泉之下仍不满意。现在叔父抱到了大孙子。祖父祖母在现在可以含笑九泉之下了,这实在是咱们曾氏一门值得庆贺的事啊!叔父这些年在建设吉公祠,举行祭祀活动相关的事情上非常的勤劳、用心而且虔诚,今年又新盖了正屋两侧的房子,房子刚刚盖成,就接到这个大好的消息,完全可以证明我们家的祖先是多么的庇佑子孙,呼吸相同,多么盛大的恩泽啊。
安五等人在路上遇到“贼寇”,迂回折返了好几天,才返回正常的路。彭雪琴也在袁州遇到警报,丢掉了行李,跟安五等人一起步行了几百里,真是历经了千辛万苦,现在还没有赶到营地。
江西省这里,十一月初十日临江失守,十一日瑞州失守,两个府同时陷落,人心十分的惶恐不安。不得已调动九江周凤山所部全部兵力前往剿灭,暂时解除了九江之围,我率领水师以及湖口、青山两地的陆军还驻扎在南康,目前还像往常一样安稳。
我今年本打算寄一百两银子回家,其中三十两用来给父亲大人买点好吃的,二十两用来给叔父大人买点好吃的,另外五十两按照往年的惯例资助亲族中年年都要资助的那些人。现在这个时候瑞州、临江两地有“贼匪”出没,道路受阻,没法派佣人带银子回家。昨天接到冯树堂的信,说他把在宝庆纳捐军功章的银子送两百两给九弟,作为进京的旅费,不知道九弟收到没有?如果已经收到,请九弟先拿出一百两银子作为孝敬长辈、资助亲族之用。明年等九弟到我的大营来的时候,我再把全部的钱还给你,到时多还一些给你也说不定。如果这笔钱还没有收到,就请四弟代我从别处挪用借贷一百两银子,我这就把该寄的钱寄回去。资助送给亲族各家的款项,跟往年略有增加和改动,现在我另外写一张单子,希望你们能够斟酌一下。
多次听咱们家的长佣提起,咱们家去年在衡阳五马冲买了一块地,是曾国藩私自分出的家产等等闲话,并且说是澄候弟弟出面办成的这件事。我曾国藩出来做官二十年,官至二品,封妻荫子,还在外面领兵打仗,略微有些名声。现在父亲、叔父还没有分家,兄弟两人在一个屋檐下相处融洽,我自然没有私自置办田产的道理。何况这片田地跟蒋家垅离得很近,民风十分的鄙陋,不是我们这样的人家该去的地方。而且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将来四弟必然会在幕下置办田产,温弟必然会在大步轿置办田产,九弟、季弟必然会各自在中沙、紫甸等地置办田产,将来子孙中必然会有轻易放弃祖产而移居他处的人。过去祖父还在世的时候,常常会讥讽那种为自己偷偷积攒钱财的行为,认为这是败家的作法。也常常讥讽驼五爹开口就说水口;达六爹开口就提桂花树的作法,想必几位弟弟对这些话也十分的耳熟。家中的女流之辈,不能明晓大义,纪泽等孩子年幼无知,全靠几位弟弟多多批评教育,把他们引入到正路中去;如果把他们引导到自私、粗鄙的道路上去,那么将来必然会养成斤斤计较的习惯,胸襟狭窄,难以挽回。
子孙将来是贫贱还是富贵,各自都有他们各自的命数。如果命中注定会大富大贵,即便不给他们置办私产,也肯定有饭吃;如果命中注定是个贫贱的命,那么即便给他们置办比五马冲多十倍、百倍的私产也无济于事,将来同样会没有饭吃。哥哥我在外阅历几十年,对于人世间贫富运势得失早就思考的非常非常成熟了。现在特意向你们大略的介绍一下,希望四弟将五马冲的田产想办法帮我脱手,或者捐给元吉先生的祠堂充作公田,要么给星冈公作为祭田之用,或者转手卖给其他人,把卖田的钱留着作为家里日常花销的预备金。只要让我名下不要有私自分配的土地,父亲大人名下也没有私自分配的土地,那么我的心思就能稍微的安定一些了,情绪也能稍微舒畅一些了。温甫、沅甫、季洪三位弟弟,也肯定会完全的赞同我的想法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就再欣慰不过了。诸位弟弟明天禀告叔父、父亲大人之后,如何定下决定,希望能够详细的告诉我。
我的身体一如往常,癣病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好,军营里的事情还没法完全处理,只是没有什么疏忽罢了,其他的事情就不一一说了,顺便向你们问好。
                   十二月初一日夜,哥哥曾国藩写于江西南康渡船之上



宋代以后,随着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尤其是在南方的一些省份,地方上一些较大的姓氏、家族往往会将部分田产划分出来作为公有田地,其中主要的公有田地就有“义田”、“祭田”等等几种。这些公有土地耕种所获的粮食钱财将会被充作整个家族举办祭祀活动的资金、或者被用作开设免费的私塾、以供亲族中的贫寒子弟读书之用。故而被称作“祭田”、“义田”等等。而一个家庭如果没有分家,所有的土地也是为大家庭所公有的,家庭成员不应再私自置办土地。由于曾国藩的父亲与叔父没有分家,所以作为下一代的曾氏兄弟更加没有理由给自己置办私产了。四弟曾国潢私自为曾国藩置办私产的作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此遭到了曾国藩的反对。在曾国藩看来,富贵、贫贱皆由天定,父母为子女准备再多的物质财富都是徒劳的,父母所应留给子女的应该是德行、知识等等。这些远比物质财富的保质期长久得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