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疫热榜上的港沪深,走势逐个看

 百年张裕88 2022-03-24

图片

 

香港:

香港的疫情背景和深圳、上海完全不一样。香港毕竟是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下,很多的防疫政策、医疗体系、市民防范意识甚至疫情价值观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直白地说,香港的疫情进程和防控模式更类似于欧美的“群体免疫”模式,而深圳、上海则是实行中国内陆的“动态清零”模式。

香港这次已经是第五轮疫情了,这次可以说是“大爆发”,日确诊病例最高达5.6万例,3月23日的最新情况是:日新增确诊病例14149例,死亡205例。这轮疫情以来,香港累计病例达到1077428例,死亡累计6356例。

3月21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宣布,暂缓全民核算检测工作;4月1日起取消9个国家的航班禁令,所有海外抵港人士不再分ABCD区;香港小学及幼儿园最快在4月19日恢复面授课程;如果没有疫情反弹,将于4月21日起,分三阶段以及三个月,接触大部分社交距离措施。

看得出来,香港疫情防控的政策模式和内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在目前仍然有一万多确诊病例好数百死亡病例的背景下,提出暂缓全民核算检测,取消航班禁令,小学幼儿园恢复面授等等,显然是“群体免疫”防疫模式下的产物。

香港的模式合理不合理呢?按照港府的说法,暂缓全民核算检测也是基于内陆和香港专家共同的结论,如果在疫情早期还可以采取全民检测,但香港已经大规模爆发了,这时候再实施这个政策显然不合时宜了。

可见,香港有香港的具体情况。毕竟香港实施了一百多年的欧美制度,其市民层面的价值观也更接近欧美,让他们完全按照内陆这样的严格全面防疫政策,至少在当下可能是不现实的,也很难产生类似深圳那样的良好效果。香港可能不得不按照或者说参考“群体免疫”模式,以让数千甚至上万人死亡的代价来换取香港疫情的自然控制。

我们也应该客观面对一个事实:这轮疫情的病毒主角——奥密克戎,其传播速度是非常快,但是其毒性相对低一点,确诊者中间的轻症者居多,很多人经过数天的患病历程后可以恢复,特别是那些已经全程注射疫苗的人对病毒的抵御能力会更强,治愈的机会更大。也许这就是香港愿意坦然接纳“群体免疫”的来自病毒特性的原因吧。

上海: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城市管理上有着独到的优势。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的管控一直比较稳定,尤其是这一波疫情启动之刻,上海的管控模式曾经获得了全国的一致好评,被称为“科学防疫”、“精准防控”的样板。

上海的主要经验是,不搞其他一些城市那样的防控“一刀切”,不搞全面加码,把防控重点集中到发生疫情的具体地点,实现“精准防控”。

上海的这种精准防控政策本身是很好的,应该坚持。但是,上海后来出了一个华亭宾馆疫情事件,那里曾经被列入隔离酒店,从疫情重灾区香港来的客源都集中入住华亭宾馆隔离。然而在那里出现了“管理疏漏”,或者说没有贯彻落实“精准防控”政策,导致疫情外溢。3月23日,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977例

这一波疫情起步时刻,上海的情况要比毗邻香港的深圳的情况好得多,但是,后来疫情的发展有点阴差阳错,上海病例日见增加和将近1000例的日病例数的局面与深圳病例日见减少和28例日病例数的局面相比,有点差距了。

目前上海显然加大了防控力度,尽管仍然没有封城,但局部封控实行了,全市的核算检测和管控力度也强化了。相信上海在总结既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力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指引下,继续有效推进“精准防控”,会很快控制住疫情蔓延的局面,实现上海经济社会秩序的全面恢复。

深圳:

深圳可以说是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方面压力最大的城市,为什么?因为隔壁的香港前一段最严重的时候,日确诊病例高达5.6万例,已经是全球最高了,这种情况下,多年来以“毗邻香港”为优势的深圳,现在感觉到巨大压力了。

3月13日,广东新增确诊病例79例,深圳占75例,整个广东的疫情基本上快要被深圳“打包”了。深圳怎么办?作为一个拥有超过2000万常住人口的一线城市,必须坚持国家提出的“动态清零”的方针,及时强力遏制疫情的蔓延,深圳已经没有退路。3月13日当天,深圳发布了几项史无前例的防控措施:①全市全员核酸检测;②机关事业单位居家办公;③非城市保障型企业停止运营或居家办公;④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活动,全市公交、地铁停运;⑤保障市民居家生活供应。

这是封城吗?和前年的武汉封城、前一阵的西安封城不一样,不能算封城,人们仍然有机会在严格管控的背景下外出买菜取餐做核酸,可以骑车出行,连驱车出入深圳也没有限行。但是,从整个城市运转情况看,的确在未来一周内,很多店铺类、群聚类、流动类的生产和生活要暂停或暂缓了,可以说,深圳是处于“半封城”的状态。

在国内,即便有着疫情严控的政策环境和条件,但让一个城市真正做到“封城”,也是执政者非常难于实操的举措,因为毕竟背后是一个城市的几百万、上千万市民基本生活将面临巨大挑战的政策选择。深圳这次出手了,做得非常巧妙,既往“封城”的方向走,又没有走到最彻底的那一步,这显然是充分考虑到了尽力维护疫情防控和市民生产生活这两大基本需要的平衡关系。

尽管“半封城”的政策给城市运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也听到了一些抱怨声,然而,后头看,这个政策是完全必要的和非常及时的。因为,当3月20日政府宣布恢复全市生产生活秩序的时候,深圳的疫情已经得到大幅缓解,基本上实现了社会面的动态清零,3月22日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病例已经由高峰期的将近100例下降到28例,预料未来几天还会继续下降,直到实现“清零”的总体目标。全市已经在局部重点地区采用更加精准防控的策略。

据报道,恢复秩序的第一天,深圳城市交通满血复活,部分地铁公交出现庞大的客流,充分印证了深圳人上班的急迫心情,也凸显了这座年轻城市的内在活力。

深圳的经济已经在快速恢复。政府根据市场面临的各类困难,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免租减税、社保补贴等政策措施,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同时,在一些重大经济和产业领域也在抓紧布局谋篇,例如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方面,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在若干重大投资、出口和消费项目方面,都已做出了详尽的部署。

用一个组合词来形容当下的深圳,那就是:坚定目标,稳健前行。现在,我们对深圳今年落实全年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曾经产生过的担心应该可以放下了。

综合上述情况看,中国近期爆发的新一轮疫情,对中国港沪深三大城市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三城抗疫表现有所差异。香港曾经考虑采纳内陆的“动态清零”管控模式,但由于长期以来欧美特征的市场化模式盛行,导致疫情快速蔓延,迅速成为全球确诊之最,被迫放弃内陆的严控模式,转而采取欧美的“群体免疫”模式,目前疫情仍严重,死亡代价较高,但确诊数在下降。上海的城市管理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疫情管控一直采取“精准防控”策略,但由于局部管理疏漏,导致疫情突发性外溢,日新增病例逐日增加。目前上海已经适当调整防控策略,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引导下,坚持有效的“精准防控”,有望未来一段时间内控制住疫情。深圳作为毗邻香港的城市,面临最大的“外防输入”压力,在疫情突发的关键时刻,及时采取了“半封城”的合理管控策略,在一周内成功控制住了疫情,目前已经实现社会面清零,同时继续对重点地段实施严控,对全市经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市民生产生活的延续采取了一系列颇具实效性的政策扶持,疫情防控和经济两大形势均得到稳健发展。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