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小黄丨拉开货币的窗纱一一关于《货币常识》

 昵称45199333 2022-03-24

李义奇的《货币常识》出版后颇得社会好评。笔者有幸获其寄赠也算是先赌为快。读了大部分内容后,有点想予评论的冲动。这个冲动是因为这本书触碰到我对金融与历史的长期的兴趣,而且也很喜欢这本书拉开了长期以来货币理论隐隐绰绰的朦胧面纱,让大众得窥货币的真相。笔者以为,以真诚之心谈货币真相,才有所谓常识。

现代货币理论很复杂而抽象,更是运用计量工具和数学模型,套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的确非大众所能深究。但货币却又是社会日常生活的重要媒介,这本《货币常识》正是在高深莫测的货币理论和大众视野之间搭起一座桥梁,重构了大众所认识的货币知识框架在普及方面,功不可没。

如何重构货币常识,需要找到一扇窗户,从这里可以望见货币的真相,李义奇以己之长,选择了把货币放到历史的逻辑中去。这一点就是很有价值的创新,也令人佩服,因为没有掌握历史资料的训诂能力,很难运用这个千变万化的逻辑。

在我看来 《货币常识》的出发点是:“货币是重要的人生座标”,“货币是芸芸众生的生计所需”,“货币从末缺席过人类活动”。从这样的角度,货币的常识也跨出了金字塔的樊笼,在历史的隧道中观察货币的产生、发展、功能演进及其经济政治结构的地位与作用。“人生薪水寻常事”,谁能不与货币打交道?

笔者从业金融数十年,做的是经营货币的商业活动,当然知道在专业人士的观念里,货币常识有一套固化的体系,如:货币的产生、货币的五大职能、货币层次划分、央行的作用、汇率与利率的机制、主权与货币、货币总量的计量模型、货币发行的条件与渠道等等。这些货币学的知识其实是提供给专业人士的,这些话语根本不可能承担传播货币知识的载体。李义奇的《货币常识》改变了传统货币学问的话语体系,使得货币专业的知识与研究成果能够提高大众里的许多群体对货币知识的了解和对财富的认知,像数字货币这样技术背景浓厚的事物,也失去了神秘的面纱。实际上这样的文化活动也可以间接地起到提高货币效用的作用。

李义奇提倡回归常识。但什么是常识却是个大麻烦。讲常识首先要讲真话。《货币常识》用真话表达的常识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例如这样的标题:滥发货币如同富人抢劫穷人。再如这样的话语:站在伦理的角度,现代货币体系在公平方面存在瑕疵。

《货币常识》值得一读,我也会认真读完每一段落,以此观照自己的货币观念是否存在偏差。也以此短文向读者推荐,相信开卷必有收获。

朱小黄:中信银行原行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