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框架思维,你的成长都是瞎折腾

 剽悍晨读 2022-03-25
主播:大宝


 
这本书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博士穆里尔·詹姆斯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怎么实现有效成长?”
 

现象

 
类似的金句你应该听过,“愿意跟人吵闹的人,都是因为太闲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要给自己设限。”
 
这些金句的背后,其实都指向了一个关键词:框架。
 
你把框架搭建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有这么两个年轻人甲和乙,生活在两个山头上。他们每天都要到两个山之间的河里挑水。只是甲每天都挑两桶水,而乙只拎一桶水。
 
突然有一天,甲发现乙没来。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甲发现乙都不来挑水了。
 
他很纳闷,于是他就到乙的山头找乙。
 
结果,他发现乙居然在另一座山上打了一口井。所以,乙再也不用下山挑水了。
 
原来乙之前只挑一桶水是为了节省力气打井。
 
两个人对待水的框架不同,过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甲靠山吃山,依水吃水;乙则想办法把资源握在自己手里。
 
所以,即便短期内他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但未来一定过着不同的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发小长大以后就走散了,因为他们的框架不同,自然会过上不同的生活。而一旦生活和工作都没了交集,他们自然很难继续做朋友。
 

本质

 
回到本文开始的那三条金句,为什么它们的本质都是框架呢?
 
愿意跟人吵闹或者较劲的人,他们的框架里没有工作和事业。
 
或者说他们的框架中,跟人较劲处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而想当将军的士兵,他才会去对标将军。他的框架才会更接近将军的框架。
 
相反如果一个士兵只想做士兵,他的框架里没有将军的概念,那么他就会离将军的位置非常遥远。
 
最后是关于自我设限的讨论。限制是什么?它的本质就是框架。
 
你在心里给自己设定了多大的范围,你就只会在这个范围内活动。
 
你看不到更大的框架,更不要说去尝试了。
 
“一个亿的小目标”,被网友热议。但这本身也是框架的不同。你不能完全说是因为一个人富了,才会有这样的豪言壮语。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那所学校只有一个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诉求。这也是框架的不同。
 
一个人喜欢窝在稳定的大企业,而另一个人却喜欢下海经商,在社会上折腾,这背后也是框架的不同。
 
框架不同,框住的就是不同的小目标。
 

革命

 
如果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如果你想提升自己,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有追求,那么除了努力之外,你还需要做的是换框架。
 
十万的买卖和一百万的生意,他们的框架是完全不同的。
做自营店和做连锁店的逻辑,也完全不同。
做店员和做店长的思维,也有很大的出入。
 
这些差别,都是建立在框架的基础上的。
 
就拿店员和店长来说,在岗位职责上,店员主要的工作职责是:执行;店长的主要职责是:管理。
 
这两个字的框架是完全不同的。
 
“执行”只要照着标准做就可以了。
 
而“管理”则需要你应对各种意外的情况。
 
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是没有明确的标准可循的。它考验着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对于店员来说,如果你没有给自己的综合能力打基础,那么你就无法驾驭管理的框架。
 
总结一下,框架是一个人认知世界的方式。一块砖,在化学家眼中是一堆化学材料,在数学家眼中是立体几何,在建筑工眼中是盖房子的材料,在武术家眼中是展示实力的道具。问个调皮的问题,它在你眼中是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