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坛传略之周秀兰老师

 红香圃 2022-04-01

周秀兰老师

一天我到南阳府衙西边的财神庙淘旧书,见原来的同事王华俊老师也在旧书摊儿旁,俯下身子正寻寻觅觅地浏览旧书呢,忙寒暄。我问起他的岳母——我以前在社旗三初中的同事周秀兰老师。王华俊老师说,周老师下世了。一开始光发烧咳嗽。不知道是咋回事,就输输水吃吃药热退了,药一停又烧了,后来一检查已经是肺癌晚期了。我道,周老师年纪不大呀,以前身体多铁实,说得病可就病了,一病竟然就不起,真是人有旦夕祸福啊。王华俊道,年纪不大呀,六十七岁。没有办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人的命天注定啊。我道,我和周老师在社旗三初中是同事呀。王华俊说,我知道,周老师生前说起过你。

与王华俊拍了话,我们各自逛着旧书摊儿。我负手浏览着旧书,思绪早已经飘回到1986年在社旗县三初中教学的日子里,与周老师朝夕相处的往事,一桩桩在脑海里浮现。

周老师个子高挑,体态微丰,齐耳剪发,柳叶眉,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一笑就露出洁白的牙齿,面带微笑,满脸的慈善和蔼,未语先笑。精明能干,很会事。周老师喜欢穿深蓝色西装,显得端庄典雅,气质华贵。

有一次在数学组办公室里,周老师和几个老师一边在备课改作业,一边说着闲话,周老师笑道,现在上街买个菜,当家的一个菜篮也不想拿。时间长了啥家务也不干,都变懒了。

周老师是社旗县大冯营乡周庄村人,与著名作家周同宾同村。调到三初中以前,就在大冯营学校教数学,是民办教师,后来转成公办教师。周老师的儿子冯波和我是社旗师范的同学。不过毕业后我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路,我分配到学校教学,而冯波则改行从事行政工作,到田庄乡任团委书记。1981年我们师范毕业时,正赶上干部知识化,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当时处于新时代发轫之时,人才青黄不接。而1977年恢复高考后招收的大学生有的尚未毕业,有的刚刚参加工作。冯波就赶上了好时代,又娶了副县长的女儿,于是晋升很快,由团委书记到副乡长,很快升任镇委书记。

冯波干工作之余,喜欢写诗。一天我刚下了课,一手拿着教案课本,一手沾满白乎乎的粉笔末。见周老师胳膊上放了一摞书本,面带微笑地说,易老师下课了,这是冯波印刷的书啊,拉回来了,送你一本。我惊讶道,冯波才情高啊,可出书了,还是诗集。好好好,我得好好学学。周老师笑道,胡巴子扯。我说,咦,可不是胡巴子扯。现在写诗都写的是现代诗。

周老师去世后,她的儿子冯波在老家周庄发起了文化周庄建设项目,为了纪念慈母,就以周老师姓名中的兰字来命名兴建的书院为兰馨书院。在此,我有一个建议,冯波应该把对母亲的回忆写成书出版,让周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文章中永恒,这应该是对周老师缅怀的一种方式吧。                         二零二二年三月二十五日上午于十四中德育处天阴沉沉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