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议论文写作,向逻辑思维要质量 议论文写作需以严密的逻辑思维为依托,无论是就给定话题进行延伸讨论,还是基于提供的材料分析问题,都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平时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中,同学们大都能认识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思维上的问题和漏洞。因此要多审视自己的作文,找出存在的典型思维问题,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这既能够提升思维素养和思维品质,写出更多思维严谨、逻辑清晰的文章。 一、议论文写作中典型逻辑思维问题诊斷 文题: 某学校宣传栏中出现了一组标语,这组标语运用了网络流行语甲骨文表情包,引起全校轰动。有学生很快发现,这些甲骨文表情包原来是由美术专业陈教授及其团队共同推出的。陈教授受到“艺术与科学”学术运动的启发,借助电脑技术重新解读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设计出具有几何审美效果的甲骨文字体。 2017年,中国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从此,甲骨文成为大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某报“时尚”专栏展开专题讨论,向社会征稿,请写一篇文章并向该专栏投稿,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以下是学生例文《甲骨文表情包不应被抛弃》片段: 由材料得知陈教授是受“艺术与科学”的启发,借助电脑技术重新解读古老的文字,从而设计出具有几何审美效果的甲骨文字体,使用甲骨文表情包时尚脱俗,更有助于人们了解甲骨文,在不知不觉中传承文化。 本来甲骨文不太容易理解,有些枯燥乏味,但经过陈教授的时尚化后,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热点话题。把时尚元素与甲骨文结合起来似乎很有必要,时尚的东西不会随时间而淡化。现实是,甲骨文不为多数人所知而逐渐被人淡忘。但甲骨文是优秀的文化,为何不想办法让更多人了解它呢?陈教授把时尚与甲骨文相结合,使甲骨文再次走上优秀文化的“T台”。时尚甲骨文是大方而不失优雅的古文字,在时尚的引领下,可以成功走向世界,被人们认识。在信息化时代,让我们一起弘扬、传承甲骨文吧。 问题诊断: 上述范文片段在逻辑思维层面存在一些典型问题。首先,这段文字存在将研究对象简单化的问题。文章谈到的都是有关甲骨文或者甲骨文表情包的,并没有挖掘出甲骨文的文化内涵,没有对这个论述对象进行更深入的解读。这使得分析过程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探究甲骨文所涉及的传统文化主题。很多同学在写作时都会犯这种错误,是一种典型的将研究对象表面化和简单化的做法。从逻辑思维层面来看,这种论述方式偷换了文题材料要求探讨的主题,用单一的“甲骨文”替代了真正应该论述的“传统文化”。 第二,文章的逻辑思维比较混乱。从文题材料来看,写作要求是向时尚专栏投稿,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作者可以抓住“时尚”这个关键词,论述甲骨文和时尚相结合的好处,但实际上,作者论述的内容没有体现出二者之间的因果关联。范文片段没有真正将甲骨文和时尚联系起来,没有对二者相结合产生的作用及价值进行剖析,也没有挖掘出二者深层次的逻辑关联。这说明作者没能形成应有的因果逻辑思维链条,并未触及问题的核心。 第三,范文段落之间缺乏逻辑性。文章第一段肯定了甲骨文和时尚结合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有助于人们更多了解甲骨文;第二段则写了甲骨文并不容易理解,这是当前大家对甲骨文缺乏兴趣的原因,而陈教授的尝试使其重新受到人们关注;第三段进一步号召更多人关注和传承甲骨文。单看每一段文字,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当将三段文字整合为一个整体后,其逻辑思维的混乱,论证思维的严密就十分明显。作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语段之间缺乏逻辑性。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都存在这些问题,需引高度重视。 二、逻辑思维体系构建的训练模式研究 要想解决议论文写作中出现的典型逻辑思维问题,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动笔前明确“写什么” 在动笔前必须明确“写什么”,要弄清楚文章真正讨论的问题是什么,要能够透过表象把握问题的实质。比如,在《甲骨文表情包不应被抛弃》片段中,作者就没有弄清楚到底要写什么,没有挖掘出甲骨文的文化内涵,没有对这个论述对象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导致写作仅仅停留在表面。 对此,可以利用一些实用的方法,比如,可以采取“一点三线”的模式辅助审题立意,以快速确定写作对象。“一点”是题目或材料中出现的核心内容,这是行文的关键;“三线”则表示事实线索,即材料中给出的背景介绍与事实内容;任务线索,即作文题目给定的写作任务;导语线索,即结合已有背景和资料确定写作方向、写作思路等。 如果能明确“写什么”,那么就能构建一个写作框架,确保文章结构严谨,体现出文章内在的逻辑思维。 2.写作中想清楚“怎么写” 关于“怎么写”这个问题,可以向自己提出四个问题:分别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怎么办”。基于这四个问题构建思维导图,可以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内外原因,透过现象把握问题的实质。 还以上述材料作文为例,大家首先需要思考材料提出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明确是对传统文化的探讨;随后思考“为什么”,即为什么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被社会的接纳度很低,可以明确这与甲骨文太深奥并较为抽象有关系;然后是“怎么样”,即大学教师将时尚元素融入到甲骨文后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得出反响不错的结论;最后来论述“怎么办”,即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传承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应采取什么办法,得出将其和人们感兴趣的元素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的结论。 这四个问题理清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就会变得十分清晰,逻辑思维也会更加严密。如果对“黄金四问”法则还不熟悉,可以在写作前先列出提纲,然后分别回答这四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写作思路、作文的要点和写作方向都会逐渐清晰起来。 3.找到“议得深”的方法和路径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除了结构完整,逻辑思维清晰,论证还要有一定深度。这就需要具备透过表象抓住问题实质的能力。通过分析上述的作文片段,可以明确,当论述问题仅仅停留在表面时,文章并不具备明显的思辨性,其可读性也会大大降低。 一般来说,想要“议得深”,可以把握几个要点:首先,要准确抓住问题的实质,这是进行深度论述的前提;其次,在论述过程中,引用的论据材料要有针对性,既要和话题有紧密的关联,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带给读者启发和思考;最后,可以采用情理结合的写作方法。一篇优质的议论文想要打动读者,除了要将道理讲清楚之外,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还以上述作文片段为例,在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时,可以加入对时代主旋律、家国情怀乃至公民意识的思考,结合这几点对主题进行生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也能够增加文章的情感温度,给读者更大的触动。 第二部分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五步写好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一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评论,并表达观点、态度、立场与主张的一种文体。写议论文有三个基本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其中,论点是作者从自身出发的主观看法与态度;论据指能证明观点的事例、名言等;论证就是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比喻或引证等方式证明论点的过程。 一、结合要求拟题,确保写作方向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传递重要内容与信息的基础手段。题目高居结构之首,能够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议论文拟题首先要保证醒目、舒畅,其次才是鲜明、简洁、形象、别致等标准。最重要的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议论文的题目应该符合文体要求与特征,让人看过标题便知道文章主旨和观点,同时要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二、重视开头设计,突出写作主体 高尔基先生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应该简洁且能够快速将读者带入到情境与描写的内容中。简短的开头能够有效避免冗长赘余,也能凸显重要性。因此,议论文的开头还要快,这里的快主要指进入主题要快,用尽可能简单的内容点明文章的观点与所要议论的话题,这样能避免出现主旨不明、中途议题转换等问题。议论文的开头还应该精彩,也就是所谓的“凤头”。一个精彩的开头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适当运用比喻、排比、类比等修辞手法引入论点,能让文章文采斐然,更有可读性。 三、关注首句末句,调节重点内容 议论文应该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论证严密且论据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否收到这样的效果,关键在于文章中心部分的写作。因此在写议论文时应采用各种策略,让议论文的写作符合这些基本要求。议论文常见的论述模式主要有:段首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中围绕小论点列举事实,阐述道理,或者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论述的内容进行简短且严密的总结。在中间段落的写作中,首句与末句是最重要的部分,不仅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还能体现出全文论述的观点与思路。此外,文章的论证通常采用对比的方式,常规情况下,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以达到论述严密的目的。 四、选择典型论据,提高议论力度 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分论点是支撑这一核心的骨架,而论据则是组成议论文的血肉。只有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并不能够称之为文章,还需要有典型且鲜活的论据作为支撑。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够充分反映议论事物的本质且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对论据的选择首先要保证真实性,符合文章主题。其次,应该弃旧用新,厚今薄古。一些同学写议论文时记住了几个经典论据,比如居里夫人、司马迁等人的故事,就将其当作万金油,反复地变换角度使用。其实,这些论据虽然典型,却并不能让人耳目一新。相反,选择论据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才能让读者产生新鲜感,获得良好的写作效果。此外,还有一些同学在写作时习惯用古代案例阐述事理,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脱离,不能结合时代特点写作,也难以达到有效说理的目的。因此,选择论据最好能结合当前关注度较高的事件,加强说理的针对性与代入感,以让文章的说服力更强。 五、注重结尾内容,展现中心思想 结尾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重点内容之一。现代知名作家师陀曾言:“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一个好的结尾应该响亮有力且令人警醒。比如鲁迅先生《论雷峰塔的倒掉》的结尾就只有简单的“活该”两个字,简洁至极却力透纸背。其实文章的结尾有些时候比开头还重要,读者往往是在整体阅读文章后才评价的,所以结尾能够直接影响读者的心理状态。李渔先生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如果结尾能够达到这种效果,文章肯定不俗。议论文的结尾应该收束全文的思路,重申中心论点,体现文章结构的紧凑与完整性,避免画蛇添足,也避免虎头蛇尾。 佳作展示 论宽容 我国先贤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悠悠五千年文明从古至今,宽容被每一个时代的人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风度、涵养与健康人格的标准之一,也是一个人面对社会、面对人生态度的直观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对于人的成长与发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宽容,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体谅的一种豁达的情感态度。不仅仅是以德报怨,也代表着不斤斤计较、不唯我独尊。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曾说:“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的。”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春秋战国时期,三国鼎立,群雄割据,硝烟四起,山河破碎,百姓安得宁日?靠武力只能赢得版图,而贤明之君则能以宽容之心去征服曾经刀剑相向的敌人。在我国的历史上,康熙不计前嫌,重新启用施琅,任命他为水师将军,这才收复宝岛台湾。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以德报怨难之又难,但面对一些小事,我们应该学会宽容,斤斤计较毫无意义。别人不小心踩到了你的脚、脏了你的衣服,轻声一笑,一声没关系,不失风度又彰显宽容。何必破口大骂喋喋不休,不光让事情持续发酵,更失了君子之风。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要知道能够饶恕他人所不能宽恕的才是高尚。如果人们都有着海空一般宽阔的胸怀,社会将更加团结与稳定。 宽容应该是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两千余年前的屈原就已经拥有“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的胸怀与境界,至今仍然被世人视为楷模。因此,我们更要从辩证的层面去认识宽容与严苛的关系。对待错误和过失要严苛,主要目的是惩前毖后,杜绝错误的发生;对犯错者需要宽容,毕竟人非圣贤,不能因为一个错误而完全否定一个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治病救人”。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搞清楚,宽容并不意味着丢掉原则,曲意逢迎,为所欲为,宽容也不代表人云亦云,毫无立场。鸦片战争之后,我国曾被西洋人称为“沉睡的狮子”,有些人竟然以此为傲,认为既是雄狮自然有暴起之力,只是不愿与你计较罢了。实则不然,我们当初失去的是宝贵的领土,是国家主权甚至是尊严与人格,这些真的能够容忍吗?当然不能,我们要斗争!只有反抗才能真正让东方睡獅雄起。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崇尚洁身自好,自诩一身正气,背地里却纵容着肮脏污秽之事,哪怕在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有部分政府官员以宽容为借口,为徇私舞弊、知法犯法的行为开脱,期盼着社会的宽容和体谅,这是绝无可能的。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宽容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仍然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容世俗小事,宽你我之心,豁达处事,宽以待人;我们还要不盲从、不随波逐流,敢于展现自我,敢于愤怒,敢于表达。 点 评 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清晰,有着极强的逻辑性与条理性,说服力很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宽容的看法,很有见地,堪称上乘之作。 文章转自: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