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痛心,又一位抗疫专家猝死一线。 3月20日,噩耗传来,援威海抗疫医生白晓卉突发疾病去世,年仅42岁。 医院诊断结果显示:是心源性猝死 白晓卉是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还获得过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的称号。 疫情发生以来,她挺身而出,毅然地冲在第一线。 担任山东医学检验队队长,先后驰援北京、新疆、河南、山东等多地,创造48小时内改造完成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山东速度”。 3月9日凌晨4点,白晓卉抵达威海,为了和“新冠病毒”赛跑,她带着同事们不分昼夜地检测着。 为了避免更换防护服浪费时间,白晓卉在工作的6个小时内,可以做到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连续工作11天,其中7天全是夜班。 只是谁也没想到,威海竟成了她的最后一站... 3月19日23点,同事在卫生间内发现瘫在地上的白晓卉,已经没了脉搏和心跳。 消息一经传出,全国恸哭,威海人民在街头鞠躬送别她的遗体。 一段白晓卉的学生在济南街头,撕心裂肺呼喊“白老师”的视频,看得我揪心不已。 学生们哭喊着,不想让她当英雄,只想让白晓卉回来做她们的老师...... “我愿意以我所学、尽我全力,用心守护患者健康。”这是白晓卉生前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最终,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这句话,身披白衣手握信念,为我们筑起抗疫防疫的坚实屏障。 别人都说她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其实是她从未改变过的方向。 白晓卉曾说自己就是个普通人,不,师兄觉得她明明是英雄,所有的医护人员也都是英雄。 看完新闻,我面朝着威海的方向静默了几分钟,像千千万万的网友一样由衷地哀悼: 白医生,一路走好! 相信大家对“心源性猝死”这个词并不陌生,近几年相关的新闻、热搜层出不穷。 但大多数人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师兄给大家科普一下: 心源性猝死就是指由于心脏原因所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发作十分迅速,通常在1分钟到几分钟内突发死亡,令人猝不及防。 所以在医学上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意思是如果病人发生心源性猝死,没有在4分钟内对其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就会导致病人脑死亡,之后抢救过来的可能性就会极小。 白晓卉医生就是因为发现的太晚,遗憾错失了最佳抢救时间。 那心源性猝死的诱因是什么呢? 这类死亡人群,一般有两个特点: ①他们通常患有心脏类相关病史或潜在性心脏病,但是却不是很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②他们长期处在劳累繁忙的工作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下。 简单来说,就是常年处于身心俱疲状态的那类人。 可为什么这类人更容易心脏骤停导致猝死呢? 心脏它并不是一个只出不进无休止运转的机器,它的正常运转需要有能量来维持。 就像一台车的发动机,得靠汽油才能转得起来。 如果人长期处在压力之中,总是熬夜,心脏没有喘息休息的时间,就需要有更多的能量维持心脏的正常供血,让身体正常运转。 这种能量,就是咱们中医上说的津液。 血液作为津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津液不足,不足以养心,就会导致心脏的供血能力弱化。 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心脏疾病就会找上门来了。 某天一次习以为常的加班、熬夜,就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令我意外的是,数据显示在猝死的人中医生群体所占比例极高。
大家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身为医生,有精湛医术傍身,还不知道怎么管理健康吗? 那我们普通人又该如何自居呢? 说到底,医不自医,不是因为不懂,只是没得选择。 更是抱着毁灭性的侥幸心理:熬完这一个月就休息,身体的红灯亮起再坚持一下,透支的健康用补品敷衍就好...... 慢慢的日积月累,就像温水煮青蛙,等到发现水太烫的时候,已经没有跳出水面的力量了。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很多人猝死,但大家都觉得厄运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尤其是每一个猝死的年轻人,倚仗自己还年轻,有充沛的精力去拼命。 而最终的结果,却是真的拼上了命,特别可悲可叹!
这些年轻人就跟你一样,也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变成猝死群体的一部分,但还是倒下了,再也没能爬起来。 真的,你怎么就知道死神不会找到你呢? 因为你熬的夜比别人多,还是你上辈子积的德多? 别傻了,等真的被猝不及防摁在生死线上,就来不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