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痰止呕哕 半夏冠群雄

 忍思静诚 2022-03-26

□王新德

《本经》云:半夏“气味辛,平,有毒。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半夏味辛可开脏腑经络痰结,可以平降上行之逆气。药店里作为饮片的半夏多用明矾或生姜炮制过,使毒性降低,称法半夏或姜半夏,是化痰、祛湿、止咳的良药。经配伍可制成止咳化痰的橘红丸、理气化痰的二陈丸、化痰熄风的半夏天麻丸、温胃化痰的半夏合剂等多种成药和汤剂。

半夏也可做粥服用,用来降逆止呕,燥湿化痰。取大米100g,半夏30g,山药40g。半夏加适量的水煎汁,去渣取汁。山药研末,大米洗净。将三者倒入锅里,加水适量,煮成粥,然后加些白糖调味即可,每天早晚空腹服用。半夏忌与羊肉、羊血同食。

生半夏的确有毒。古人将半夏的毒性归纳为“戟人咽”,有“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的说法。但“以毒攻毒”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我在临床上借鉴前人的经验,使用“三生”(生半夏、生南星、生牡蛎)软坚散结,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如晚期胰腺癌多器官转移、乳腺癌肺转移、结肠癌骨转移)患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根据患者体质,掌握好用量,疗效满意且无毒副作用。

关于半夏的命名,有两种说法。笫一种说法,据《礼记·月食》云:“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故名。”意思是说,半夏生在夏至前后,这时候天地之间已不是一片的纯阳之气,而且夏天也已将过了一半,所以称之为半夏。

笫二种说法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姑娘叫白霞。有一天,她在田野里割草,偶然间挖出了一块长在地下的植物块茎,当时她十分饥饿,饥不择食,便将这个块茎放在嘴里食用。可是谁知吃完即吐,于是她赶快吃生姜来止呕。意想不到的是,她很久都没治好的咳嗽竞然痊愈了。

打这之后,白霞就开始用这种块茎与生姜一同熬汤,让咳嗽吐痰的人喝,效果非常好。但由于这种块茎的浆液非常多,需多次清洗。有一次白霞在清洗浆液时,不小心掉进河里,因此丧命,香消玉殒。人们为了缅怀这个美丽而善良的姑娘,把这种草药称为“白霞”。时间长了,叫转了音,就叫成半夏了。

【来源:运城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