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里,新垣结衣饰演的深海晶形象地阐释了什么是讨好型人格。那就是明明有时自身难保,心里却还想着帮其他同事背锅。给同事做提案,为大家烤肉,这都是小意思。但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她甚至会在客户要求“那你替她展示一下你们反省的态度,跪下吧”时,真的选择跪下。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凪的新生活》里的大岛凪,低气压社畜,为了让同事喜欢自己,主动帮大家做工作,主动背锅,甚至主动逼自己去不想去的塑料花姐妹社交场合,还会为了满足男友审美,每天早上四点起床拉直她的自然卷。但结果究竟如何?大家只会在背地里说:“没办法啊,跟她实在合不来,就只会说我懂我懂”“真的很讨厌这样没有个性的人啊。” 这种不敢表达真实自我,习惯一味讨好的人,被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马歇尔·卢森堡称为是“一个友善的死人”。那么“一个友善的死人”究竟有哪些特点呢?最明显的,就是他们会努力让除了自己以外的每个人都满意,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来取悦别人。却不知道毫无选择的付出,往往会让人觉得廉价。 《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就是专注这一行为模式的心理学书籍,书中把取悦症——即对他人认可上瘾的这一非正常情感体验分为三种类型:认知型“好人”、习惯型“好人”、情感逃避型“好人”。作者哈丽雅特·布莱克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执业经验的临床心理医生,在书中不但分析了“老好人”的心理动因,还提出了治愈取悦症的21天行动计划。 《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哈丽雅特指出,取悦症主要是由于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的情感导致的。而“老好人”尤其爱夸大批评的严重性,这是因为对他们来说,批评是非常针对个人的,而取悦者无法区分人的本质和人的行为。所以每当取悦者个人行为或工作成果受到批评时,就会做出情绪化的反应,认为是自己的个体价值被整个贬低或否定了。“而你越是认定自己应该当个好人,而不是真实的人的时候,你就越是会遭受怀疑、不安以及畏惧的纠缠和折磨。” 所以想要拒绝再做“老好人”的话,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好人”与“老好人”是两种概念。一个人可以是个好人,但不一定非得是个“老好人”。《当你不再讨好别人,全世界都会来爱你》就旨在告诉我们:慷慨大方和病态的自我牺牲之间的区别,毕竟每一段需要费尽心思才能维持的关系,最后都不会撑得太久。 《当你不再讨好别人,全世界都会来爱你》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书中指出讨好型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也就是我们只有在满足父母特定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他们的关爱和赞赏,否则就会被父母大肆否定、批判甚至打骂。 比如成绩不够优异、面对其他客人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好客、家务没有做完、出去玩的时间太久等,都可能会让父母上升至人身攻击的层面,同时这也会让年幼的孩子容易形成“我为了赢得爱,愿意做任何事”的情感欲求。 那如何告别讨好型人格对自己的影响呢?首先我们需要设立关系界限。在知乎“身边有好朋友是老好人是种怎么样的体验”中就有答主回答,“身为一个老好人的朋友,很烦甚至不想再和她做朋友了。”为什么呢?因为每次明明她们有急事或者约好一起外出的时候,对方总会因为别人的事情而浪费她们俩的时间。“然后那些被帮忙的人就会对比我们俩的行为,自己就会被衬托得不近人情。” 这就是典型的没有边界感。而在《关系界限》一书中,作者吴姵莹就通过一些实用性案例探讨了“界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面对亲情、友情、爱情这样的情感纠结。 《关系界限》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有最爱的人伤我最深的感觉,这都是由不对等的关系造成的。以伴侣为例,不对等的关系就有可能产生婴儿型伴侣,事事都要你为他负责;ATM机型伴侣,因过分宠爱导致另一半对金钱没有概念对欲望没有节制,最终只会加重两人在财务上的负担;施以精神或肢体暴力型的伴侣,他们喜欢控制与掌控……在这些没有边界感的关系里,若长期持续任其发展,最终只会导致悲剧。 那怎样摆脱依赖共生,建立心理边界呢?《如何为爱立界限》中,“依赖共生”问题研究专家梅洛迪·贝蒂就在书中告诉了我们如何摆脱过度依赖他人与被他人过度依赖的泥淖。她在书中自述,她也曾经历过30年没有边界的日子,之后又花了10年才学会如何划定边界。 《如何为爱立界限》 贝蒂写道:“童年时期,我受到过伤害,但我并没有追究加害者的责任,反而责怪自己,认为是自己有问题。我没有意识到,发生在我身上的那些坏事也可能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把问题归咎于自己是悲痛的一个必经阶段。如果受到虐待,感到羞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责备自己是一项生存技能。在生活蛮不讲理的时候,这样做可以让人感觉生活还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中——虐待正是这样一件蛮不讲理的事情。” 但现在,她不会再觉得自己对每个人都负有责任,不会时时刻刻背负着罪恶感,也不会再让人伤害她,而是会划定边界,勇于说“不”。因为对贝蒂而言,“在我所处的亲密关系中,双方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一个人掌控另一个人。我不必通过惹是生非来证明自己活着,我会活得很清醒、很真实。我不会再一头扎进麻烦当中,而是会尽可能地绕道而行,但面对麻烦,我也不会拒绝承认事实。” 但对很多取悦型“老好人”而言,“不”仍然是难以说出口的词汇。想要学会拒绝,或许你可以在这本《拒绝之书:365种方法说不》中寻找答案,它将告诉我们如何利用拒绝的力量过好自己的生活。书中加入了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并配以贴近生活的场景,教我们在不觉自责,也不影响社交关系的情况下,以更多的方式拒绝他人。 《拒绝之书:365种方法说不》 比如当你心烦意乱时,桌上的手机却响了,电话那头说有点事,现在方便谈谈吗?你会怎么回答?作者苏珊·纽曼的建议是不要冒着风险去冒犯别人,但也没必要勉强自己。所以你可以回复对方:“我回头再给你打过来,我现在正在……”或“我十分钟内给你回电话,我先忙完这点……” 值得注意的是,《拒绝之书》的目的并不仅在于拒绝,而在于寻找解答问题的方式。就像逃避不会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味的拒绝也不会,而苏珊·纽曼想要教会我们的就是我们可以努力在其中寻找平衡。 不要再做劳心劳力去努力维护一段关系的“老好人”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并不去干涉别人,同时还能在一定时候给予对方帮助,这才是可以长久发展的良好关系。就像《凪的新生活》里酒吧妈妈桑所说的那样,应付地假笑,用毫不走心的社交打发所有人,本质上就是不关心他人,也无法得到他人真正的喜爱。 希望通过今天的推荐书单,我们都可以做到以更真实的姿态面对自己与他人,而不是仅仅出于被排斥的恐惧就做出让自己不开心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