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里,大汉的使节苏武、张胜、常惠都是好人,而匈奴一边都是恶棍和奸贼。这是后人在读《苏武传》时很容易产生的感情效果。《汉书》的编纂者班固,也正是带着这个目的对有关苏武、匈奴的史料加以处理的。 而事实上,苏武到匈奴出使时,正值汉匈战争最激烈的第一阶段刚刚结束。新即位的匈奴单于想用缓兵之计改善与汉朝的关系,争取时间巩固内部,所以就主动提出双方互相释放扣押在己处的外交使节。当时,汉武帝很痛快地答应了。为什么呢?这里边就有玄机。而且,这个派苏武出使的时机,从后来的结果看,是非常险恶的,也是苏武被扣押在匈奴长达19年的最根本原因。 因为,汉武帝当时正在策划一次对于匈奴的攻击,而且是规模空前的一次攻击,目的就是要把匈奴彻底消灭。 而这次攻击的大背景,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战争——汉匈百年战争。 匈奴是漠北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在中原的春秋战国时代,匈奴还没有成大气候,与中原国家也没有大的交手记录。那时,北方的晋(后来是赵)、燕等国,主要对手是山戎;西方的秦国,面对的西戎也呈一盘散沙的状态。 秦朝统一天下后,着力扩张,四面出击,其中,对北面用兵最狠。秦始皇派蒙恬带精兵30万,携带当时最先进的复合兵器——弩机,把匈奴的部落驱赶出了其世代栖息的河套——鄂尔多斯一带,并在那里设郡筑城镇守。 失去了水草肥美的家园,匈奴人只好在大草原里漂泊流浪。但到后来,匈奴出现了轻骑兵大军团战术,这种战术的精髓,就是人(智慧)、马(速度)、弓箭(远程杀伤)合一,呈现出强大的机动性和杀伤力。 靠着这一当时世上最强的战术,匈奴的大英雄冒顿单于统一了北方所有的骑射民族,并组建了多达30万的人、马、箭主力兵团。 凭借此,匈奴迅速重新占据了河套故地,并伸出“右臂”,降服了西域各国,将当时占据河西走廊的月氏人赶到中亚养骆驼去了;又伸出“左臂”,消灭东胡,一直打到兴安岭以南。 然后,匈奴双臂合拢,准备拥抱中原,却发现新兴的汉朝十分难缠。 汉初,因为打楚汉战争而民穷财尽,所以,高、吕、文、景四朝,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用美色和奢侈品满足匈奴上层,延缓战端,同时,在国内不断积极备战。匈奴多次犯边掳掠,汉军都只是严防要塞、坚壁清野而已。 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到武帝时,汉朝国力大增,军队实力也得到迅猛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名将卫青、霍去病在汉武帝的授意下,连续对匈奴发动了不计成本和伤亡的攻击。卫青夺取河套鄂尔多斯,霍去病占据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的大门。而且,从霍去病开始,汉军对匈奴境内的人口采取了犁庭扫穴式的攻击,也就是开始了对非战斗人员的灭绝式杀掠。匈奴没有办法在漠南立足,只好全部避往漠北,等待时机反扑。 而汉武帝这边几次派兵到漠北,结果连匈奴的人影都没见到。于是,汉武帝开始使用外交手段,企图以派使节交涉的方式,侦察匈奴的虚实,搜集北方的气候与地理情报。到苏武出使前夜,武帝已经掌握了匈奴的虚实和位置,准备动手了。 还有一个微观的背景,就是汉不光在打击匈奴,促使匈奴人大批来降,像昆邪王、休屠王以及后来武帝的托孤重臣金日磾一样,其实,当时还有大批的汉人也混杂在匈奴人中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武出使到了匈奴,而且,其副使张胜等还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此举导致两国外交形势急剧恶化。在屠刀面前,张胜投降,苏武不屈被扣。两国就此事件展开激烈交涉。 恰在这时,不按常理出牌的武帝,突然发动了对匈奴的新一轮攻势。当时,霍去病已经早殇,武帝任命了新统帅李广利。此人是武帝新宠李夫人的哥哥,是新得势的国舅。卫青当时还健在,但因为卫子夫已经失宠,大将军卫青只能负责东、西、南三面的战线,不再参与对匈奴的作战了。李广利的军事水平并不次于卫青,但他的战绩却远不如后者。因为,当时汉的军事潜力和后勤供给能力,都已经远远不如卫、霍统率兵马的时候了。 新的一轮攻势兵分两路;主力由李广利率领西进,出河西走廊,直扑匈奴与西域的结合地带,意图扫清匈奴对汉朝准备占据的西域地区的威胁;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率领一支步兵(所有好马都已经拨李广利使用),北上进入匈奴境内牵制单于主力。 这一战汉朝失败,李广利先告败绩,李陵也基本全军覆没。李陵本人投降后,成了匈奴的大将。 苏武因此更不可能回到汉朝。汉朝接下来连年进攻失利,匈奴失去西域的大部分土地,也感到了疲惫。于是,两国较量的核心环节开始从直接军事对抗,改为主要在西域各国作外交对抗。武帝晚年,国内民穷财尽,上层祸起萧墙,国家陷入重重危机。主帅李广利的家眷,因为国内的“巫蛊之祸”被灭,李广利本人投降匈奴,被单于当作了祭天的牺牲品。而匈奴内部同样还是天灾人祸不断,并没有因为李广利作了牺牲就有所改善,反而天灾更加剧烈。 古人云,大战之后,必有凶年。穷兵黩武的汉匈双方,也逃不脱这个规律。 直到武帝驾崩、昭帝即位后,汉才改善了与匈奴的关系,两国开始外交谈判。但匈奴一直拒绝承认苏武还活着。当时,匈奴的单于已经换了好几茬,两国和议也达成了,为什么还不愿释放苏武? 因为,苏武在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牧羊的地方正是匈奴与丁令(即后来的铁勒)的边界。我们惯常的认识,是苏武牧羊的地方非常荒凉,没有人迹,兔子都不拉屎。其实不然,那里有包括丁令在内的很多游牧民族,水草肥美,鸟语花香,草原上歌来歌往,热闹得很。后来,蒙古人的数次西征,出发点都离那里不远。 苏武在北海生活多年,当然就非常了解匈奴的生态、气候与虚实。匈奴给苏武娶了媳妇(当然是匈奴人),苏武在那里还有了小孩,其中有个孩子名叫苏通国,后来随汉使回国,为苏武延续了香火。在匈奴看来,男丁就是战士,生育人口当然也就是国防建设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上说,也算是苏武变相给匈奴作出了贡献。 这时的匈奴最不希望看到的,是掌握了匈奴虚实与规律的汉使们回到汉朝,再带着汉军来攻打他们。尤其是苏武这样的杰出人物,回到汉朝,他就是又一个博望侯张骞了。这就是苏武一行在匈奴的后期继续被扣的主要原因,两国的前仇倒成了其次了。 但是,苏武的部下常惠偷偷把苏武的情况通报给了汉使(这次会面竟然能实现,说明了汉在匈奴安插了有效的“内鬼”),这样单于不得不放归了苏武。 苏武、常惠回国以后,理所当然成为汉制定对匈战略的高参。常惠后来搞了一个匈奴包围网,包括匈奴西边的乌孙、东边的鲜卑、北面的丁令、南边的汉朝,趁匈奴内部衰落而发起了对匈联合军事作战。其中,常惠本人作为乌孙军的参谋长,指挥乌孙军重创匈奴。这一战直接导致匈奴内乱分裂,呼韩邪单于南下投降(王昭君嫁的就是此人)。 摘自 | 《领导文萃》2022年3月上 稿件来源 | 《中华传奇》 本文作者 | 韩扑 责任编辑 | 萧源 微信编辑 | 少时 |
|
来自: 新用户3536Meiv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