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 表 述: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 形成于汉代 ,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作今草,其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正如李志敏所说:"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书妙境。 "草书由于字形太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不能像隶书取代篆文那样,取代隶书而成为主要的字。 发 展: 草书发展可分为初期草书“隶草”、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 【隶草】-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 章草:是早期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 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 今草: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画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 草书符号:是对草书加以规范,以便规范推广的产物。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 创始人:张旭、怀素、孙过庭、于右任等。 代表作:张旭唐 《古诗四帖》,怀素唐 《自叙帖》,孙过庭唐 《书谱》和黄庭坚宋 《李白忆旧游诗卷》等。 【章草】 表 述:章草:是早期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章草由隶书速写而成,故源出于隶。"章草"字体,虽已"隶书"简约,但仍略带波磔,若从汉初木简书迹(上图),可见初期的"章草",实际上就是应急的粗率"隶书"变体。故其笔法与结体,无一定规范可循,一直到了东汉的张芝,章草字体,才臻成熟,至魏晋而登峰造极。其中著名的书家,如魏时的韦诞、吴时的皇象、晋时的索靖,都称为一代章草的宗匠。 创始人:传说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创。宋赵彦卫云漫钞说:"宣和,陕古人发地得木简,字皆章草,乃永初二,发夫讨叛羌檄。米元章帖言:章草乃章奏之草。今考之既用于檄,则理容施于章奏。盖小学家流,自古以降,日趋于简便故大篆变小篆,小篆变隶;比其久也,复以隶为繁。则章奏文,悉以章草从事,亦自然之势;故虽曰草,而隶笔仍在,良繇去隶未远也。"此说章草因通於章奏得,其说较为可信。 代表作: 【今草】 表 述:今草即一般所说的草书,它是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形迹,并在章草和楷书的基础上加快行笔,增加圆环勾连而成。张怀瓘《书断》中说:"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加其流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终而为下字之始,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这正是章草与今草不同体势和运笔的概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 创始人:张怀瓘《书断》中说:"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加其流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终而为下字之始,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这正是章草与今草不同体势和运笔的概括。 代表作: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崔瑗《贤女帖》。 【狂草】 表 述:狂草亦称大草,创始于唐朝,狂草比今草更加简便快速,且笔势更加连绵回绕,活泼飞舞,奔腾放纵,大有驰骋不羁,一泻千里之势。古人谓其形体"或敛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或攒翥而整齐,或上下而参差,或阴岭而高举,或落择而自披。"真是"众巧而百态,无尽不奇"。作者可借其抒发奔放激越之情,或寄以驰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但由于其省笔多,形体与楷、行二体相差太大,故较难辨认。 创始人:唐人张旭是狂草的开山祖,故有"草圣"之称。后来的和尚怀素亦是狂草大家。 代表作: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行草】 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末,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奔放和随意。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 "行草"。代表作有宋苏轼的《破琴诗》轴。 |
|
来自: 香山梦艺术馆 > 《草书:章草真草今草小草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