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新蝙蝠侠》:黑暗里一抹微弱的红光

 稻读公社 2022-03-27

影片简介

布鲁斯·韦恩(罗伯特·帕丁森 饰)化身蝙蝠侠于哥谭市行侠仗义两年后,罪犯皆闻风丧胆,他也因此深入接触到哥谭市的阴暗面。他潜行于哥谭市腐败的政要名流关系网中,身边仅有的几个值得信赖的盟友——管家阿尔弗雷德·潘尼沃斯(安迪·瑟金斯 饰)与詹姆斯·戈登警长(杰弗里·怀特 饰)。这位独行的“义警侠探”在哥谭市民心中已成为“复仇”二字最当仁不让的代名词。

文/郁妍捷




影《新蝙蝠侠》选择以“坠入无止境的黑暗”论调,去竭力地全面诠释哥谭市、哥谭市人民以及哥谭市执政团队三者不同程度“无可救药的暗黑”状态,又彼此相互浸染的情况,尽情向外界传递着这座城市“灯红酒绿”下冲不破的黑色境遇:表面上它是一个借助“蝙蝠侠”形象乘着夜色,在哥谭市里寻找凶手,匡扶正义的故事,但在侦破案件过程中,镜头直接撕开了哥谭市市长、检察官与警察局局长这群理应是“良好市民”的罪恶面目,意味深长地指涉政治——于是,这部看起来单纯的超级英雄电影因为“一片黑暗的色调”变得耐人寻味起来。

故事发生的日子便是一个阴雨天——画面里这抹最初的色系也为哥谭市的日常色彩定下了底调:真实的黑色。所有情节几乎都是在午夜或者雨夜中进行,目之所及只有黑暗,仿佛长久以来,这座城市的天空就没有出现过一丝阳光,让人不禁怀疑:哥谭这座城市,到底有没有见到过太阳?又或者是,一个肮脏、混乱、无药可救的城市,本该如此!


所以,导演马特·里夫斯镜头里的哥谭市绝对不是一座可以在喧嚣与笑闹中肆意欣赏各种英雄、各类超能力的人类杂耍场:作为基本叙事与影像主题,马特·里夫斯将画面中的哥谭市塑造成一个徘徊在闭塞现在时空中的钢筋水泥怪兽,而哥谭市人如同此间的过客与游荡者,被一群政客团体操纵着,像提线木偶一般为捣毁毒贩老巢叫好,给两位市长候选人站队。

高楼林立的现代建筑群早已化身成被无名的暴力与侵犯所困扰的场所,是匿名的人群,可以轻而易举地消失在人流里的藏污纳垢之地。


那是万圣节前夜,天上没有月亮,哥谭市的人们穿着深色的怪异服饰走在漆黑街头庆祝,各式各样的罪恶也混迹其中:带着深绿色头套的抢劫犯溜进超市,拿枪威胁店员;涂着骷髅色的街头小混混结队在哥谭市银行搞破坏,不仅砸破银行玻璃,还在立柱上喷上“破产”字样的白色油漆;一群不良青年,拉上同学,尾随一名亚裔,准备肆意殴打满足自己变态的乐趣;而市长家里,一个蒙着面,戴着眼镜的男人突然悄无声息出现在房间里,立在市长身后,出其不意挥出铲刀给予致命一击——还是一个又一个普通的夜晚,蝙蝠侠和“猫女”趁着夜色出入冰山酒吧,看着嗨药在里面肆意流通;蝙蝠侠和戈登警探冒着大雨开车跟踪“企鹅人”,亲眼看到制毒工厂死灰复燃,奋不顾身跟这群毒贩交火,只为找寻真相……哥谭市筑起了看不见的黑色幕墙,期间几乎看不到触及现代英雄电影常见的“拯救”哲学命题,甚至有意地杜绝了哥谭人的昨天,也故意永远地剥夺了哥谭人的明天,而生活在其中的蝙蝠侠只能躲在暗处窥探着哥谭城市的角角落落,等着天台的聚光灯向天空发射蝙蝠的信号图案。可他并不能改变什么,等待着他的永远是比罪犯慢一步、死亡与心的更加迷茫——他什么也无法改变,因为哥谭市的根腐朽至极。


所以,马特·里夫斯以一种独特的视听方式赋予“蝙蝠侠”这个相对熟悉的超级英雄颇富新意的表现:窥探一些很有典型意义的场景是:蝙蝠侠出场的时候,镜头会顺着蝙蝠侠的视线定格成特写镜头,于是车轮胎、随着车流倒退的道路都放得格外大,格外清晰;而遇到罪犯作恶时,场景又变得狭窄起来,使之完全符合蝙蝠侠站在暗处,远远地将罪犯的手段尽收眼底的情况;跟踪“猫女”赛琳娜时,镜头则通过望远镜的视野展现着蝙蝠侠看到赛琳娜的一举一动;而在案发现场和冰山酒吧,他则用特制的隐形眼镜记录下在场每一个人、每一微小细节,等回家后,播放在电脑屏幕上,一遍遍回放,写下自己的发现和推测。这样的“窥探”演示,用仅有的视角去查找凶手留下的线索,解答“谜语人”给哥谭留下的一个个关乎生命的谜团,让蝙蝠侠更像一个人,一个平凡的心系民众的侦探。可他的内心是迷茫的:白天他是脸色惨白,不能见强光的超级富二代布鲁斯·韦恩,宁愿待在家里也不愿去韦恩公司上班。到了晚上,他可以大胆走动,却还是披上与夜色一样黑的蝙蝠外衣,戴上只露出嘴巴和眼睛的面具——他只有穿着这身行头才能像个正常人一样站在大众面前,面具是韦恩的挡箭牌和护身符,他是在极力遮掩内心的不知所措,他在思考自己打击罪恶是为了替父母复仇还是完成自我的救赎,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彻底帮助这个城市!


然而,他找不到答案。在哥谭市民的眼里,哥谭执政团队没有一个好人:兢兢业业的市长、局长、检察官都是一个利益集团,所谓打掉一个制毒贩毒团伙不过是方便完全由自己掌管,捞取更多的油水;而哥谭市人民又何尝没有被谜语人洗脑,除了在追悼会门口高举“只要真相”的牌子呐喊游行,仇视有钱人,更有500个激进份子被谜语人说动,企图在“当选之夜”的花园广场开展残忍的屠戮。画面中,韦恩脱下“蝙蝠侠”的衣服,露出他满满一后背的伤——他的每一次打斗几乎都是痛苦的,一拳、一棍的“砰砰”声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而在那身黑色的皮套下面,不过是一具肉体凡胎,且他的正义举动并没有带动更多人与他一同前行。

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拔高了内核立意:在社会层面上,是否要相信每个人企图让社会更好的选择?这个问题贯穿影片的高潮,此时道德被相对化了,人民的某些力量被无形放大:为了平息一场大众的叛乱,为了捍卫体系,一切都被允许,哪怕牺牲掉一个正义的英雄也在所不惜,但到电影结束,故事都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只含糊地说明:当危难真正来临时,只有一心救民的蝙蝠侠拉起了黑暗之中唯一的火光。他推开障碍物,救起每一个被困在海水里的人们。俯视镜头里,他是唯一一抹光明,只是太微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