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归芍药散名医验案十六则

 xijunqi 2022-03-28

【运用】

一、腹痛(慢性盆腔炎)

岳美中医案:邵某某,眭某某两位女同志,均患少腹作痛。邵腹痛,白带多,头晕,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予以当归芍药散作汤。

方用:

当归9克,白芍18克,川芎6克,

白术9克,茯苓9克,泽泻12克。

数剂后,腹痛与头晕基本消失,白带见少。眭长期腹痛,小腹重坠,白带多,头目眩晕,投当归芍药散作汤用,三诊,腹痛白带均减,改用少腹逐瘀汤治其白带症。(《岳美中医案集》)

按语:两例均有腹痛、带下、头目眩晕,肝郁脾虚,气滞湿盛之候,正为当归芍药散所主。改散作汤,力更胜也。

二、痛经

任存德医案:刘某,女,37岁,1990年3月5日初诊。经行腹痛,伴心悸、头晕、耳鸣。素有痛经史。腹内有一痞块,压痛明显,近日痛剧。舌边紫,脉细涩。证属血瘀,胃内停饮。治宜活血健脾利水。

用当归芍药散化裁:

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

云苓10g,白术10g,泽泻10g。

每日1剂,水煎服。共服12剂后腹痛止,痞块消失而痊愈。(国医论坛1995;<5>:15)

按语:本例素有痛经史,腹内痞块、舌边紫、脉细涩皆为瘀血之象,其心悸、头晕、耳鸣属胃内停饮。当归芍药散具活血散瘀、健脾利水之功,理法合拍,故能奏效。

三、带下(慢性附件炎)

张天思医案:宋某,女,40岁,农民。1981年6月10日初诊。三年来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有时呈水样,淋漓不断,伴小腹隐隐而痛,每因分泌物增多时则前阴瘙痒。小腹胀满,双下肢有时浮肿,身沉无力,形瘦,纳少,便溏,日2~3次,呈完谷不化。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细。西医诊为“慢性附件炎”,属中医之脾虚带下。

投当归芍药散为汤剂:

当归、白芍、川芎、泽泻各10克,茯苓15克,自术30克。

水煎服,服6剂后带下去其半,浮肿消,纳增,腹痛减,守方继服20剂而诸症皆除。(陕西中医1985;(7>:315)

按语:脾虚带下见脉象沉弦,乃肝气来乘也,故用当归芍药汤取效。

四、子满

戴冬生医案:黄某,女,25岁。患者曾孕6个月,因羊水过多死胎。现已孕3个月,腹部胀满时痛,为防重蹈覆辙,嘱服鲤鱼萝卜饮(《裘笑梅经验方》)。妊至5个月自动停服则腹部明显胀大,下肢浮肿,四肢倦怠,少气乏力,小便短小,舌质淡体胖嫩,苔白腻,脉滑。妇检:超过正常妊娠腹围,羊水过多。超声波检查可见胎儿与子宫壁间的距离增大,羊水平段超过10cm。证属胎水肿满,水渍胞宫。法宜养血行水,益气安胎。

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9g,芍药15g,川芎6g,

泽泻12g,茯苓12g,白术12g,

陈皮5g,生黄芪15g,杜仲12g,

隔天服药,防治结合,至足月顺产一男婴。(河南中医1996;<3>:151)

按语:胎水肿满,为气、血、水同病,其治当抓住气、血、水三个方面。当归芍药散三味血药,三味水药,故作者又加三味气药,生黄芪益肺气利水,陈皮理脾气化湿,杜仲补肾气安胎。俾五脏安和,气血协调,水湿得利,则胎气自安。

五、子悬

吴久聪医案:陈某某,女,20岁。1990年3月15日初诊。患者停经三个月后,始发胸腹胀满,夜间加重,到某医院诊断为妊娠腹胀。服中西药无效,自疑患“肝炎”,就诊本院,要求检查。症现:胸腹满闷,纳呆腹胀,症历一个月,大便软,日一行。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弦滑。经肝功能检查及肝胆B型超声波检查,均无异常。中医诊断为:子悬。

方用当归芍药散:

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茯苓、泽泻、炒白术各12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2剂后复诊时,上述症状消失,胃纳增进。停药随访七天,无再复发。(四川中医1994;(3):38~39)

按语:妊娠胸腹胀闷者,诊为子悬。多因妊娠后冲任两虚,肝郁脾虚,肝胃不和,胃气不降,脾虚水湿内生而致。故以当归芍药汤取效。

六、滑胎(习惯性流产)

李兰航医案:倪某某,女,32岁,农民。怀孕三胎皆于2~4月间流产。现停经70天,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尿妊娠试验阳性。三日前开始阴道出血,淋漓不断,伴有腹痛腰酸,少腹坠胀。因前三胎均用西药治疗未效,要求服中药保胎。视其面色萎黄,目睑轻度浮肿,舌苔薄白质淡胖,脉细弱。症由肝脾两亏,气虚失摄,血不养胎,胎元不固,治以当归芍药散化裁。

处方:

当归身、炒白芍、茯苓各12克,

川芎5克,炙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

升麻5克,阿胶10克(化冲),艾叶炭5克。

服药3帖,腰酸腹痛均减,面消肿,阴道出血止,少腹坠胀亦减轻。胎系于肾,续予上方加川断、菟丝子各12克,连服7帖,诸症消失,足月分娩一女。(江苏中医杂志1982;<5>:36)

按语:肝脾两亏,气血虚弱,胎失所养,以当归芍药散加减治之。加升麻、黄芪以增提摄胎元之力,去泽泻以避其分利伤气之性,减川芎以防其走窜损伤胎元矣。

七、产后臌胀(肝硬化腹水)

柴浩然医案:王某某,女,22岁,农民,于1969年12月16日住院。自诉:患者于停经50天时出现恶阻,但很快好转。怀妊三四月.后因心情不舒畅,逐渐又觉纳食差,厌油腻,消瘦倦怠,右胁下隐痛,自认为是妊娠所致,未予治疗。至本年12月10日足月顺产双胎(生一男一女),产时恶露较多,产后第4天即觉不思食,腹臌胀,肝区疼痛,小便短少,次日腹胀愈甚,至第6天腹胀如鼓,小便点滴不通,因病势急骤而入院。经西医检查为肝硬变腹水。住院后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维生素等,并三次输血900毫升,同时服双氢氯噻嗪利尿,利尿后腹胀稍觉轻松,旋即腹胀更甚。12月19日用汞撒利1毫升,虽小便畅利数次,但病情继续增剧。

12月20日转请中医会诊: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腹胀如鼓,胀急难忍(较产前未生时腹还大1倍),不时呻吟,右胁下疼痛,不欲饮食,小便不通,但恶露已净,舌质淡,苔白滑,脉象沉弦而弱。此属产前肝脾失调,产后气血暴虚,以致三焦决渎失职,水液积聚,发为臌胀。治宜养血疏肝,健脾利水,宽中消胀,祛瘀破积。方宗《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加味。

处方:

当归30克,白芍30克,川芎15克,

白术30克(土炒),茯苓30克,泽泻15克,五爪龙15克(即高粱根),香雪酒制葫芦皮30克(香雪酒即浙绍名酒,或用黄酒亦可,取甜葫芦1枚,以陈者为佳,劈作两半,去净瓢内瓤膜及子,用酒涂葫芦瓢内外,在慢火上烤之,边烤边涂,如此涂烤9次,便可使用)。

前后共服14剂,臌胀消除,余症均平。观察2日,一切正常,于1970年1月6日痊愈出院。(新中医1977;(4):28)

按语:妊娠间肝脾不调,复因产后气血暴虚,致使三焦决渎失司,内液停滞发病。当归芍药散有活血利水之功,与证相宜。加入酒葫芦、五爪龙,则利水之功更捷。

八、症瘕(卵巢囊肿)

李兰航医案:丁某某,女,28岁,工人。婚后三年不孕,经常小腹隐痛,腰酸痛,带下量多,经行量少。质稀色淡,经行期腹痛增剧。妇检:子宫常大后位,右侧卵巢囊肿(4×4×5厘米),嘱手术治疗,未同意,门诊求治。右侧少腹按之胀痛,面色欠华,食纳不甘,口干不欲饮,苔白腻边质紫,脉沉而弦。症由肝郁气滞,血行不畅,脾虚湿阻,运化失常,瘀湿凝结成积,治以当归芍药散加味。

处方:

全当归、茯苓各12克,赤白芍、

苍白术、泽泻兰各9克,川芎、

炒桃苡仁各10克,香附12克,制莪术10克。

上方服一月后,自觉腹痛、腰痛减轻,食纳转佳,带下减少,经行量增多,夹有紫色小块,此乃瘀积有潜移默运之机。原方加炙廑虫3克,生水蛭3克,炙黄芪12克,10剂量研粉蜜水泛丸,早晚各服9克。药后形症日减,半年后妇科复查,右侧卵巢囊肿消失。(江苏中医杂志1982;(5>:36)

按语:本例由肝气郁结,气滞瘀凝,木旺侮土,土虚湿聚,日久形成瘕积之症。治用当归芍药散,养肝血以舒肝用,化湿邪以健脾气,加香附、泽兰、莪术、桃苡仁以增强理气化瘀利湿之功,药后疗效颇著。因其病程日久,根蒂较深,故加黄芪、廑虫、水蛭等药,攻补兼施,丸剂缓图,使攻积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碍邪,终得瘀积消散,病获痊愈。

九、不孕(慢性输卵管炎)

赵三立医案:谢某某,27岁。1978年2月5日初诊。婚后5年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面色萎黄,饮食不振,胁肋胀满,腹痛绵绵,小便不利,下肢浮肿。脉沉,舌质淡,苔薄白。某医院诊为慢性输卵管炎。此乃肝脾不调,予当归芍药散加丹参30克,败酱草20克,山楂15克,延胡索、香附各10克。以上方为基础,调治4个月,月经恢复正常,余症基本痊愈,同年7月怀孕。(浙江中医杂志1990;(4>:81)

按语:本案脉证所现,为肝脾不调,气郁湿阻,用当归芍药散加理气调经之品而愈。因外有报道认为本方有调节性腺的功能。

十、妇人交媾疼痛

曹习诠医案:杨某,37岁。1979年2月1日诊。近半年来每次性交时及以后均出现阴道及子宫胀痛,并向小腹放射,疼痛可持续3~5天不等,难以忍受。患者形体消瘦,精神不振,平素饮食少思,身软无力,睡眠多梦,带下量多色白,外阴瘙痒,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当归、茯苓、柴胡、枳实各12克,白芍、白术各15克,泽泻18克,川芎10克,甘草3克。服1剂,疼痛轻,饮食增加,白带明显减少。连服4剂,一切如常。随访至今,再无性交疼痛发生。(四川中医1990;<12):34)

按语:金匮云:“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于本案是见仲景之言,不我欺也。据曹氏报道,用本方治疗妇女性交疼痛16例,全部治愈,最多仅服5剂。

十一、男子不育

程运文医案:顾某某,男,30岁,工人,1986年4月24日初诊。婚后四年没有生育,女方妇检无妇科病。患者身体外表健康,性生活正常,四处求诊无效,心情苦闷,下腹偶有隐隐刺痛,舌质淡红,边有瘀斑,苔白腻,脉弦细。精液分析:2小时以上不液化,精子成活率45%。证属肝脾不调,瘀水互结,阻滞精室。治拟健脾调肝,活血利水,

方用当归芍药散改汤:

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30克,川芎、泽泻各20克。

30剂后,下腹隐隐刺痛消失,精液分析见l小时左右液化,精子成活率65%。药已中鹄,上方续服30剂,精液分析报告25分钟液化,精子数1.2亿/ml,精子成活率85%。1987年8月13日其妻生一女孩。(国医论坛1990;(3>:12)

按语:水瘀互结,阻于精道,乃至不育。当归芍药散化瘀利水,疏通精道,因而获效。

十二、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张振东医案:马某,男,79岁。199p年11月20日诊。患者心悸不安,胸部闷痛2年,昨日由于工作劳累加重而来诊。主诉:左胸阵发性闷痛,每次持续1~2分钟,气短乏力,不欲饮食,活动时胸痛心悸气短加剧。诊见患者精神疲惫。面色无华,形胖而气短,语音低微,口中粘腻。舌淡胖,苔白厚腻,脉滑结无力。心电图示缺血型S—T段改变。诊为心绞痛,证属气虚痰凝,治当补气豁痰活血,

予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赤芍、泽泻、胆星各10克,川芎、茯苓各12克,白术、水蛭各15克,太子参、丹参、瓜蒌各20克。

水煎1剂,早晚2次分服。以上方加减服用45天,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痊愈出院,随访1年,未见复发。(浙江中医杂志1995;(12):542)

按语:心绞痛以胸部闷痛或刺痛、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心脾气虚,气虚则鼓动血流运行乏力,运化水湿之力亦不足,血行不畅,凝滞脉道而为瘀,水湿不化,留滞心胸而为痰,故痰凝血瘀为标为实。与当归芍药证病机相似。张氏以本方加味治疗心绞痛96例,结果显效27例,有效52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75%。

十三、胁痛(慢性肝炎)

张育清医案:李某,男,36岁。1986年4月初诊。患慢性肝炎3年,叠经中西医治疗,无显效。症状时轻时重,肝功能一直未完全正常,长期病休。诊见右胁闷胀隐痛,体倦乏力,纳谷不香,大便先结后溏,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腻、舌质偏黯,脉濡。体检:肝肋下一指,质地中等,轻度压痛。肝功能:谷丙转氨酶40,麝香草酚浊度7;硫酸锌浊度18,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表面抗原阳性。证属肝脾不和,湿邪内停,兼夹瘀滞,

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之。方用:

当归、白芍、白术、泽泻各12克,川芎10克,茯苓、党参、虎杖各15克。

服12剂后,症状明显好转,嘱守方调治。坚持服药2月,症状消失,复查肝功能正常,表面抗原亦阴转,恢复工作。(浙江中医杂志1990;(4>:181)

按语:(原按)慢性肝炎的治疗颇为棘手。由于症状错综复杂,辨证分型,莫衷一是,药或杂投,利少弊多。临床上既见脘痞、泛恶、纳呆、便溏、乏力、舌苔腻等脾虚湿停的症状,又有肝区疼痛、肝脏肿大、质地改变,甚至肝掌、蜘蛛痣、舌质瘀黯等气滞血瘀的表现。其病理演变规律体现在病程的不同阶段,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湿停、气滞、血瘀的变化。在脏腑病变上,以肝脾两脏功能失调尤为明显。鉴于此,笔者抓住其病机变化,援用《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对该病进行调治,获得满意的效果

十四、黄疸(黄疸型肝炎)

金芝芳医案:陶某某,女,22岁,农民。妊娠8月,今证见全身黄色鲜明,周身浮肿,以面部及双下肢为甚,按之凹陷,恶心呕吐,纳呆,腹胀食后为甚,口渴不欲饮,大便溏,小便深黄,舌质淡,苔白厚,根部稍黄,脉弦细滑数。肝功能:黄疸指数40单位,碘试验++,麝浊20单位,谷丙转氨酶175单位(赖氏法)。辨证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治以养血调肝,健脾利湿,清热退黄。

药用:当归12克,白芍、白术各15克,川芎6克,茯苓、泽泻各20克,茵陈’40克,藿香10克。

3剂后呕吐止,但腹胀甚。上方去藿香加枳壳15克,连进20剂,顺产一男,黄疸、浮肿均消退,食欲增加。复查肝功能:黄疸指数7单位,谷丙转氨酶30单位。改用逍遥散10剂以调理肝脾善后。(浙江中医杂志1986;<10>:467)

按语:妊娠黄疸属重险证候,在治疗上要特别慎重,既要逐邪,而弗伤胎。由于妇人怀孕期间,血聚养胎,形成阴血偏虚,肝阳偏亢,肝旺则乘牌土,湿热病邪为患,故投当归芍药散养血调肝培土,加茵陈清热退黄,藿香芳香降浊止呕。药切病机,则黄退而婴儿保全。

十五、不寐

程运文医案:费某某,男,43岁,干部,1986年9月11日初诊。五年前因脑外伤而致失眠,虽多方治疗,仍反复发作。近两个月来,睡前需饮黄酒半斤始能睡五小时左右,约五十天后,饮酒无效,失眠又作,且日趋加重,终致彻夜不寐。服中药罔效,服安眠酮仅能睡两小时左右。伴头昏胀痛,心慌心悸,晨起恶心,精神不振,健忘,纳谷不佳,面色晦暗,目眶黧黑,两睛混浊少神,舌体胖大,舌底静脉淤张,苔自滑,脉弦滑。证属淤血阻滞,水湿内停,淤水互结,扰乱心神。治拟活血利水,用当归芍药散改汤:

当归、白芍各15克,川芎、泽泻各30克,白术、茯苓各20克。

5剂后,入夜能睡四小时左右,诸症亦得缓解。又服10剂,夜寐可达七小时左右,诸症消失。随访一年未发。(国医论坛1990;<3>:12)

按语:病起于脑外伤后,面色晦暗,舌底静脉瘀张,瘀也;目眶黧黑,舌体胖大,苔白滑,脉弦滑,水也。水瘀互结,扰于神明,而致不寐也,故用当归芍药汤化瘀利水获效。

十六、嗜睡

程运文医案:季某某,女,38岁,工人,1985年5月11日初诊。患嗜睡症已三年,发病时每日可睡20小时以上,呼之能醒,醒后又睡,睡眠时可见眼球不停转动,一日三餐靠喂流汁,一般连续睡眠五至七日不等。经行量少,头昏胀痛,纳谷不佳,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边有瘀斑,苔中自腻,脉濡缓。证属肝脾不调,瘀水互结,上蒙清窍。治拟健脾调肝,活血利水,方用当归芍药散改汤:

白芍、白术、茯苓各20克,当归、川芎、泽泻各30克。3剂后,嗜睡症解除,上方又服20剂,诸症消失,后用上方做丸,调治固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国医论坛1990;(3):12)

按语:上案水瘀互结,上扰神明,导致不寐。本案舌脉所见,仍为水瘀互结,若上蒙清窍,可致嗜睡。病证虽异(反),病机相同,故皆可用当归芍药汤取效。'可见中医“异病同治”之深奥。

·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