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姥姥【韦胜利】

 太行文学l苑 2022-03-28
我的姥姥一直住在老家,她性格开朗,脾气平和。

姥姥八十多岁时,除了背有点驼,耳不聋,眼不花。六双儿女,孙辈几十人,重孙数十个,她个个记得清,叫得准。她弯着腰,扭着小脚,独住在老房子里。房前院内,还能种点瓜果蔬菜。众儿孙不管谁来,总有话题谈。五六十岁的儿女拉家常,三四十岁的孙辈谈工作,几岁的重孙逗开心,笑哈哈,好不自在。我总羡慕她老人家,心态好,儿孙孝,有福气。
    
姥姥的娘家,是镇上三里外的上庄村。姥姥小时候缺吃少穿,受尽苦难。一个姐姐为了能吃口饱饭,远嫁几十里外山西河南交界处的小山村。剩下一个弟弟在家,孤苦伶仃独过一生。姥姥家虽子女多,人口大。弟弟来了怎么也得让吃个饱饭,洗洗衣服,以尽老姐的一份心意。

姥姥和姥爷只有几亩地,实在养活不了一大家人,他们就东拼西揍,借来一点钱买来一盘石磨,一头小毛驴,带着一家起早贪黑,给乡邻加工粮食,挣一点微薄收入,勉强持一家生计。
      
母亲七八岁时就替姥爷看磨,做家务。好在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人人有学上,母亲才读了几年书。大舅也能坚持读完小学上初中,考入太原师范。毕业后有了工作。姥姥一家也算有了盼头,生活有了改变,随后二姨二舅就都有了书读,姥姥的脸上也有了笑容。

六七十年代,儿女都成家了,孙辈也跑来了,姥姥也老了。姥爷六十多去世后,姥姥又坚持帮二舅刷颜色纸,做生意。没读过书的姥姥,佝偻着腰,做活卖纸,算帐,收钱,丝毫分明,分文不差,令儿孙们佩服。

我六岁的时候,有次家里忙,母亲把我送到了姥姥家,吃饭尽拣好的给我吃。晚上想妈妈了,想回家,姥姥就讲故事哄我睡觉。早上我还没挣开眼,姥姥就把叫起来,拖着我,拿两盒饭去地给姥爷送饭。出大门,上一段很陡的羊肠坡。我又笨,眼也没挣开。小脚的姥姥和我费了好大劲才上了坡。到了地里,把我按排在地头,给我一份饭让我吃,姥姥就去干活了。

我吃了饭,看见旁边有豆角,就胡乱摘了一些。姥姥过来看见说:"孩呀,不敢摘,那是别人家的,不是咱家的。回去路过咱给人家捎回去。"后来这件事一直记在我的心里,将伴我终生。姥姥常说:山羊各管自家草,只要勤,什么都会有,什么事也不用怕。
       
姥姥勤劳、本分的品德让我终身受用。姥姥的教诲,我终身不会忘记。姥姥走了,二舅还在看护着她的小院。
    
空闲的时候,我会走上山坡,望着姥姥的小院,望着那爬满院墙的瓜秧,豆角,望着那屋墙外挂着的金黄玉米,仿佛看到了坐在那儿的姥姥,等着她的儿孙们去欢笑……

【作者简介】:韦胜利,晋城市泽州县犁川人,电工,文学爱好者。自己创业,陶醉于历史地理,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虽文笔拙劣,但热情依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