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国本是战国七雄之首,损失了庞涓和数万兵马后为何就一蹶不振呢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22-03-28

魏国本是战国七雄之首,损失了庞涓和数万兵马后为何就一蹶不振呢

鼎盛时期的魏国

随着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一系列事件,华夏大地结束了春秋时代,进入了秦、楚、燕、齐、韩、赵、魏七雄并立的战国时期。最初,魏国所处的位置并不好,包括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基本都位于中原腹地,周围秦、齐、楚等老牌霸主都虎视眈眈,属于不折不扣的“四战之地”。

魏国本是战国七雄之首,损失了庞涓和数万兵马后为何就一蹶不振呢

魏武卒战士

魏国曾强盛一时

但魏国的运气很不错,建国之初就遇到明君在世,开国君主魏文侯励精图治,任用法家名士李悝为相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经济,魏国国力蒸蒸日上,迅速成为七雄之冠。同时,他还延揽了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贤才,并利用丰厚的财力打造了战国第一支精锐重装步兵——魏武卒,四处开疆拓土,罕有败绩。

可惜,强盛一时的魏国也未能逃脱“富不过三代”的命运,到了第3代君主魏惠王时期,在桂陵、马陵两战中败给齐国,“魏武卒”损失殆尽,迅速从头号强国沦落为二流国家,昔日称霸中原的局面一去不复返。随后,西面的秦国迅速崛起,并开始不断蚕食魏国,直至最后将其吞并。

魏国本是战国七雄之首,损失了庞涓和数万兵马后为何就一蹶不振呢

庞涓被射死马陵道

那么,仅损失了数万人马的桂陵、马陵之战,为何就将魏国给打趴了呢?其实,并不是桂陵、马陵之战打垮了魏国,实际上是魏国所有的倒霉事都集中在了这两场战斗前后。

魏国本是战国七雄之首,损失了庞涓和数万兵马后为何就一蹶不振呢

魏国两代明君

首先,桂陵、马陵之战前后,魏国就再无明君。魏国在魏文侯之后,还有魏武侯可称英主。但此后的魏王就可谓一代不如一代,马陵之战时魏惠王已继位30年,早已不复昔日的开拓进取精神,完全是靠着父祖两代的老本苦苦支撑。马陵之战后,继任的魏王连志大才疏的魏惠王都不如,自然难以招架日益复杂的战国形势,导致国势大减。

魏国本是战国七雄之首,损失了庞涓和数万兵马后为何就一蹶不振呢

战国兵圣吴起

其次,马陵之战后,魏国再无良将。魏国在魏文侯时期,将星璀璨,乐羊子、西门豹等都是一代人杰,后来“兵圣”吴起从齐国赶来投奔,组建战国第一支强兵“魏武卒”,与周边各国“小战无数,大战七十六,胜五十二,平二十四,无一败绩”;吴起弃魏奔楚后,庞涓接掌魏军帅印,一举击败楚国上柱国景舍,攻赵伐韩,气势逼人,但马陵之战中庞涓战死,魏国从此再无名将。虽出了军事奇才信陵君,却被逼走赵国。

魏国本是战国七雄之首,损失了庞涓和数万兵马后为何就一蹶不振呢

魏国地处四战之地

最后,马陵之战后魏国迁都中原,入四战之地。魏惠王九年(前361年),魏国国都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从此魏国彻底陷入四面临敌的境地,南面的楚国本就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一心称霸中原。东面的齐国、西面的秦国、北面的赵国相继变法崛起,挤压魏国生存空间,尤其是秦国,屡屡逼迫魏国大片大片割地,地盘人口的减少,使得魏国日益萎缩,再也不复昔日盛况,直至最后灭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