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书记校长要求拜访100家企业促就业,大学不如蓝翔?

 五道口的颜学姐 2022-03-28

现在大学校长的日子不好过。

日前,教育部决定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要求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拜访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少于100家;对于就业率低的大学,校领导班子新开拓用人单位不少于100家。

2022年,毕业生超千万。研究生招了110万人,接着继续考研和考公的大概有200~300万人,余下的六七百万人都必须要安置啊。问题是,哪里有这么多的岗位?教育部不管这么多了,这个任务就交给大学自己吧,大学领导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教育部甩锅给高校,估计高校郁闷死了。大学扩招是国家做的决定,在扩招前,大学生是皇帝女儿不愁嫁。扩招泛滥之后,国家就不管了。但大学有委屈也不敢说,因为教育部说得也很在理:要求大学听取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要在思想品德、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等各个方面做改进。一句话,大学教育搞得不好。

大学教育确实搞得不好。大学的课程与实际相脱节,教材内容支离破碎,几十年变化不大,在科研的考核压力下,老师对教学敷衍了事,有些老师的PPT十多年不变。结果就是电子系出来的不会修电视机,机械系出来的不会操作数控机床,中文系毕业的学生连篇像样的文章都写不出来,经济系出来的人炒不好股……

另一方面,大学因为各种原因,增加了很多专业。比如,大学为了扩张,比如原先是做机械的,要搞成一个综合性大学,必须要增加不少其他专业。为了省事,不要太多实验室资源,因此大家都加管理、经济类、法学等专业,一个大学毕业生,只上了4年学,怎会去管理别人?连自己都没管理好呢。像法学专业的人数远远多于社会需要的人数,于是法学就是就业红榜的常客。

还有,大学为了排名,各个学校的各专业都往材料、生物等专业发展,招了非常多的研究生,而社会根本吸纳不了这些人。因此生化环材本来是很重要的专业,但人太多,变成了天坑专业。

很多学生只会考试,考书本的知识,那些知识也不会用。今天早晨听某著名大学老师讲研究生的复试,这些学生大概不少考400分的,问学生异地打手机,要不要通过光纤通信。这个问题稍微有点常识都能回答对,学生竟然认为无线通信加基站就够了。还有一位老师说,问学生电冰箱的制冷原理,没有一个人回答出来。这能进入好学校的研究生复试,应该是好学生了,就这水平。所以,社会对这样的学生很不满意,手里没有一点技术。有再高的文凭,不会干事,又有什么用呢?文凭只是给家长出的学费的一张发票。想起了传说中蓝翔校长的一句话:“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地学本事,那和清华北大又有什么区别!”这句话反过来说,如果大学本事都不教,连蓝翔都不如。有个笑话,5000元要雇个育儿嫂是雇不到的,但5000元的大学生却遍地都是。很多大学生确实比不上蓝翔毕业生。蓝翔毕业生会美容美发,可以当厨师,也可以去开挖掘机。这些学生就业还都可以。

中国大学发展到今天,应该做一些改变了。

大学原先的定位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等等。这里的人才应该是指能做科学研究,能做发明创造的人。一开始,大学生很少,确实是社会的顶尖人才,但现在每年大学生有近千万人。让这些人全部来做科研是不现实的,没有这么多岗位,大部分的人也没有这个能力。大部分的人只能当技术工人。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普通技术工人也需要一定层次的知识才行。

但我们大学一开始的设置跟现状不相符合,虽然做了很多修改,本质变化不大。原因是老师也一直在教育界,对企业界不了解,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北大国发院教授姚洋说,中国1200所本科大学应该一半改成技术大学,培养编程人才、数控车床人才。技术大学教育跟实践相结合起来。

姚洋教授讲的东西,大家要重视,他呼吁中考不分流,现在北京试点不看中考成绩,高中登记入学。而且今天我看到教育部和农业部、科协等相关部门,联合发文,要求研究生长期派驻在农业生产一线,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意思是说,大部分的大学生应该要解决实际问题。

更直白地说,大部分的大学要成为蓝翔技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