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鲁迅化已经有10年了,他的作品逐渐被移除教材,到底要去什么?

 新用户49272060 2022-03-29

时代日新月异,经济高速发展,大陆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骚客。文章层出不穷,歌颂社会稳定繁荣的文章有之,抨击社会不公的文章有之,但大多流于形式无法直面社会本质,更多的是在资本的催化下出毫无营养的“流水文章”充斥整个网络。大量的工作和繁重的生活压力让人们无法去品味理解先贤的文章,只能在闲暇之余看一些毫无营养的娱乐短文和“肥皂文”来度日。

曾几何时,大陆上开始有一帮所谓的文人骚客开始谋划着“去鲁迅化”。这帮人要求把鲁迅先生的文章从小学中学教材中移除,他们的理由是鲁迅先生的晦涩难懂及思想深奥,不适合正在塑造思想的少年去读,因此有了“去鲁迅化”。相信大部分80后90后的人在上小学时都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Q正传》、《孔乙己》、《药》、《狂人日记》以及《铸剑》等。那文章现在回味起来也是京津有问,记忆有心尤其是阿Q正传中的啊Q精神。

文章图片1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出生于浙江绍兴。浙江绍兴这个地方有一个职业非常出名那就是师爷,这个依附于官僚买办阶层的职务让人非常不齿。鲁迅先生出生于这个“笔杆子”非常发达的地区,但他的选择却让无数江浙人匪夷所思。他出生于清末一个官僚家庭,在他祖父时期家道中落,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亲又重病缠身不久去世,只能迁回乡下避难。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鲁迅先生认识到“笔杆子也就是枪杆子”,只有把愚昧无知的国人思想唤醒才能让国人真正地站起来。

文章图片2

于是鲁迅先生选择投身这场“革命”,他要用他的笔来参加这场“革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起初是一名医生,看到“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弃医从文。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他看到了很多达官贵人家的留学生整日饮酒作乐,醉生梦死不学无术,让他很是心痛。初始他极力躲避这种事情,然而日益腐败懦弱无能的清政府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让他又很想为自己的国家出一份力。

文章图片3

如果一个民族的思想是腐败的,那么它的民族一定会走向衰亡。一个没有思想的民族和国家早晚会沦落为帝国列强案板上的肉,因此唤醒国人的思想比救助人的身体更有用因此他选择了在文坛上作战来挽救中华。一种文化的兴起,一种思想力量的崛起于他所处的时代可谓是息息相关。20世纪的中国文坛无疑是群星璀璨,思想纵横交汇的时代。鲁迅先生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篇经典的著作。他的作品曾引领五四运动,让那些志愿报国的青年们在黑暗的夜里看到了黎明的光,让他们在黑暗的夜里听到了他的呐喊。

文章图片4

“医者能医人,却苦于无法自医”,烟不离手的鲁迅先生这位时代文坛巨豪在短短的55载光阴中一直没有停下他手中的笔以犀利的笔伐同旧时代和腐朽的社会做坚决的斗争,直到去世。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家莫言对于'去鲁迅化'这件事是极力反对的,他认为鲁迅先生的文章虽然难懂,但却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几十年后是否还能被后代看到也是两说。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