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物类中药一定要用吗?

 人老颠东 2022-03-29

我们知道,中药的种类很多,其中有植物类,有矿物类,也有动物类。各类中药各有其特点,各有其性味归经,也各有其主治范围。

理论上说,临床治病应该是各类中药都常用。但考虑到多种因素,我认为,动物类中药不妨少用。我的理由如下:

一则,动物类中药普遍价格更高。

临床常见的蜈蚣、全蝎、阿胶、龟板、土元、水蛭、鳖甲等等,价格都是越来越贵。为了适当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必要时也可少用或不用这类昂贵的中药。

二则,动物类中药往往资源有限。

与草木类中药不同,动物类中药往往资源有限,若滥用容易造成资源短缺。事实上今时动物类中药价格越来越高,估计与此相关。

三则,唐代药王孙思邈临床治病不用动物入药。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说:“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呼!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受孙思邈的思想影响非常大。所以,我选择了吃素。我认为,孙思邈说的对,“杀生求生,去生更远”,我想帮助病人康复,我自己当然要戒杀,最好的办法就是吃素。事实上,吃素后我的身体更健康,身心更和谐,思维更敏捷,这又是额外的收获了。

有的中医人打着中医的幌子鼓励用动物性药物,我认为这是有背于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理念的。

当然,考虑到药效,也不是绝对不用。该用还是要用的。毕竟,动物类中药的药效往往是草木类中药所不能比拟的。比如,养血止血,阿胶的功效远超熟地、黄精等中药;再如,蜈蚣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用于痉挛抽搐、疮疡肿毒、风湿顽痹、关节疼痛以及癌症,非此味不可。

动物药中颇多一些能补益精血的药味。早在《内经》中,就有“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记载,其中的“五畜”,王冰注谓:“牛羊豕鸡犬也”。《内经》所录的药方中,即有用“雀卵和鲍鱼汁”者;仲景《金匮要略》中有当归生姜羊肉汤,用的是羊肉;《神农本草经》所载之雁肪、丹雄鸡、鹿茸、白马茎、牛角腮等,均为补益精血之品。

古人称这类能补益精血的动物药味为“血肉有情”之品。比如,明代大医韩飞霞在《韩氏医通》一书中就明确地提出:“鹿,阳也;龟,阴也。血气有情,各从其类,非金石草木例也。”显然,血肉有情之品其作用是金石草木类中药所无法取代的。

清代大医叶天士进而指出:“夫精血皆有形,以草木无情之物为补益,声气必不相应”,只有“血肉有情之品”,质重味厚,才能有“栽培身内之精血”,“充养身重形质”的作用。

从历代医家的用药习惯来看,多有一些动物类中药,比如羊肉、鹿茸、羊肾、人乳、龟板胶、鹿角胶、牛羊髓、紫河车、黄鳝、淡菜、海参、鲍鱼等。这类中药往往有极好的补益效果,多用于治疗虚劳类的疾病。

我在临床工作中常会接诊到一些吃素的病友,他们都希望在自己的处方中别用动物药。我当然会遵从他们的要求,尽量避开动物药。有人说,不用动物药会影响疗效。我从临床来观察,并非不用动物药就不能治病了,不用的效果也非常好。

况且,就饮食而言,现代营养学家非常强调要吃肉吃鱼,否则会造成体内的蛋白质缺乏,进而会造成疾病。可是,我自己吃素多年体会到,这根本就是莫须有的。吃素完全不会导致任何疾病,相反,会更健康。

进一步说,临床少用动物药,也肯定不会影响疗效。虽然有的中医人习惯于用动物药,认为非用不可。但我的体会是,如果能少用一些,既减少杀生,又能保证疗效,还可以帮助病人节省费用,岂不是一举多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