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1)
2022-03-29 | 阅:  转:  |  分享 
  
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1)

胡经国



前言

本文所述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553-2003)珠宝玉石鉴定》。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3年7月1日发布,2003年11月1日实施。该标准范围:该标准规定了珠宝玉石的术语、鉴定方法及鉴定标准。

下面是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

第一节常规鉴定方法

一、肉眼观察

㈠、方法原理

珠宝玉石的某些性质,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擦的方法来确定,包括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特殊光学效应、解理、断口以及某些内、外部特征。

㈡、适用范围

适用于任何珠宝玉石。

㈢、观察步骤

在检测以前,首先进行肉眼观察,可借助一些自然光线或人工光源照明。

1、通常首先观察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特殊光学效应等项目。

2、观察是否具有解理、断口及一些切工特征。

3、若是晶体原石,则可根据晶体形态单形或聚形,判断所属晶族或晶系。

4、在光源照明下,观察较为明显的内部特征。

㈣、结果表示

根据肉眼观察直接描述。其中:

1、颜色

直接用组成白光的光谱色或其混合色及白色、黑色、无色来描述。常以主色在后、辅色在前,如黄绿色、绿黄色。必要时在颜色前加上深浅或明暗程度的描述,如浅黄绿色、暗绿色。

2、形状

具有晶形的原石可描述晶形组成单形或聚形,并可据此判断所属晶系、晶族。

加工的珠宝玉石可根据加工形状直接描述,如椭圆形刻面、椭圆形弧面、圆形弧面等。

二、放大检查

㈠、方法原理

珠宝玉石的内外部特征常因细小需要进行放大观察。

㈡、仪器

各种类型的放大镜和显微镜,可附加散射白板、油浸、强光照射等方法。

㈢、适用范围

各种珠宝玉石。

㈣、操作步骤

1、将样品擦洗干净,置于放大镜或显微镜下。

2、用反射光观察样品的外部特征,用透射光观察样品的内部特征。

3、在特殊情况下,可附加散射白板、油浸等方法,观察内部生长纹、颜色分布特征等现象。

4、从各个角度观察,并记录观察现象,作为判断依据。

㈤、结果表示

直接描述所观察到的内外部特征,特别是具有鉴定意义的特征。

三、折射率、双折射率

㈠、方法原理

不同珠宝玉石材料具有特征的折射率或者蛇绿范围。通过测定折射率和双折射率,可判定珠宝玉石的光性特征,如非均质体/均质体、一轴晶/二轴晶甚至光性符号。

㈡、仪器

阿贝型宝石折射仪精密度为±0.002,接触油的折射率N油常位1.79~1.81;测量范围:1.350~N油,测量上限值取决于接触油的折射率N油。

㈢、适用范围

适用于具有光滑面的珠宝玉石。在下列情况下,不易或不能测定折射率和双折射率:

1、样品无光滑平面(如抛光面、晶面等),不易测定折射率和双折射率。

2、当样品过小(平面直径小于2mm)或样品所镶嵌的金属超过样品平面时,不易测定折射率和双折射率。

3、样品与折射仪接触面过小(如小刻面、弧面)时,可用点测法测定折射率,不易测定双折射率。

4、样品为多晶质集合体时,不易测定双折射率。

5、样品折射率超过折射仪和接触油的测量范围时,不能测定折射率和双折射率。

6、接触油对样品有损害时(如多孔隙或结构疏松的样品),不能测定折射率和双折射率。

㈣、操作步骤

1、清洗或擦拭被测样品。

2、将适量的接触油滴在测量台上。

3、将样品的抛光面或晶面朝下轻放于测量台的接触油上。

4、全方位转动样品和偏光征,并由观测目镜读出明暗交界线的刻度值即折射率值。

5、非均质体可测的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两值之差即为双折射率值。

6、依据明暗交界线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样品的光性特征。

㈤、结果表示

1、光滑平面珠宝玉石折射率和双折射率的实测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

2、接触面小的珠宝玉石如弧面型、小刻面珠宝玉石、原石等,用点测法测得折射率,可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并在其后加注“(点测法)”。点测法的测量精度一般为±0.01。

3、当遇到上述不易或不能测定折射率和双折射率的情况时,可标注“不可测”。

4、当样品折射率超过折射仪和接触油测量范围时,用“>N油”表示。当N油为1.79或1.81时,可表示为>1.79或<1.81。

四、光性特征

㈠、方法原理

1、珠宝玉石按光性特征分类

按光的传播方式和特征,珠宝玉石材料可分为均质体和非均质体;非均质体进一步分为一轴晶和二轴晶;根据光轴特点,一轴晶和二轴晶可各自分为正光性和负光性。

2、偏光镜检测方法原理

在正交偏光下,宝石各方向转动360°,均质体均保持全黑(全消光)。而非均质体,则除了光沿光轴方向以外,转动360°出现明暗各4次。利用干涉球(或博氏镜)和消色板,还可确定非均质体宝石的轴性和光性符号。

㈡、仪器

偏光镜、偏光显微镜、折射仪、二色镜。

㈢、适用范围

1、当用偏光镜检测光性特征时,适用于透明至半透明的珠宝玉石材料。注意:

⑴、当宝石内部含有大量包体或裂隙时,测试的可靠性差。

⑵、某些光性均质体,由于内部应力作用或其他作用,因而会出现异常消光。

⑶、折射率很高的材料,由于外在光线经宝石反光后的反射光或多或少会产生偏振化,因而会影响判断结果。

2、偏光显微镜适用于粒度小或薄片状宝石。

3、折射仪适用于折射率在折射仪的测量范围内、具有光滑面的珠宝玉石材料。详见折射率和双折射率检测。

4、二色镜适用于彩色非均质即具有多色性的透明至半透明珠宝玉石材料。详见多色性检测。

㈣、偏光镜操作步骤

1、使仪器上下偏振片处于正交位置(全黑)。

2、把样品置于样品台上。

3、转动样品或载物台,观察样品的明暗变化,确定样品是均质体或非均质体(在油浸槽中观察效果更佳)。

4、若需测定样品的轴性和光性,则先找出光轴所在位置,即干涉色最高方位,使其光轴直立,然后将干涉球置于样品之上,根据干涉图形态确定轴性(即一轴晶、二轴晶),再用消色板判断样品的光性(正光性、负光性)。

㈤、结果表示

1、根据观测结果表示为均质体或非均质体或非均质集合体。

2、对非均质体宝石,必要时可在非均质体后用括号表示出一轴晶或二轴晶甚至其光性符号。如非均质体(一轴晶,+)或(二轴晶,-)。

五、多色性

㈠、方法原理

当光进入非均质体宝石时,分解成两束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该两束光的传播速度有所不同,宝石对该两束光产生的选择性吸收也有差异,使不同方向上呈现的颜色色调或深浅有所不同,即多色性。一轴晶可见二色性,二轴晶宝石可见二色性或三色性。多色性的明显程度,分为强、中、弱、无。根据多色性可以辅助判断彩色宝石的光性特征及宝石晶体结构的定向。

㈡、仪器

二色镜。

㈢、适用范围

多色性观察适用于彩色透明至半透明非均质体宝石。但是

1、不透明或透明程度差的样品,无法或不易观察多色性。

2、均质体宝石或无色的非均质体宝石,无多色性。浅薄色非均质体宝石的多色性常不明显。

3、晶体集合体的多色性不能观测。

㈣、操作步骤

1、使用自然光或白炽灯光。

2、将样品置于二色镜前适当位置。

3、转动样品和二色镜,在不同方向上观察。

4、观察二色镜中出现颜色的变化,可以是颜色的深浅或色彩的变化。

㈤、结果表示

1、直接描述观察到变化明显的两种或三种颜色,在颜色之间用逗号分开。如:蓝宝石的二色性:蓝,绿,蓝。

2、不透明或透明程度差的样品,当无法或不易观测多色性时,表示为“不可测”。

3、均质体或无色非均质体宝石,无多色性,表示为“无”。

4、非均质集合体宝石,多色性不易观测,表示为“不可测”。

六、吸收光谱

㈠、方法原理

珠宝玉石中某些元素吸收了特定波长的光,而在可见光谱(400nm~700nm)中产生的黑色谱线或谱带。不同产地、不同颜色的同种宝,其吸收光谱或有不同。

㈡、仪器

棱镜式或光栅式分光计,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精度:±2nm。

㈢、操作步骤

1、根据样品情况选择反射光或投射光。

2、调节样品位置或光源方向,使样品的反射光或投射光进入仪器。

3、观测吸收谱线或带,并读出所对应波长或波长范围。

㈣、适用范围

吸收光谱适用于大小合适、透明至半透明的样品,但是,

1、当样品太小时,不以测定。

2、当样品不透明时,不以测定。

㈤、结果表示

本标准所列吸收光谱的数据是指该光谱的所似中间值。为常见典型的吸收光谱:

1、实测光谱数据用波长值表示,单位:nm。实测光谱数据取整数。

2、样品太小或不透明,不以测定吸收光谱时,表示“不可测”。

七、紫外荧光

㈠、方法原理

某些珠宝玉石受到紫外光辐照时,会受激发而发生可见光。不同珠宝玉石品种,甚至同一品种的不同样品,因其组成元素或微量杂质元素不同,可呈现不同的荧光反应,表现不同的荧光颜色及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及有无荧光反应可分为强、中、弱、无。

某些具有磷光性的珠宝玉石,在停止紫外光照射后,仍能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发出可见光。

㈡、仪器

紫外灯,长波365nm,短波254nm。

㈢、适用范围

适用于任何样品短时间的观察。

㈣、操作步骤

1、在未打开紫外灯开关之前,将样品放在样品台上。

2、分别按长波和短波按钮,观察样品的荧光反应。

3、若需观察磷光性,则关闭开关,继续观察。

㈤、结果表示

紫外荧光为观察描述项目,可分别描述样品在长波和短波紫外光下的荧光强度和荧光颜色。描述时,荧光强度在前,荧光颜色在后,中间用逗号分开,如长波:强,蓝白;短波:中,蓝白。

八、密度

㈠、方法原理

不同珠宝玉石因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不同,具有不同的密度或密度范围。同种珠宝玉石因化学组成的差异或含有杂质或混入物,密度会有一定的差异。根据阿基米德定律,采用静水称重法测定密度。样品的密度(ρ)可用样品在空气中的质量(m)和在液体介质(密度ρ0)中的质量(m1),根据公式计算得出:

ρ=mρ0/m-m1

式中:

ρ——样品在室温时的密度(g/cm3);

m——样品在空气中的质量(g);

m1——样品在液体介质中的质量(g);

ρ0——液体介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g/cm3)。

㈡、仪器

天平、电子天平、电子秤等衡器,温度计(最小分度值不超过0.1℃)。

当样品质量m≤1g时,衡器感量不低于0.01g;

当样品质量1g<m<10g时,衡器感量不低于0.01g;

当样品质量10g<m<100g时,衡器感量不低于0.1g;

当样品质量100g<m<1000g时,衡器感量不低于1g;

当样品质量m>1000g时,衡器感量不低于10g。

㈢、适用范围

静水称重法测定密度,适用于单种珠宝玉石材料的检测。在下列情况下,不能或不易测定密度:

1、样品在与其他物体串连、镶嵌、拼合等非独立情况下,不能准确测定密度。

2、样品为多孔质或会吸附介质或介质对样品有损时,不能测定密度。

3、样品过小(如<0.005g)时,测量值误差过大,不易准确测定密度。

4、样品过大,超过衡器秤重范围时,不能测定密度。

㈣、操作步骤

1、调整天平至水平位置。

2、测定样品在空气中的质量(m)。

3、测定样品在液体介质中的质量(m1)或直接测定样品在空气中的质量与在液体介质中的质量的差值(m-m1)。

4、测定测量时液体介质的温度,选择相应温度下液体介质的密度(ρ0)。

5、代入密度计算公式,得出样品密度(ρ)。

㈤、结果表示

1、密度单位统一用g/cm3,保留小数点后二位数。



2020年6月7日编写于重庆

6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