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哎呀,先没说让我给学生上课呀!”

 成都大学陈大伟 2022-03-29

“哎呀,先没说让我给学生上课呀!”

       凌晨,一梦:

      某地请做教师培训,教师陆陆续续到会场,我准备好多媒体,检查了PPT,然后去“轻松”。再回会场,发现会场坐的都是学生,老师有的在后面,有的在隔壁通过录像观摩。我以为走错了教室,主办的一位朋友面色为难:“大家说要看您给学生上一节课。”我急了:“哎呀,先没说让我给学生上课呀。”

       我着急的声音太大,同学们都诧异地抬起了头。看他们抬起头,我想自己无论如何不能临阵脱逃了。怎么办?突然就想从“哎呀,先没说让我给学生上课呀”开始:

      “谁来说说看,你从我的'哎呀’声里听出了什么?”

       我叫起一位靠得比较近的男同学起来,他一时不能回答。他在思考,我也在思考:我上什么?很快想到,就米下锅,主题就是“我们怎么听别人说话”。

       这时一位女同学举手,她在说“意外”“惊讶”“不满”等语词。我一边听她的回答,一边在想用什么材料来教“我们怎么听别人说话”。找到了,自己平常比较熟悉的:一是用张三开车的故事,二是用《晏子使楚》的片段。

        哈哈!这一笑,自己就醒了。

        醒来以后,才回想:梦中的学生样子是初中生,《晏子使楚》应该学过。万一没有学怎么办?万一是小学生有怎么办?教室里能不能上网下载资料?“我们怎么听别人说话”我到底要教些什么?……

        这样想过以后,就觉得不能不在考虑仔细一些。开始思考选择哪些教学材料,用这些材料教哪些和“我们怎么听别人说话”有关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冗余准备”。

       很快想明白了。想好了材料,也大致想好了教学内容,算有了一个应对三年级到初中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案。

       再一想:万一今后上网不便,自己在哪里找这些材料?答案是放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可以很快用手机找出来。

材料一

        “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游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满囗黑牙的货车司机摇下窗户对他大喊了一声:'猪!’张三十分生气,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

        用这个材料用来讨论“语义”与“语用”、“能指”与“所指”问题,让学生理解“学会听别人说话”的必要性和意义。

材料二

          一位中学政治教师正旁征博引、神采飞扬地陶醉在课堂教学中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个学生的声音“我看你懂得还卵多呢”。

       用这个材料讨论学生的可能用意,老师如何应对才更为理想。让学生理解文雅说话的意义,学习要尽可能善意地理解他人的语言。

 材料三:《晏子使楚》片段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讨论如何听清背后的弦外之音、话外之意,从中学习话语的大前提、小前提和对话语结论的推论方法。

材料四:《小马过河》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过……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回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回答,一面下了河,小心地过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在这里材料里,我以为蕴含着不同话语对象有不同的经验、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意见,对于他人意见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比较、判断等教育价值。另外,是先动脑筋在试一试,还是先试一试再动脑筋的问题,也极具辩论价值。

材料五:《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这篇课文有“听到他人不同意见以后,我自己怎么办”的讨论价值。

       把这些材料用好,再让学生说一说听别人说话的趣事、糗事,交流讨论一番。别说一节课,两节、三节都小意思了。

       一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