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杂生命的起源

 卧向白云情未尽 2022-03-29
我从哪里来?也许自人类有意识以来,对生命起源的想象和追溯就从未停歇,哲学、宗教、科学都对此不断求索。 也许你在中学的生物课上学过“原始汤”理论。40亿年前的原始地球上,一片富含有机物的汪洋中,在接连不断的电闪雷鸣中,最初的生命诞生了。 也许你还听说过更前沿一些的“黑烟囱”理论。在深海中海底火山活跃区域,海水与岩浆直接作用,在海底爆炸,爆出的硫化铁颗粒形成浓密的“黑烟”。就在这样暴烈的环境下,铁-硫矿物扮演了催化有机分子合成、启动生命的主角。 也许你还听说过火星生命陨石假说、达尔文的温暖池塘假说…… 你也许曾将某一学说奉为圭臬,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却并未对其进行过深思和考证。 比如我自己,在阅读这本《复杂生命的起源》前,就曾深信“原始汤”的理论,我似乎是不明所以地就接纳了这个印在教材上的理论,电闪雷鸣、岩浆沸腾的原始地球形象也刻入了我的脑海。 而在本书的第一章,作者就明确摆出了锆石晶体的证据,证明了原始地球是一个更为平静的世界,其大气「成分与今天的空气大致相似,不同在于前者缺少氧气」,从而推翻了“原始汤”学说。 而在后文中,作者还详述了“黑烟囱”假说的构建过程和实验成果,再分析它的漏洞(比如,在“黑烟囱”的高温下,最稳定的碳化合物是二氧化碳,有机合成根本不会发生),用极致的雄辩推翻了该理论。 最终,作者提出了一种置信度最高的新理论——“碱性热液喷口”假说。这个新理论往往融合了旧理论中的部分思想(比如,“黑烟囱”产生的催化性金属的作用),在此之上提出新思路(比如,由酸碱差异带来的氢气还原电位差异,将导致氢气与二氧化碳自发反应合成有机分子)。 因此,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本颠覆之书。 它用逻辑和证据清空了不少我的错误认知,为我提供了新的可信理论,也提醒我需对陈旧的知识体系保持戒心。 当然,“碱性热液喷口”假说只是一个开始。 正如英文原名「The Vital Question」所示,本书回答了两个至关重要/关乎生命的问题: 1. 原始生命(从无机到有机)如何出现? 2. 复杂生命(从原核到真核)如何出现? 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归结为“化学渗透”四字,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则是“线粒体”。而在此之上的终极答案,则是“能量”。 能量、化学渗透和线粒体,本书围绕着这三个关键词展开。 生命有两次跃升,一次是从无机到有机,一次是从原核到真核。这两次跃升的原因,无论是从基于基因信息的分子生物学,还是从致力于厘清物种亲缘关系的种系发生学的角度,都无法解释。 长久以来,研究者的注意力似乎都集中在外部环境对遗传信息的筛选上,却忽略了能量对生命的禁锢。以至于作者在后记中感叹道:「我们早就应该从能量角度研究演化了,这样的方法能为自然选择提供可预测的基础。」 生命有序性的达成,仰赖于能量的消耗(向环境释放能量),越复杂的生命,消耗越多的能量。并且这些能量的消耗必须是自发的。「所以追根溯源,生长的动力其实来自环境的反应性,这股力量源源不绝地流过活细胞;对我们来说是以食物和氧气的形式,对植物来说是以光子的形式。活细胞利用这股持续的能量流生长,克服自身趋于分解的倾向。」 可以说,能量流就是生命本身。 从无机物自发地变为有机物,需要越过一道能量的壁垒。 因此,当我们发现“所有生命都使用化学渗透来实现能量的供应和储存”这个略显诡异的现象时,就可以从中反思生命起源的能量形式了。 作者正是基于此,提出了“碱性热液喷口”假说。最早的细胞在热液喷口结构的薄壁之间诞生,那里的天然质子梯度引发质子的化学渗透,驱动碳代谢与能量代谢。只有在这种特异的环境下,生命才能跨越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能量壁垒诞生。 自发的能量流先于生命出现。生命诞生于这种特定的能量流形式——化学渗透之中,也将这种形式固化在​了体内。 另一个诡异的现象是,在地球形成的5亿年后就出现了细菌,但在细菌出现后,生命演化却停顿了15亿至20亿年,直到真核生物的突然出现,生物复杂度和多样性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是什么让演化停顿了20亿年?这期间又是发生了什么,让真核生物降世并一跃成为霸主?作者将这个谜团称为「演化的黑洞」。 谜底依旧藏在“能量的禁锢”之中。原核生物只能在其细胞膜上合成ATP,其大小和基因复杂度都被有限的能量牢牢禁锢住。 化学渗透偶联的能量供给方式,促使了生命诞生,同时又禁锢了生命的发展。 复杂生命的出现,意味着一个罕见的、怪异的随机事件突破了细胞膜化学渗透偶联供能的限制,让细胞能量供应有了一个飞跃。 这个稀有事件就是两个原核生物之间的内共生,即一个细菌偶然间进入了一个古菌的体内。在平和的细胞液环境中,细菌为了加速繁衍而丢弃了大部分基因(基因复制能耗高、时间长)而成为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的“能量工厂”而存在。 线粒体贡献的多余能量为细胞的大型化和复杂化提供了条件,而其抛弃的基因片段则与宿主古菌的基因融合,为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复杂度提供了原材料。 当然,除了线粒体与宿主细胞之间,除了“无私的供应”,还有经年累月的战争。只有相互完美合作的线粒体基因和细胞核基因,才能让线粒体乖乖合成ATP而不出错。一个小小的误差,都将导致电子通路被打断,无法产能,于是细胞死亡。这也是复杂生命的性、衰老和死亡的原因。 作者在书的末尾这样写道:「死亡就是电子流和质子流的终止,是膜电位的停息,是从未间断的氧化还原火焰最终归于熄灭。如果说,生命不过就是一个电子寻找归宿的过程,那么死亡就是电子终于可以安息之时。……我们人类的生理与演化,完全依赖于火焰的继续燃烧,而火光也照亮了我们的过去与现在,种种不可索解之处。我们的头脑,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生物机器,被永恒的能量之流驱动,现在可以思考自身,追问生命为什么会是这样。这又是演化中何等的幸运!」 是啊,以能量流的角度看待生命,是多么的浪漫和有趣,我们得以进行这种思索和追问,又是多么的幸运! 如果你竟然读到了这里,那么你应该可以感受到,这是一本极为硬核的科普书籍。 作者在绪论中就毫不讳言:「我会避免不必要的行话,有时也会简单解释某些术语,但除此以外,我希望读者自己能尽快熟悉反复出现的科学术语。」 为此,作者附上了长长的术语表和391篇参考文献来帮助外行的读者朋友。在此后的行文中,作者也的确做到了用一个又一个的科学术语猛烈冲击读者的大脑。 因此,阅读这本书的最佳方式,是找到一段完整不被打断的时间和一个舒心但不易睡着的姿势,捧起这本装帧精美的厚书,做好心理准备,迎接作者理论对大脑神经的狂轰滥炸。而这种高密度、高质量的轰炸,将成为一种极致的享受。 正如译者所说:「这才是莱恩的力量所在:极端锐利的思想,以穷幽极微的科学细节和深厚的思辨功底大力投出,冲击读者的头脑。……大脑喜欢两种“毒品”:新的信息;严整的逻辑与秩序。莱恩的作品从不缺乏这两者。在《复杂生命的起源》中,两者都呼啸而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