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唯一,中国第二,中科院院士斩获大奖

 千冰室 2022-03-30

2022年的富兰克林·梅尔奖开奖了,全世界唯一的获奖者来自中国,他不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是辽宁省副省长。他是中国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他也是我国38岁当选院士的四个人之一。他的名字叫卢柯。

富兰克林·梅尔奖设立于1921年,以著名冶金学家罗伯特·富兰克林·梅尔教授的名字命名,奖项颁发给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杰出科学家。该奖项每年只有一位获奖者,设立101年以来,共有101人获奖,卢柯就是第101名获奖者。他的获奖理由是发现了金属中纳米孪晶结构、梯度纳米结构和受限晶体结构,推动了金属材料科学的发展。

在卢柯之前,中国还有一位这个奖项的获得者,那就是1999年获奖的葛庭燧院士。葛庭燧院士出生于1913年,17岁考进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博士学位,1949年从美国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他参加了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在87岁时(2000年)病逝。

葛庭燧院士的妻子叫做何怡贞,何怡贞的妹妹叫做何泽慧,何泽慧的丈夫是钱三强。算起来葛庭燧院士和钱三强院士是“连襟”关系,这一层关系少有人知。

葛庭燧院士和卢柯院士同样获得了富兰克林·梅尔奖,葛庭燧院士17岁进清华,卢柯院士16岁进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都是年龄极低的天才型大学生。葛庭燧院士参与筹建并曾担任副所长的的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恰恰是卢柯院士读硕士、博士,并且一度担任所长的地方。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缘分?

卢柯院士出生于1965年,在2003年11月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那一年他只有38岁。同样在38岁成为院士的科学家,在中国还有三位。第一位1957年出生的支志明院士,他在1995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位是1963年出生的任咏华院士,她在2001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位是1965年出生的张亚平院士,他与卢柯院士同年同月生人,同批当选院士。

这四人当中,任咏华读博时的导师就是支志明院士。他们四人同样在38岁当选院士,若论具体生日,任咏华是2月,卢柯和张亚平是5月,支志明是11月,谁在当选时年纪最小,不言自明了吧?

16岁上大学,30岁当博导,32岁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36岁出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38岁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40岁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41岁受聘为美国《Science》杂志的首位中国评审编辑,53岁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卢柯身上这些光鲜亮丽的标签,绝非一般人所及。

2020年,卢柯院士曾经获得过未来科学大奖,在他之前,袁隆平、施一公、潘建伟等著名科学家都曾获得过该奖项。在辽宁省政府的官方网站上,卢柯在所有副省长中排在第六位,主抓科技、体育方面的工作。院士与副省长集于一身,这样的标签更是难得。

离开甘肃的偏远山区,卢柯到繁华的南京求学,曾经高考英语30分,如今钻研学术成为院士。世界唯一、中国第二、四分之一、唯一标签,你如何评价卢柯的人生经历?来评论区聊聊吧。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原创不易,期待你的点赞和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