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旬老人突发脑梗,术后不到两天下床行走,专家:平时注意预防,抢抓取栓时间窗

 书馆儿 2022-03-30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孙骏 实习记者 顾言午 通讯员 麻云)脑卒中发生后,每分钟大约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及时发现卒中的早期症状显得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诊治,治疗和康复效果也就越好。江苏省中医院专家提醒,平时就要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一旦发现症状,立即就医,抢抓救治时间窗。

突发脑梗偏瘫倒地 介入手术血管再通畅

“那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发现他已经躺在床边的地上,当时真的吓到我了”,吴先生回忆起老父亲前段时间的遭遇,依然心有余悸。吴先生早上起床后突然发现90岁高龄的父亲左侧肢体发麻,没了力气,并且从床上滚了下来,赶紧打120紧急送往江苏省中医院急诊中心,其间患者说话也开始有点含含糊糊,所幸意识还算清醒。到达急诊后已经10点多,脑病中心急诊医护人员初步判断为急性脑梗死,立即为他开通了绿色通道,监测生命体征患者血压已达162/118mmHg,血糖8.44mmol/L,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107bpm),急做头颈部CTA+颅脑CTP显示:右侧颈内动脉管腔闭塞,右侧大脑半球广泛低灌注区伴局部梗死核心形成。

神经内科李敏主任医师根据情况判断患者目前是小核心梗死区并伴有大片缺血半暗带,符合取栓手术指征,需要马上介入治疗。李主任当即与家属进行沟通,随后他带领团队在急诊卒中中心DSA手术室为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取栓手术,半个小时后患者被堵塞的脑血管再次变得通畅。回到病房后,不到两天时间,吴大爷偏瘫的症状好转,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能够下床行走,神志清醒,各项生命体征正常,住院观察几天后,顺利恢复出院。

脑卒中发病因素复杂多样

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我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这是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脑卒中指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脑组织损害,引起临床症状超过24小时或致死,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占到了脑卒中的75%~90%左右。

“患者吴大爷今年已经90岁高龄,有房颤伴有冠心病史多年,早在十多年前就因为心梗先后植入了4枚冠状动脉支架,这是此次患者突发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李敏主任介绍,脑卒中的发病因素比较复杂,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心房颤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以及熬夜、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超重与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等都是危险因素。

“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变,过度劳累、压力过大、休息不好,长期的焦虑以及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都会对我们的血管百害无利,从而引发脑梗”,李敏主任说,尽管脑卒中多发生于老年人,但如今不少中年人,甚至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因为各种原因促发脑卒中,必须引起重视。

早期识别,立即就医,抢抓救治时间窗

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不经过及时抢救的话,后果严重,那么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呢?李敏主任介绍了一种卒中早期识别口诀“BEFAST”,即“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作为江苏省中医院卒中中心委员会神经介入专家组首席专家李敏表示,脑梗塞的溶栓时间窗主要是指发病6小时以内,如果在4.5小时以内,可以给予静脉溶栓。对于脑梗塞的患者溶栓治疗,能够及时恢复脑血流,改善脑组织代谢,抢救梗死周围仅有功能改变的半暗带组织,避免形成不可逆的坏死,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减少并发症、后遗症,降低死亡率。为了确保卒中患者救治,省中医院卒中中心开通24小时急救绿色通道,120到达卒中中心后,即开始10分钟评估病患,15分钟完成CT检查,10分钟交代病情,在45分钟内即开始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同时将患者信息和检查报告上传至“卒中中心微信工作群”,以判断是否为大血管病变,如为大血管病变,则立即启动介入小组,在30分钟内开始闭塞血管再通的介入手术,从而开通血管,保证脑血流再灌注。

健康贴士:

最后,李敏主任再次提醒大家,尤其是中老年人以及家中有老人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1、合理膳食:食物多样,饮食清淡,粗细搭配,饮水要充足,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

2、生活习惯良好:戒烟限酒,避免久坐、长期熬夜等习惯;超重、肥胖者要积极减重。

3、适当运动:可以进行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运动时要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4、保持心平气和:情绪紧张、焦虑、生气会使脂代谢紊乱。

5、避免压力过大:适当的压力产生动力,过度压力则会造成精神紧张甚至抑郁,不利于健康。

6、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将它们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能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建议40岁以上人群做颈部血管彩超,评估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发现问题早诊早治;房颤(心房颤动)或者有换瓣手术的患者须抗凝治疗;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人群,须按医嘱服药,定期监测指标,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目标水平,千万不要随便的加减吃药的剂量。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