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扇

 煮字疗饥燃湿柴 2022-03-30


   蒲扇老人做了一辈子蒲扇,如今最普通的蒲扇也已经成了稀罕物,但它却带着一段很多人都曾经有过的记忆。记得第一次从他手里接过蒲扇时,还以为是用棕榈树叶做的,后来读晋人的《南方草木状》才知道是用比棕榈树叶柔薄的蒲葵树叶。生于南国的这种蒲葵树,每年每株可用的蒲葵叶最多也不过十来张,采下来风干压平后,稍作修剪,配蔑丝扎好边缘,一把蒲扇就做成了。蒲扇老人现在做的是工艺品。那是最普通的和珍贵的材料完满结合,做得如做得如此精致,不免令人为之心动。扇面烫上了浓淡相宜的山水花草图案,乌亮的扇柄还是红木做的,形状也与以前熟悉的圆形不同。

    蒲扇质地轻盈而坚韧,一把蒲扇可以用上好几年。扇面的边缘俗称细边,有以金银线、绢、彩色丝线、细长条藤皮等手工缠绕、缝制而成的。蒲葵扇的扇柄,一般都保留用原葵叶的柄,考究一点的,则在葵柄外缠绕细长条的藤皮,或外面套上染色的竹管,执于手中,就更柔滑而舒这了。蒲扇老人现在做的,扇柄有饰以方竹、湘妃竹、佛肚竹等名贵竹材,甚至用牛角、玳瑁等。

    传说王羲之题字的是竹扇,但那时选择用蒲扇的人也多。《晋书·谢安传》记载:有在京师的乡人罢官回乡,临行前来见谢安,谢安问他回家的盘缠怎么解决?乡人说他:“有蒲葵扇五万。”于是谢安取了一把带在身边,一时京师士庶见了竞相效仿,蒲扇价格因此增至数倍。唐朝诗人孙元晏还为此事写过一首《蒲葵扇》诗:“抛舍东山岁月遥,几施经略挫雄豪。若非名德喧环宇,争得蒲葵价数高。”作者是南京人,对于乌衣巷中的历史人物,具有特殊感情。

   另一位被排挤到过鄱阳的唐人李嘉佑,有诗曰:“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表现的是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他豪放不羁的性格。但炎炎夏日,平民们则只要两手有空,都会带一把蒲扇。象济公那样插在脖子后面里,或者插在腰后也不碍事。茶炉药灶,或者城里人的煤球炉,也都会配上一把旧蒲扇。那时上寄宿中学,大家蚊帐里也都有一把蒲扇,有些人还会在上面用钢笔写上一首胡诌的小诗,卖弄一下才学,旁人见了,会和上几句,或者赞赏,或者揶俞都无伤大雅,如果不满意,要擦去也容易。有人也因此而差点摊上了麻烦,因为他在上面写了一首叫《调笑令》:“可笑,可笑,胖头鱼也高跳,不识不知念经,面团心浑肉惊,惊肉,惊肉,龙宫一片腥臭。”

     “扇扇有凉风,天天在手中,年年五六月,夜夜打蚊虫。”都市里是路灯下的乘凉需要蒲扇,乡村使用的时间更是长达五六个月。“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黄昏后,手摇蒲扇随处转转也是水乡的风情。为孩子们搬一条光滑的宽凳,或者搭一块树板,让他们躺在上面,听老人们会一边摇著蒲扇,一边为孩子们讲述古老的传说,直到老人手中的蒲扇在睡意朦胧中滑落在了地上。而摆龙门阵的年轻人则兴味正浓,这时,蒲扇就是他们手中的麈尾、拂尘;是征战的军旗、砍杀的武器。这时,相较于气度局促的纸扇,蒲扇不仅经济实惠,而且朴实大气。如果说纸扇扇出来的的雌风,那么蒲扇扇出来的,大概就可以算是雄风了。

                                    原载苏里南《中华日报》2017年6月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