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静安虑得”五字,看西派的行功次序

 扬帆踏浪a 2022-03-30

Image

“定静安虑得”五字行功次序

    所问《大学》的五个炼功步序,简解如下:

要解“定静安虑得”前,必须先把前题弄清,否则便无从下手。

前题是什么?就是要“知止”。

知止者,即知其所止之处也。这和我们的“心息相依”之法是完全一样的,不过步序分得较细而已。

我们要心息相依,必先要知所止之处、叫知虚。如不知虚,便不知所止之处矣,将依于何所乎?定静安虑得,又何从两得哉?故非断章取义所可解之也。

《大学》本章的原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由此可知,这至善之都,便是所止之处也。

至善者,有善无恶,善到极点之意也。人身的四肢五脏,九窍百骸,凡有形象穴位,都莫不沾情着物,易受后天诱惑,故皆有恶无善。惟此虚空宝地,始能与一切色尘断绝关系,故能有善无恶也,方得以至善称之。从而可以说明儒道之修法同也。我们的“心息依虚”,非即把心息依止于此至善之都乎?

所以《大学》接着说:“知而后能,定而后能,静而后能,安而后能,虑而后能。”

由此可知,不知止,则无从而定也。以下各步序,便无法继续炼下去。

定而后能静者,是倒序句,盖静到极点方能定,定到极点方能静也。定静两字,相互倚伏也。盖非静则不能入定,非定则不可能大静,故曰“静而后能安”也。大静则安矣。

换言之,大静,即大定矣,能不安泰乎哉!

《道德经》云:“致虚极,守静笃,自有一阳来复。”讲的便是这步工夫。便已将“心息依虚定动定”的一句话真传作了全面的伸述。

下文不云乎:“安而后能虑”。

虑,即真阳产生之时,亦即静寂生动,一阳来复之时,故不得不虑,须急速想法以采之,否则必过老而失,实深可虑也。

知虑则知采矣。继续依虚静定,则阳来复矣。

一阳来复,则大药得矣,故说“虑而后能得”也。非即吾所说,一句话真传“心息依虚定动定”之旨乎?

,即真阳发动之时,必以定续之,方能采而得,故曰“虑而后能得”也。

试细思之,这与上述老子之言,有何异乎!则知孔老之说,又有何异乎?

Image

生活大道场,修炼乃生活

——在生活中修炼,在修炼中生活。
——将生活中的智慧指导修炼,用修炼中的智慧指导生活。
——生活与修炼完美融合,生活有助修炼,修炼促进生活。
——修炼不在深山内,斗室红尘大道场。
——修炼不必离群居,夫妻牵手共携程。
——共话生活大道,同享天乐生活。
(圆峤洞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