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高度,不是与生具有的 ——听同事一节语文课有感

 新用户72973srT 2022-03-30

学校安排,开学初要开展推门听课活动。上午第三节空课,就跑到杨老师的教室听课。杨老师上课的内容是四下语文《万年牢》,短短一节课结束,我却受益匪浅。针对该节课,我做了以下小结。

                一、思路清

杨老师课始,检查一下学生预习情况。然后在检查学生预习中,理出课文主要写三部分内容:一、质量;二、生意;三、做人。经杨老师一理,课文结构非常清晰。学生分段就轻车熟路了。然后,学生读后思考:父亲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交流中得出:认真、实在。第二环节学习“父亲自己做万年牢”;优秀孩子自个儿学,老师带着学习能力后进的孩子学习。第三环节放手全体孩子照学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六自然段。第四环节“对比阅读”,让孩子对比两段内容,比较内容、写法的异同点。结尾总结,理清本节课内容。课堂结构非常清楚。

                 二、抓重点

杨老师的课,没有逐段逐段内容教学,而是拎出本课的重点段进行教学。重点段一:父亲自己做糖葫芦;重点段二:替老板做糖葫芦。教学过程中,又善于发现学习内容的要点,第二自然段中归纳出三方面:材料最好;手艺高超;过程讲究。此是该段的关键点。关键句中重点词:最好、上等、上好等词。都被杨老师一一拎出。似乎学习的重点都没逃出杨老师的手掌心。

                 三、啃细节

该节课,杨老师非常注重文中的细节描写。第二自然段,关注父亲选材的动作。老师让学生边读边圈出动词:买、洗、去、挑、晾晒。之后还让学生标序号,告诉学生这是按一定顺序的,不可调换的。同样,第三自然段学习,也去抓糖葫芦制作过程的动作,让孩子在圈圈连连的动笔中明白叙事要有条理。更值得一提的是,杨老师还捕捉到了第六自然段8个“不”字,这么多的“不”,是父亲与老板间的对比,父亲的品质更鲜明了。可见关注文章细节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四、教写法

以读促写,阅读教学中,经常会渗透一些写作方法。是的,杨老师在让孩子理清文章内容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课文明白写作时叙事要清楚,要有条理。渐渐渗透,无需强加。在教学第二、三自然段时,让学生关注动词,并且是一定的顺序。学生写作时就可以运用连续动作,让人物动作更有连贯性。最后的环节利用韦恩图,让学生对比阅读,比较段与段之间内容、写法的异同。通过练习,告诉学生一篇好文章内容表达时可以有详有略,详略结合。也可正面描写,还可侧面描写,运用对比写法,一正一反,让人物特点或品质更突出。

听罢此课,不禁感叹:杨老师对教材的了解如此清晰,对目标的定位如此准确,课堂结构紧凑,不拖沓,不啰嗦,不作秀。每块教学内容那么恰如其分,每个知识点的渗透潜移默化,循序渐进。课堂调控能力如此之强。可见杨老师的教学高度不得不佩服,她能有今天如此高超的技艺,不是与生具有的。当然离不开平时在教学路上摸爬滚打,潜心修炼。

杨老师,我心目中一个真正的名师!仰慕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