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物史观基本观点

 新用户49272060 2022-03-30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1.社会主流思想 1古代中国主流社会思想的发展演变百家争鸣;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和发展;宋明理学;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想等。 2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救国思潮;地主阶级的“师夷长技”思潮,资产阶级的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潮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思潮民主与科学;无产阶级学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等。 2.社会文学艺术形式 古今中外不同时代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学艺术,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西方世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文学、艺术等,均体现着上述唯物史观原理。 1.2015·保定联考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2.2015·烟台联考“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文化现象与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及市民阶层的扩大关系密切的是 ①唐诗的繁荣 ②理学的形成 ③宋词的兴盛 ④明清小说的兴起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2015·深圳校际交流卷进入明代后,随着杂剧艺术的日益衰落,南戏变得愈加繁盛,并形成了昆山、弋阳、余姚、海盐“四大声腔”,流传于各地,此即为明代戏剧传奇的兴起。这种局面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A.中国文化地域性浓厚 B.思想解放的风起云涌 C.经济重心的日趋南移 D.市民阶层的日益壮大 4.2015·德州联考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有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5.2015·绵阳第一次诊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腐朽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思想禁锢加深 6.2015·贵阳一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等都是人口超过十万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的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清小说产生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2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归根结底是由于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性质、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些规律不能自发地实现,只有通过人的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阶级斗争存在于一切阶级社会之中,存在于每一个阶级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 1.地主阶级主导下向封建社会的转型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引发了社会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国家体制、社会权力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通过各国改革,完成了中国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2.农民阶级斗争推动下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古代中国朝代的更替,主要封建王朝初期社会政策的调整,盛世局面的出现均受益于农民阶级的斗争推动。 3.资产阶级主导下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主导下的革命行动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各具民族特色的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度,如英国、德国为代表的君主立宪制,美国、法国为代表的民主共和制。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推动下发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4.无产阶级主导下向社会主义转型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国际工人运动、近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种种探索等。 1.2015·开封联考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别人,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别人。”下列与之有类似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派别应是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2.2015·郑州校际交流卷“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段文字主要蕴含了 A.社会进化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资产阶级革命论 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3.2015·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