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为何放弃他最拿手的“诱敌深入”战术?

 m175 2022-03-30

方法,一切依条件而定

诱敌深入,是毛泽东对待战争的一个重要思想。

诱敌深入,是毛泽东在战争年代以弱胜强、屡战屡胜的一个重要战法,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防的一个大战略。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如何反击侵略者,保卫国防,毛泽东在确定军事战略时,把诱敌深入作为战略方针提了出来,成为军事上的一个大战略。

还在建国初期,他就反对到处设防,主张把敌人放进来打。他主张,不论敌人从海上来,还是陆上来,应让其登陆,诱其深入。我军应位于纵深机动地区,聚而歼之,而不应到处修工事,摆成被动挨打的姿势。他严厉地批评说,许多共产党员打了二十几年的仗,忽然把经验都忘了, 到处修工事,畏敌如虎。

这个战略,是毛泽东对付可能的外国入侵的重要策略。

毛泽东为何放弃他最拿手的“诱敌深入”战术?

到了6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比较紧张,面对如何打的问题,毛泽东又多次强调要诱敌深入。他的这个战略是深谋远虑的。

国防大学的胡长水教授说:

毛泽东是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的:第一,中国海岸线一万多公里,完全不让敌人上岸不一定能办得到,这里不能登陆,那里可以登陆;第二,政治上对我有利。敌人侵入到我国土之内,更加说明我进行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正义的战争一定能赢得,全世界人民的支持。第三,敌人占领我城市和交通线,拉长了战线,分散了兵力,正是背上了包袱;第四,我处于纵深机动位置,便于集中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为此,毛泽东还生动地举了古今中外的一些事例说明这一问题:姜太公钓鱼不到,就是因为不给鱼东西吃;五次反“围剿”,不诱敌深入,以堡垒对堡垒,结果遭到失败;斯大林御敌于国门之外,我从来就说不是好办法,斯大林的教训之一,就是分兵到处顶,不是诱敌深入。无疑,诱敌深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

但是,毛泽东并不机械,没有把它看成似乎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

1962年,蒋介石叫嚷“反攻大陆”,福建等东南沿海部队实行紧急战备,毛泽东根据我国在经济上暂时存在困难等情况,一反“诱敌深入”的传统战法,实行坚决顶,不让敌人上岸来作战的方针——即不搞诱敌深入了。

毛泽东为何放弃他最拿手的“诱敌深入”战术?

1965年,毛泽东还说,不管怎样,我们不要学蒋介石那样,让日本人长驱直入,很快就打到南京、武汉、长沙;不要学斯大林那样,让希特勒长驱直入,一下就逼到莫斯科、列宁格勒城下,我们一定要搞几道防线。

1966年,中苏矛盾激化,面对苏军的挑衅。毛泽东在同有关方面负责人谈话时又指出,诱敌深入也可能不灵,要有两手准备。为此,中央军委还调集在长期驻扎江苏等地的27军等部队到内蒙古设防。

毛泽东为什么这么做?

这些说明,毛泽东用兵从来是根据不同情况,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他反对到处设防,但也不是不要设防,而是要重点设防,重点守备。……他还具体指出,哪些地方要设防,哪些地方要重点设防。诱敌深入,也不是战争一开始就实行,而是要顶他半年,一年,要防止敌人长驱直入。总之,毛泽东的诱敌深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不是把它当成固定的公式。正如他在这一时期重新强调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一切依条件而定。

其实,毛泽东也不是任何时候都主张诱敌深入。他的诱敌深入是有条件的,即:小打在边界上打,大打,让出点地方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