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安奎:心中那片永远盛开的油菜花

 乡土大河南 2022-03-31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心中那片永远盛开的油菜花


作者 | 常安奎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我的心中有一片美丽金黄的油菜花,它永远盛开在我记忆的深处,永远难忘那个借粮的春天,还有那片美丽的油菜花旁小舅微笑挥手送别的模样。
记得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的一个春天,我家出现了青黄不接、寅吃卯粮的困境,家中的贮存的粮食行将告罄,全家即将面临着断炊的可能,正当父母眉头紧锁、忧愁担心的时候,大舅闻讯后非常关心,捎口信让我们去他家拉粮食,在那个年代算是借粮,待度过饥荒方便的时候再还给对方,这也许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历史社会现象。
也许是父母和大哥干农活忙,或者是感到情面难堪,所以决定让我和二哥两个小孩子周日的时间拉着架子车去舅舅家拉粮,那年二哥才12岁,我更小,我和二哥一大早就从家里拉着架子车出发,走了一大晌到了舅舅家,那是坐落在唐河西岸边的一个小村庄,村上的人开始吃中午饭的时候,我和二哥才到达舅舅家。
我和二哥在大舅家吃过中午饭,大舅首先将自己家的麦子和玉米各一袋放在我家的架子车上,不一会二舅、三舅、四舅(小舅)各家都送来了粮食,要么是麦子要么是玉米还有红薯干和青菜等,林林总地凑了一架子车。大舅妈还特地用一个袋子给装了几个白面馍给我和二哥,还用瓶子装了开水,嘱咐我们让路上饿了吃。
在舅舅家的西边1公里处有一个长达2公里多长的高岗,中间还隔着一条弯弯的小泥水河,河上有一座高高的石桥。对于二哥我们两个小孩来说,拉着空车越过那座石桥,爬上那个土路曲曲折折的丘陵高岗也许不成问题,现在架子车上装了三四百斤重的粮食,对于我和二哥来讲的确有了难度。于是小舅就架辕拉着架子车送两个外甥回家,我和二哥在车两旁推着,我们朝回家去的那个高的坡岗方向前进。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阳春三月的午后,岗坡远处绿草萋萋,不远处能看到一群洁白的羔羊在岗坡的沟壑边吃草,土路弯长,两旁种植着一大片一大片盛开的油菜花,望去似金色的花海,还能闻到沁人心脾的油菜花香,轻捷的叫天子在空中歌唱,五颜六色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还可以听到蜜蜂嘤嘤地从耳边飞过。
小舅拉着架子车,他弓着腰,曳着绊绳吃力地前行,嘴里还哼着只有他自己能听懂的号子,他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他黝黑的脸庞上是涔涔汗水,土路两旁金黄的油菜花映着小舅黝黑的脸庞,像一副浓彩油画至今烙印在我记忆的深处。

我和二哥在后面推着架子车,当爬上那个漫长的坡岗,能看到岗半腰的那个村子的屋顶还没有我站的地方高,还能听到岗半腰那个村庄里传来的狗吠鸡鸣,回头看到舅舅家的村庄更是在坡岗下很低的地方。我已经累得满头大汗,腿脚发软,暗自庆幸如果没有小舅的帮忙,怕很难爬上那个土陵的岗坡。
爬上那个漫长岗坡之后,余下的路就是近似平地了,小舅停下他送别我们的脚步,然后让我和二哥拉车回家,反复叮嘱二哥和我拉架子车走到唐方公路上的时候要注意靠公路右侧边行走,要当心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下陡坡时要抬高架子车的“车把”让架子车“捞尾”(Lao Yi),以免出现架子车重量因蹓坡惯性产生的危险,等等。
然后小舅点了一支他自己事先卷好的纸烟,甜美地抽着,烟雾在他面前缭绕,他微笑地站在土路旁一片金黄的油菜花旁边目送我们离开,还不住地提醒我和二哥路上要注意的事项,他目送我和二哥拉架子车走向远方,我和二哥已经拉车走了很远,回头还能看见小舅在那片油菜花旁边站立远眺的模糊影子!
我和二哥很快到了唐方公路上,从草庙王路口向南一路下坡,唐方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夹道林立,吐露嫩芽,清新发亮,远望似一长长的走廊斗折前行,延伸到远方,公路旁边春草茵茵,杂花竟放,田野里金黄油菜花和碧绿的麦苗黄绿相挨,一望无际,午后的艳阳高照,春风和煦,公路两边的车道上布满南来北往的拉着架子车行进的车辆,有拉煤的、有拉草的、还有拉木料和柴草的,当然也有拉架子车逃荒要饭的。
也许是借粮成功的喜悦在鼓励这我和二哥,我和二哥拉着架子车冲上那高高的古渡孙南岗的陡长大坡,放眼南望贾桥在目,我和二哥急着拉粮到家,将载满舅舅家爱心的成果展示给父母看,让他们早一刻消除心头的担忧,让他们知道这个春天我家将不再有饥饿,而且还将是大有希望。
当我和二哥走到贾桥岗坡的时候,天下起了雨,大哥已早在那里等候我们,然后大哥换了二哥驾辕拉车,我和二哥推着车子,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当跑到家的时候雨正好下大,所幸架子车上装的粮食基本没有淋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夜的春雨淅淅沥沥地下到半夜,母亲说春雨贵似油,这年的麦子一定丰收,等打了麦子,到时让我和二哥再次去舅舅家把粮食还了。跑了一天路的我睡得特别地香甜,睡梦中我依稀看到小舅拉架子车送我和二哥的情景,还有他在那一片油菜花旁远眺我们回家的身影。
那年的夏季真的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各家各户从生产队分到了比往年更多的小麦,秋季又获得秋粮的丰收,就在那年的秋后的一个周末,我家正要准备好小麦和豆子之类送去给舅舅家,打算归还借舅舅家的粮食,正好大舅当天来李店街食品站卖猪,卖猪后自然手里有了钱,然后割了一大块肉和其他礼品来我家看望我们,当时和大舅一起来的还有大表姐,当大舅了解到我们要还粮的事,大舅有点生气,让以后不要再提还粮的事情,下午大舅回去了,大表姐在我家又住了一天然后才回家。
后来的一年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当年的粮食更加丰收,麦收之后父亲又提起去舅舅家还粮的事情,小舅听说了这个事情专程来我家又阻止了还粮的事,他说舅舅家的河地麦子那年亩产量比以前更高,他再次重复了大舅的话让以后不能再提还粮的事情了。就这样一年过了一年,不知过了多少的春天,总之到今天借舅舅家的粮食一直没有再还。
从那以后每到春光明媚,惠风和煦,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我就回想起童年那次去舅舅家借粮的往事,其实当年舅舅家也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当亲戚家处在即将断炊的困难时,舅舅们感同身受,用他们无声的行动关爱着我们,让我们的童年少了饥饿的痛苦,多了幸福的欢乐,感受到了血浓于水的人间亲情体贴和幸福。
我想在那个年代、那个岁月类似我们家庭的情况不是少数,当遇到荒年或灾荒的时候,总是有你最难忘的亲戚或朋友慷慨相助,其实他们也未必真的富裕。这样的亲戚或朋友就是生命中的贵人,人生的恩人,无论岁月的如何流逝我们都应当将他们铭记在心。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岁月去无声,风雨催人老,我的大舅妈去世近30年了,大舅八年前去世,二舅前年去世,就在在两个多月前,春节前夕的腊月十七,天寒地冻,草木含悲,我的小舅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历程,我因在外地工作未能回去,只好委托在家的妻子和厦门上大学放假回家的儿子前去送小舅最后的一程。
“油菜花开满地金,鹁鸪(bó gū)声里又春深”。现在春分已过几天,我想家乡的三月一定还是草长莺飞,莺歌燕舞,到处是万紫千红,杨柳青青,清明节也将如期而至,想必家乡的油菜花也一样地鲜艳金黄。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缕缕情思更让我想起舅舅们当年对外甥的关心,他们的音容宛在,言犹在耳。永远铭记那个油菜花盛开的春天去舅舅家借粮的往事,仿佛再次看到了舅舅家西边那个曲折的漫长的岗坡上,小舅拉架子车送我们回家负重爬坡前行的动人场景,还有岗坡上那片金黄美丽的油菜花旁小舅和蔼可亲,微笑挥手送别的情状。
此景永恒,此情常忆。

 (全文完)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