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娃最讨厌什么?这位爸爸说到点子上了

 ADHD家长会 2022-03-31

昨天,一位南京读者,和我交流了家有A娃的感受,这位爸爸从自己的管教方式反思了对孩子教育模式存在的缺陷,他的观点是自己的教育模式更像是一种标准化的流程,希望孩子能按部就班按照这个流程执行就一定会是圆满的结果,但孩子却在执行这个流程中出现了很多阻碍,让家长和孩子都很痛苦,如果是这样,我们家长是否考虑改变当初设计的流程,甚至彻底颠覆。

也许是孩子斗智斗勇几年后,这位爸爸才有了这样的感悟。这位南京爸爸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霸,当年以全班最高分考入东南大学,他说自己无论是学习和工作,都喜欢制定详细的计划,然后按照一定流程执行,对于儿子的学习他也是这样要求的。

他也知道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越早培养越好,所以宝宝在幼儿时期,他就严格要求,比如孩子看完书要放回书柜,画完画要收拾好水彩笔,但他很快发现宝宝不愿意听从他的指令,宝宝看书会搬出十几本出来,一会儿看这本,一会就看那本,看完书总是会落下几本没放放回书柜,但宝宝却觉得自己都放回去了,并没有遗漏。

孩子进入小学后,第一次考试后,老师就把他请到学校,因为儿子试卷有三分之一没写,他问孩子怎么回事,孩子说时间不够所以没写完,另外老师也反映孩子坐不住板凳,上课不太专心。当时,爸爸并没觉得太多担心,一是认为儿子很聪明,幼儿时期,识字计算能力都不错,二是觉得孩子刚进入小学可能还有点不适应。

但是事情发展并不是爸爸想的那样,孩子到了二年级,课堂上的注意力还是不集中,考试还经常写不完,这下让爸爸有点着急了,他觉得要严格训练儿子的速度,每天作业他安排了详细的计划表,在边上拿着计时器看时间,让他按照程序完成,但他发现孩子太磨蹭了,写作业的过程,小动作太多,扭来扭去的,就是写不下去,爸爸很气愤,忍不住吼叫,孩子吓的哇哇大哭,根本就无法按照流程完成作业。

在老师的提示下,这位爸爸带孩子去医院确诊ADHD,孩子接受药物治疗后,配合度比以前大为改善,但爸爸发现孩子按照自己的流程任务来完成作业好像很吃力,爸爸于是降低了要求,比如以前认为孩子这道题解题时间需要五分钟,现在放宽到八分钟,以前觉得孩子作文一个小时,现在可以一个半小时,总体标准下降了,感觉孩子情绪平稳多了,完成的作业质量也提高了,另外他不再拿着计时表在边上陪学,而是给孩子买了个番茄闹钟计时器,提醒孩子这项作业时间到了。

如果孩子没能按照流程完成,不要批评孩子,让暂停手里的作业,说收卷时间到了,你重新计时,记录下孩子完成这项作业超出的时间,让孩子明白如果是学校考试,后面就没时间了,你可以在孩子写作业过程中仔细观察孩子做了哪些小动作,任务分配时间是否合理,中间还能节省多少不该浪费的时间,比如不停换笔(铅笔芯断了,没墨水了),让孩子理解完成一个有效率的流程需要做怎样的准备工作,执行中要回避哪些无效动作,是否可以优化步骤。

这位爸爸是一位擅于思考的人,他的观点是正确的,ADHD缺乏“流程”概念,想一出是一出,做事没有那么详细的规划,所以在执行中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写作业“一气呵成”,事实是不断中断流程,这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关系,也与他们自己内心的缺乏时间观念有关,这一点,我们在陪伴苹果学习时也有感受,她并不清楚完成这项作业需要多少时间,有时嚷嚷作业多死了,其实都是错误的感受。

ADHD想取得高效率,就不得不适应这种“流程”,尽管他们内心抵触限制,但也不得不这样做,否则难以提高成绩。我们家长在内心制定这种“流程”时需要考虑孩子的实际,还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要责怪孩子为什么不能完成的结果,需要了解他们不能完成的原因,在注意力和情绪上存在哪些问题,读写障碍,逻辑思维,环境因素等都是需要认真查找原因,帮助孩子一步步适应严谨的“流程”。

短期内,可能有困难,但坚持下去就会有帮助,就像苹果小时候每次出远门,丢三落四,耽误时间找东找西,我们很生气,就批评她怎么这么乱,后来我们要求她做好出发前规划,给她准备了个小本本,列出需要带的所有东西,出门就方便多了,现在苹果长大后,还是坚持了这个习惯,每次都自觉地用一张纸迅速写下列表(现在改用手机了),也许她已经习惯了“流程”。

每个A娃都需要适应他们不喜欢的“流程”,家长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制定“流程”,更要帮助孩子克服执行“流程”的种种困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