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胸渗丸治疗渗出性胸膜炎

 虚竹怀远 2022-03-31

胸渗丸治疗渗出性胸膜炎

冯云,主治医师(山西省山阴县玉井煤矿职工医院)。

主治:渗出性胸膜炎,胸痛胸憋,咳嗽气短,伴有中等量到大量胸腔积液者。

处方:陈大戟4.5克,陈甘遂4.5克,苦葶苈15克,薤白头30克,浙贝母15克,白桔梗6克,白芥子15克,紫丹参30克,三七参15克。

用法

上药不加任何炮制,拣净杂质,筛净泥土碾细粉过箩,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每日版2次,每次服3克(病情重,体质壮实者可1日服3次),1周为1疗程。

疗效

治疗8例全部治愈。一般服药后20分钟至1小时,即觉患处有烧灼样感或者疼痛加剧,2至4小时觉腹中响,小便次数增加。3天后觉胸痛憋缓解,呼吸畅快,食欲增加,1~2周,最长3周胸腔积液即可吸收。

按语

渗出性胸膜炎祖国医学称为悬饮。认为此病是因水气(饮)在胸,阴气凝聚所致。早在汉代,对此病就有了明确的认识,如《金匮要略》冲记述的“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即是对本病症状的概括,张氏用十枣汤峻剂利水逐饮,是以驱邪为主,急治其标,笔者在此思想指导下,自制了胸渗丸方。方中采用大戟、甘遂、葶苈子驱逐水饮,泄胸水之苦急;白芥子、薤白、贝母辛苦开结,破饮利气,降逆化痰。渗出性胸膜炎胸水往往呈洗肉水样,说明有内出血倾向,故以丹参、三七参活血化瘀止血;桔梗升浮,为舟楫之药,引诸药入胸中直捣病所,故服药后出现局部烧灼感,是其效验之征。如患者面色晄白,易汗出脉虚无力或治疗中胸水吸收不快,为正气不足,宜用黄芪煎汁送服,可提高疗效。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