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连载:房屋的新生㈦

 新用户7160502v 2022-03-31

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小说连载】(续)

内容梗概

一场洪水,一个好端端的家从地平线上消失了。死里逃生的高祖父子,顽强地活着,在死亡线上挣扎……

奋斗的路上,母亲重病,父亲病故,房屋倒塌,兄弟失学……灾难接踵而至;战火纷飞,兵荒马乱,天灾连连,疫情肆虐,饿殍遍野……抗天灾,逃兵荒,打短工,与命运抗争,自强不息。一路坎坎坷坷,筚路蓝缕,从搭建茅棚藏身,到住进高楼大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依靠党的政策扶持,在奋进的路上前行!

房屋的新生

/朱学钊

(十七)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牢记着感恩,感恩!有了共产党才能有我的今天。我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同时,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老师把我拉上了讲台,我不能辜负老师的栽培。也不能对不起养育我、关心我的父老乡亲及家人。

我默默地念叨着:我既然投身于教育事业,就要对事业负责,对孩子们负责。我自感功底不如人,就要笨鸟早出林,勤学苦练,多寻求其他老师的帮助,不断提高自己。我把孩子丢给奶奶,把农活、家务事抛给了妻子,一心扑在教学上。我时刻鼓励自己,鞭策自己,一定要努力。别人行的,我一定也行。在教学中摸索着前进。

平时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上班比人早,下班比人迟。白天离不开学生,晚上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研究、准备次日的课程。已经优秀的学生我再给他吃"小锅饭“,使他优上加优,后进的学生则登门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九七五至一九八0年任小学毕业班语文、班主任。年年统考成绩全公社第一。有一年共去十名学生参加学习竞赛,人人获奖。全公社一等奖共六名,我班拿了五个。我多次获得公社的奖励,获得县政府表彰。

一九八0年建立马庄乡,筹建马庄中学。因校长一肩挑着中学与小学两个校长,我被派到马庄中学,分管教导、总务、财务工作。初建学校,没有办公室,没有宿舍,没有食堂,甚至连厕所也没有。我只好各项工作全面开花。上拨经费不足,下不让积资,各种建设都靠自己动手。校委会制订方案,拿出规划,从校长到教师,从员工到学生,一起动手。挖泥垒墙,建起两间办公室,两间教师宿舍,三间食堂,一座公共厕所,用土数千立方米。并且一举两得,顺带挖出一亩多地的鱼塘,常年吃到自己养的活鱼。后来,学校条件好了,逐步有了瓦房,我们又来拆土房,把拆的土又来建花坛,修环校路,平整校园。虽然说学生众多,可当时没有机械,全靠人工操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前二年,虽然我几乎从事着学校的全面工作,但我所担任的初一初二语文教学质量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每获成绩优秀奖。

  

一九八七年,我在完成马庄中学一百多间校舍建设后,被派到小学担任校长。当时,马庄中学不愿放走,在无法挽留的情况下,校长含泪道别。

我来到杜庄小学。学校虽小,五脏六腑俱全。我从校风、教风、学风抓起,亲自担任一门主科。我和教师们说,我们走到一起是缘分。我们没权没钱,但有师德。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定要以校为家,以学生为徒,为家长负责,并且要和一方百姓交朋友,搞好地方关系。

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毕业班升学率一直是百分之百。有一年我的三年级数学成绩人平99.5分。每次乡里举办的各类竞赛,我校必得第一名。学校考核年年优秀,我本人教学考核获五连冠的好成绩,乡里还颁发给我三连冠的荣誉证书。

每次演讲比赛,台下总是掌声不断,一片欢呼。在三河小学校长就职演讲中,乡党委书记参加了会议,深受他的好评。两套班子会议上,书记号召两套班子成员要向我学习说实话,办实事,胆大心细,敢想敢做的精神!

去三河小学任校长期间,在抓三风建设同时,注重环境建设,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起色。

我们争取到了江苏科技出版社的希望工程项目。出版社领导同志多次光临我校指导工作,给我校捐服装和电子产品等教学设备。出钱捐助我校上万册图书建立图书馆。我还带着学生代表参加了江苏电视台举办的图书颁奖典礼。

另外我们还协助三河村搞蔬菜基地,建蔬菜示范大棚两个,指导西红柿、大椒栽培,黄瓜嫁接技术,搞了棚外西瓜、花生种植方法示范园。由于蔬菜长势喜人,在三河蔬菜基地召开了全乡蔬菜现场会,推广三河蔬菜的种植经验。

总之小学几年是轰轰烈烈的几年,为全乡小学做了表率。

一九九六年,马庄中学总务主任缺位,我又回到中学操持旧务。

轻车熟路,后勤几条线进行了一系列地改革,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各自的分工职责。食堂、宿舍、商店、图书馆、财务、后勤服务小组工作有序进行。

学校的实验室、办公楼、三新一亮工程、四有工程、六有工程逐步完善,很快就有了起色。

许多事情我只能亲自动手,每天一身灰一身泥。同行开玩笑说:“会当干部手背手,不会当干部满身泥”你这干部总是“双手放在前,随时粗事缠”。

几年来,多次获县教育部门教育管理奖,后勤产业化奖。

总之,教育生涯四十年,走过青春雨季,踏过紫陌红尘,绽放过精彩的浪花,书写过感叹人生。多少次磨砺,多少次竞争,有殊荣有盛誉,电视台上亮过相,竞技场上留过名。双项考核连夺冠,政府表彰从不停。今生无悔,不辱使命。

 

(十八)

马庄中学初建时的校长叫韦曾裕,一生克勤克俭,反对花天酒地,从不奢侈浪费,即使是县文教育局长或其他领导来校检查工作,也是便饭接待。

一天教育局李局长、雍股长等几位领导人到我校检查工作,校长中午带到我家茅屋中吃便饭。而我为学校购买建筑材料未回。我的母亲八十多岁,她不管见到什么人都很随便说话。那天吃饭,她向不肯喝酒的局长们敬酒,诉苦抱怨:“我的儿子,好像没有这个家似的,整天看不到他的人影,老的小的从不过问。”

李局长劝慰我母亲一番。回校后对韦校长说:“你要多关心关心他。那么大年纪的老人向我诉苦。现在改革开放了,住草房的已经没有几家了,而他家还住着土围子。我想下次能坐在他的瓦房里陪老人家吃饭敬酒。”

局长走了。校长向我转达了局长的话。并问我是不是没钱,他可以借些给我。一个局长能这么关心这底层的职工,一个校长主动要借钱给我砌房,我非常感动!表态说:“等忙过学校基建,我就砌房,否则会不清不白。"可我还没有完成学校的基建任务,就离开马庄中学了。

当年暑假,我就筹备建房。一个亲戚将他家石头围墙送给我。我什么钱没花,只花点运费,夯实了六间屋的基础。一个承包窑厂的学生将砖头送到我家的建房工地,表态什么时候有钱就什么时候给钱。

那年暑假,夫妻俩带着十一二岁的两个儿子,除了每天四个小时辅导孩子学习外,其余的时间全部用来挖土垫地基。我们用小平车装土,两个小孩在后面推,为一条大路开凿了约二百米长的排水沟。就是这样,我们大约垫了二百平方米的地基。

瓦匠动工时,我们夫妻俩每天天不亮,就为房基四周抬满砖头等所需建筑材料,然后我上班,她上工。没有半年时间我们又砌了两间辅房,建了围墙,正式地住进了宽敞的深宅大院。

2000年,落实教师安居工程。每个教师给一个住宅,中层干部必须带头落实。而我砌房不久,经济尚未复原。教办划给我一套地宅,地基费按月从我工资扣除。我又找学生赊砖头,找亲戚担保,到水泥制品厂赊楼板,到沙厂赊黄沙。找学生的建筑施工队施工。又是半年时间,两手空空竖起了两间半的小别墅。当然我们又掉了一身肉一身皮。

如今我们好了,我们兄弟三人的孩子都出人头地了,融入了大城市,南京、上海、苏州、张家港、盱眙都有了我们的房子,我们住进了高楼大厦。(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