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匮乏,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写作的思文 2022-03-31

近期互联网裁员的消息,给不少人情绪震动,有的恐慌,有的隐忧,更多的是对自己未来的焦灼。

当,看见大段大段的文字,情绪被点燃的背后,无法笃定的人生又陷入了慌张,而最敏感的是,那些始终有匮乏感的朋友,因为裁员,失去信心和希望。

和朋友闲聊她的工作,也遭遇了瓶颈,生育与升职二选一,在人生的岔路口上,面临重大的选择,她的实力很强,但仍要面临一场变革,这是一场内在的自我调和,甚至是牺牲。

还好,已经做好了一定的准备,人间清醒,有备而发。

法华经的妙法只有一句话,善知识,莫向外求。

只有能领悟本自具足的人,才愿意在她真正感觉富足的心境下,接受变化,给予、付出,倘若是一个匮乏感的人,他只会关闭心门,或是被那种感觉拉扯,失去了对自己的真正判断。 

但凡向外界索取能量的状态,都可以称为匮乏。当一个人抱怨外界,希望别人认可自己的指责。当一个人总是想着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时候。

当一个人指责自己,觉得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时候……

渴望别人的肯定和赞美,为了索取那份认可而付出一切。

一旦自己付出的行动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匮乏感会更重。更重的匮乏感会带来攻击性,会认为别人不知感恩,自私。

因为自己无法给自己提供能量,必须找到可以及时提供能量的事物,因为太匮乏了,需要立刻得到满足。

为什么,我们会存在匮乏感?起初,我以为是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家教的森严,气氛严肃,爱说教的氛围和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使得一个人变得无法活泼,然而,逐渐开始了解,是内心的恐惧感,对权威的认同与内心真实冲突的割裂。

就是说,在那之前,我从未真正了解、认识自己。

即使读了再多的书,也没有看见根深蒂固的模式,我不是父母的影印机,他们是他们,我是我,即使最亲密的人,赞美或是否定我们,也只是他个人的见解。

我们的匮乏,一部分来源于那些认同的评价,当你知道你自己不是那个样子,灵魂就解脱了。

读毛姆的《人生的枷锁》,小菲利普因为畸形的脚,受到屈辱。后来,因为失去爱情,而丧失信心。

因而,他一直在追逐,为了寻求解脱,他放弃了考取神学院的机会,执意去海德堡读书,离开德国后,他去伦敦做了一年的会计学徒,在期间发现自己更向往艺术的生活,于是他前往巴黎学习艺术。

结果现实残酷地表明,他不适合艺术,于是他进入医学院,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医生。

最终,他摆脱了宗教束缚,放弃了迷茫的理想追求,脚踏实地的回归生活。

人之少年,很难对自己真正的了解,或自卑,或自负,但最终在追逐的路上,一点点明了,不匮乏的自我,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它不会对你有激烈的评判,自伤,你会平和、安详,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把别人的匮乏感,还给别人吧。

这是我想说的,人为什么会累,会失去能量的根源。

因为,我们中的一些人为别人的匮乏感在负担着,比如,一个人缺爱,于是无尽的索取、哭闹,而我们无法做到始终陪伴。

比如,一个人的认知里认定自己就是受伤者,不值得拥有,那么连神佛都无法拯救。再比如,他认为金钱至上,而无法体会精神的富足同样重要……

那么,请不必为他背负,每个人都有自己醒来的时间,当你发觉,有什么在向外追逐的时候,就知道,他的心无法落下来。而匮乏感是必然拥有的。

有句话这样说,你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呢?

如果,你没有荣誉,没有美貌,没有能力,几乎失去了外在的一切,你还会爱自己吗?

你会认为失去了“价值”而讨厌自己吗?

人的价值是自我定义的,存在就是价值,我就是价值,无条件的去爱这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许多人想要金钱、时间、爱情,一切富饶……殊不知只在表面上抓取。

而真相是,只有靠着背后的注意力、认知开放性、对生命的好奇和探索、内在力量感、爱的能力......才拥有了前面的一切。

疗愈了生命缺失的部分,我们就会变得坚韧而有力量,不匮乏,因为相信这一切都已经拥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