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手机的困难系列——主芯片(SOC)(作者:aircroft)

 白河baihe 2022-04-01

手机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个人装备之一了,为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节省了巨量的社会成本。

在可见的未来,手机在个人电子消费品中的地位无疑是王者。这含义着有巨大的需求量,处理得当市场将报之以巨利。实际上苹果公司以超2万亿美元的市值长期高居市值之首。

手机这个产品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本文先从硬件方面进行分析。

制栽之前,市场竞争的结果显示三大品牌胜出:华为、三星、苹果,其中苹果长期霸榜高端手机。三大品牌都有自主设计手机主芯片的共同点,这和传统PC市场把CPU、GPU、各式接口部件全部分工出去,主机厂只负责组装的模式背道而驰。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手机主芯片(简称SOC,整合CPU、GPU、相关接口等功能,下同)是手机里最重要的硬件,其功能、性能和能耗直接决定了整台手机的市场定位。所有品牌手机的更新换代都以采用新一代SOC为标志,有人会说拍照效果最重要,的确有的客户会把拍照效果放第一位,然而拍照效果怎么算是好,每个人的取舍并不一致,没有统一标准,最重要的是,拍照好坏,SOC也起着关键的作用。实际上整台手机的表现都得以SOC为基础。曾经被热捧的手机拍照评分榜DXOMARK,最近两年已经渐行渐远,热度大降(下图为百度指数的统计,3DMARK、BENCHEMARK都是对SOC的评分)。其主要原因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拍照效果已经接近,特别是旗舰手机,相同的成本之下拉不开差距,而SOC呢,一直以来都会放在各品牌旗舰手机宣传的首位。占据宣传首位说明SOC在觅量中的主导地位,实际上也只能是有怎么样的SOC就有怎么样的手机。

图片

(3DMARK、BENCHMARK、DXOMARK百度指数)

手机旗舰SOC的市场特点,其一是采用最顶尖的生产工艺,基本上是一年(最多两年)升级一代工艺,得益于最新工艺每代SOC性能都能提升20%-30%,功耗降低10%以上,相同性能花销更小的体积,这些对于体积小,使用电池,随身携带的消费品是重中之重;其二随着时间推移SOC的价格下降迅速,从刚上市的200-300美元,不到一年降至50美元,甚至10美元以下,还可能成为仓底货求人要,intel就发生过移动系例CPU卖不出去,当洋垃圾处理;其三由于采用最新的生产工艺,目前到了3nm节点,太精密,导致调产费用极高,高到intel都不接OEM单,只生产自家产品就算了,调产费用高,单批次大量就能显著降低成本。

这带出了手机SOC的关键局限,一年换代,价格随时间推移下降极快。也就是说对于手机SOC厂家来说,每代旗舰SOC只有一次觅量的机会,返单机会成本极高,因为降价太快了,很快就要面对下一代的竞争。而觅量成本最低的当然是各手机品牌商,他们长期直接面对消费者,对每台手机的总成本直接负责,手机品牌是主机厂的角色。主机厂觅到量,然后指挥供应链分工合作参与市场竞争,按住其他因素成本低的胜出。

市场存活着三种觅量模式:首先是苹果、华为的自主设计芯片交给代工厂生产;然后是小米、OPPO、VIVO的对外采购,供应商主要是高通和联发科(MTK);最后还有三星的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还对外采购,三星这个怪异的混合模式为分析带来了不少的干扰。

SOC的觅量过程就是其设计、定价过程,提供什么样的功能、性能和能耗都是在设计时决定的,这个工作放在品牌商企业之内还是分工出去?显然放在手机品牌商企业之内的模式胜出。那是因为分工出去的交易费用太高了,在高集成度一年换一代,基本上只能觅量一次的前提下,分工出去的困难多而且直接影响排产的稳定运行。

先以小米、OPPO、VIVO等和高通合作的模式为例,手机厂商和高通都在觅量,手机厂商把信息也就是需求提供给高通,高通加上自己的内容,归纳总结出一个结果作出下注的决定,成本由高通承担。前文提到过,品牌商觅量的成本是最低的,现在分工给了高通,换来了增产的利益是集单,但要付出交易费用上升的代价。交易费用体现在,品牌商不知道高通的决定对不对,不会一下子把量全压下去,会有一个下单量爬坡的过程,因为即使迟一个季度,旗舰SOC的进货价格可以是去掉了1/3;而高通也不会一下子备巨量的货,因为卖不出去是要自己负责的;这一来二去,给排产带来了干扰,觅对了的时候十几家一起抢高通的货,但高通也无货可供,有价无市,量上不去;觅错了的时候,进入更严重的恶性循环,高通想尽量清掉尾货不至于在下一代顶上后走向垃圾价,小米们同样怕现在这一代卖不出而不愿下单等下一代的到来。

华为、苹果在去掉相应的交易费用后,整个排产显得稳定太多了,作出决定后直接向台积电下足这一代SOC的量,觅对了就保证有预期的量供应,觅错了就用子品牌(华为是荣耀系列)或新旧两代同时销售(苹果自库克上台后采取这一策略)的办法来吃垃圾,应赚尽赚。

交易费用和SOC的集成度正相关,因为集成的功能越多觅量的交易费用越高,除此之外一方面和换代速度正相关,另一方面和SOC售价正相关。也就是说在旗舰芯片上市初段表现突出,在低端芯片上敏感度下降。这就是小米们还有立足之地的原因,在低端市场随着交易费用下降,分工集单的成本优势能体现出来,当然了利润率是没办法和高端市场比了。也解释了OPPO、VIVO初入市场时的英明。OV初期甚至是现在都很少大力推最新一代旗舰芯片,很多技术男都看不起OV,因为初期OV都用次旗舰的芯片卖稍低于旗舰的价格,在技术男看来这是不道德的,但这恰恰是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尽量使排产稳定的办法。华为呢?一直被吐嘈性价比不高,但相对高端的定位和定价一直不变,很明显华为清楚知道手握自主设计的SOC应该怎么应对。

想用华为、苹果、高通向代工厂的单次下单量验证一下,但这些似乎是商业秘密,没有正式的渠道可查。经常能看到的报道是,华为或苹果直接向台积电下单1-2亿片占满台积电某条最新工艺线本年余下的产能,高通则没有关的报道。为了更严谨,我们换一个办法验证,发展到现在,台积电在工艺和代工份额上都领先于主要对手三星,特别是代工份额超50%,三星只有不到20%,也就是说台积电比三星有更强的选择客户的能力,台积电作出了留下华为、苹果,放高通去三星的决定,这验证了高通的订单成本比华为、苹果的高。表面上看高通的量不少,实则不好做,台积电聪明的让给了三星。而高通和三星的组合已经连续两代高通旗舰SOC翻车了(高通骁龙888和8GEN1都在功耗控制出现问题),导致2021年MTK在手机SOC上成功超越了高通,华为在台积电的产能空出后,高通就迫不及待的来抢了。

三星呢?霸榜手机品牌销量榜十年以上了,而它采用的又是什么都干的混合模式,是否推翻了自主设计SOC更优的假说?正因为三星用的是混合模式,在没有三星详细的内部数据之前,三星是什么都推翻不了的。三星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里的租值是雄厚的,CPU、内存、显示屏都能生产,是所有手机品牌里唯一一家,这里那里占点便宜,对我们的分析都是干扰。确实网上也查不到三星每年实际使用自家SOC和外购SOC的比例。幸好三星还是留了破绽,那就是从2016年开始三星走定制CPU的路线,用自研的“猫鼬“核心代替ARM的公版核心,而且一直不太成功,到2020年放弃自研的“猫鼬“核心。既然是不成功,那么这几年一定是自研CPU的采用比例下降。下图是2011年到2020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前10的统计图,明显看到2016-2020在全球手机总量增加的情况下,三星出货量反而逐年下降,大有被华为超越的趋势。华为虽然在2019年开始被制裁,但增长明显,要不是2020直接被下杀招,超越三星已是必然(实际上2020第一季度完成了登顶)。

图片

那么是否可以推断一下手机市场的未来?按住一些因素是可以的,只要手机还是紧跟最新的科技,SOC一直追求更高的集成度最新的工艺,那么品牌自主设计CPU模式将保持领先。但是,若有朝一日手机发展到达了技术瓶颈,不再需要最新的技术、工艺和更高的集成度,那么和PC类似的wintel模式会再次跑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