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步步惊心做教学设计,处处品味成教学素材——听王彩琴教授直播课实录有感

 谷哥说英语 2022-04-01


人的认知有五重境界。

第一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重: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重:知道自己知道。

第五重: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叫“无知”。

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叫“自知”。

不知道自己知道,这叫“盲知”。

知道自己知道,这叫“真知”。

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这叫“无知之知”。

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

34800--10:30,我非常有幸受邀旁听了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彩琴教授(以下称为“彩琴老师”)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上的案例分析课。本次课选用的实际教学案例学习强国202025日推送的郑州一中曹晓洁老师的课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模块1第三单元Travel JournalWarming-up and Reading. 

150分钟的课程在不知不觉中飞逝,令人回味悠长叹为观止。既折服于彩琴老师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又叹服其润物无声、大象无形的教育情怀。特别是彩琴老师课堂中信手拈来的教学素材,总是那么富有生活气息,让人时有醍醐灌顶,大彻大悟之感。

彩琴老师首先从教学大纲介绍切入课堂教学,启悟思考。接着,结合自己多年的心路历程,从备课的首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教师备课Warming up部分时需要重点思考的两个问题:

 

接下来,结合游记的三要素,彩琴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和汇总了游记类文本解读的角度和方法。她特别提出要抓住游记作者的所至、所见、所感,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守住魂,护好腰,保血肉,步步惊心,步步用心,步步藏思、处处留意。

 

教学设计的主线设计角度:骨骼,血肉,灵魂

 

彩琴老师认为:教学设计时要“顾头顾尾”、“瞻前顾后”,即处理“读前”活动时要考虑“读后”。 

 

问题设置的出发点:从教师的角度思考还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

 

彩琴老师特别提到了前置学习:问题驱动的前提和必彩琴老师认为教师的导向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的指导要到底(从头至尾),到位(有始有终)。在备课中要实现人本互动(人-文本 )、人机互动(人-网络)。彩琴老师也就词汇、语法在阅读中的处理给出了具体建议:不要在阅读中过多处理词汇和语法免得把阅读课上成词汇课语法课。词汇和语法处理的基本原则取决于其是否影响学生理解语篇影响学生抓住文本主线如果一定要处理教师尽量引导学生进行基于语篇语境猜测和理解词意与语法的表意功能。

 

彩琴老师强调:不解读文本的教师没有资格直接进入教学设计!而文本解读(text analysis or discourse analysis)既要有课程层面的思考,又要立足于教学层面(宏观,中观、微观)。无论是中观层面是微观层面的教学设计,都要求教师在具体设计中要做“四有”:有格局有视野有情怀有担当。

     在介绍文本解读时,彩琴老师带领大家阅读了杭州师范大学王崧舟教授著作中对细读文本的建议。王崧舟教授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还有独立面对教学文本的勇气和能力吗?并从八个方面提出细读文本的实操:1、直面文本:首先读;直接读;专注读;2、字斟句酌:不放过字、词、句、标点;3、感同身受:出生入死;4、比较品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5、语言擦亮: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6、想象还原:打开生命,抱有那种黛玉进贾府式的敏感和警觉;7、寻找缝隙:搭桥,支架策略;在无疑处生疑;8、开掘意蕴:字里行间。教师解读文本时,要有全然进入的“黛玉式”的敏感和警觉;无论采取何种姿态进入文本,要意识到细读文本就是在读自己、读生活,读人生,读社会。细读文本就是从读自己开始,到读到自己结束。

课程改革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课堂,课堂中的问题、教材问题、教法问题”。教材要解决的是方向问题(教师对于教材的内容的处理);教法要解决的问题则是方法问题(教师处理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下图是彩琴老师认为非常精彩的的一段话:

 

在谈到教材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时彩琴老师用了生活化的比方:如果我们把教材文本比作餐馆提供的套餐,把教师比作餐馆的服务员那么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有以下方法

 

    彩琴老师建议大家要先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包括课文后面的活动、练习等。比如:课文后面的Comprehending中的活动1,前五道题就能帮助同学们有效预测课文内容,完全可以用于Pre-reading,这就是“调序(reorder)

 

  Comprehending中的活动2和活动3,同样值得老师考虑是否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彩琴老师与大家交流说:绝大多数教师都采用PWP的阅读模式处理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但是不少教师并没有认真思考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三个环节的真实目的,以及与目的相一致的活动设计等。

 

    彩琴老师还与大家交流了“图式理论”,并就这篇文本与大家分析哪些内容需要占用课堂时间与同学们共同探究,哪些内容是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的。

最后彩琴老师又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引领大家思考

怎样把课文的语篇文本特点(游记)和内容新乡市(河南师范大学所在的城市)的旅游景点或者各自家乡的旅游景点等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活动?能否考虑为穿过师大东西校区的卫河设计一份徒步旅游的小册子?能否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一次全家人的本地游?等。这些思路有效激活了大家的设计灵感,让大家真真切切地意识到英语教学设计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由此对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解读。彩琴老师说,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融通,引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讲河南好故事讲好河南故事让河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河南

最后借用彩琴老师的学生在学习日志里的话:How time flies! 这句话用到王老师的课堂上再合适不过往往是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因为王老师的课不会让人觉得枯燥、无聊;相反,她总能将语言知识和生动活泼的例子结合在一起,对课件上每句话的解读都有着自己深刻独到的观点和丰富的拓展,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如果喜欢,辛苦点击一下文末右下角的“在看”。感谢

跟着主席学写英语书信

跟着主席学写英语书信(基础提升)

跟着主席学写英语书信(能力强化)

跟着主席学写英语书信(阅读拓展)

读中国日报 学写英语书信(实践迁移)

读中国日报,学英语书信(内化应用)

读中国日报,写英语书信(超越梦想)

为什么要背英语?

听禹海军老师论英语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七选五解题方法+技巧

如何打造“登山型”课程--第一季 完形填空(上)

如何打造“登山型”课程--第一季 完形填空(中)

如何打造“登山型”课程--第一季 完形填空(下)

也说为什么要学英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