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战马 一号坦克——从二战军事模型封绘中了解历史德国篇1。

 fairyfail 2022-04-02

本文图片将全部采用写者从国外各模型网站收集的高清封绘或是彩图等,希望能给为大家熟知的黑白历史增添一幅新的画卷。

Pz.Kpfw.I Ausf.A

Pz.Kpfw.I Ausf.B

Pz.Kpfw.I Ausf.B Abwurfvorrichtung
工程部队型

PzKpfw I 型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利用PzKpfw I 型坦克训练了成千上万名高素质坦克乘员。I型坦克的研制经验也为德国发展以后的坦克奠定了基础。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I型坦克作为德军入侵波兰的主力装备之一,将闪击战这一崭新的作战样式推上战争舞台。总之,I型坦克对于德军装甲部队的崛起和壮大,可谓是立下了头功。


Kl.Pz.Bf.Wg.
德国装甲指挥参谋车型


Pz.Kpfw.I Ausf.A
正在前进的北非军团A型一号战车

  研制经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根据《凡尔赛和约》第171条的规定,德国不得拥有坦克。然而,对德国的束缚和制裁反而促进了德军机械化部队的发展。禁止德国制造坦克,德国人就先从轮式装甲车和坦克底盘的研制上起步;不允许德国建立坦克部队,德军就用汽车等制成模型坦克进行训练和研究。1931和1932年,德国陆军部军械局下令开发一种造价低廉、能立即生产的过渡型坦克,提供给部队进行训练。几家公司的设计结果都十分相似,军方只选中了克虏伯公司设计的LKA1底盘,为了保密,称其为“农业拖拉机”,简称Las。1933年夏天,克虏伯公司对其作了一些改进,在底盘上安装了戴姆勒-奔驰公司设计的上部结构和炮塔。1934年4月将改进过的LKA2型正式命名为PzKpfw I A坦克,车型编号为101,并于7月开始正式生产。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公开研制坦克和扩军,克虏伯公司和戴姆勒公司又将该坦克的风冷汽油机换装为100马力的水冷汽油机,车体相应加长430毫米,并改进了行动装置的结构。改进后的坦克称为PzKpfw I B 型,一直生产到1937年6月。I A和I B型坦克的总产量达2000辆以上。 

  该坦克于1934~1941年在德军服役。中国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也购买了10辆。此外,还有少量被输出到芬兰、克罗地亚和匈牙利。

Pz.Kpfw.I Ausf.A Modified Version在欧洲作战的A型改进型号
Sd.Kfz.101 panzer I Ausf.A小巧的一号战车发动机正在被检查发动机
Pz.Kpfw. IA mod.Breda A型西班牙改进版本
二战前的西班牙内战成为了各国检验武器的试验场

  结构性能

PzKpfw I 型坦克是一种轻型的双人坦克。装有2挺MG34式7.92毫米机枪的炮塔偏置于车体上方右侧,以便于驾驶员从其左侧舱门进出。车长负责操作机枪,他通过炮塔顶部的大舱口进人车内。车上的舱门关闭时,视界极其有限,因此车长一般呈立姿,把上半身暴露在车外。炮塔和车体上分别有5个和6个观察孔,便于观察。A型发动机功率小,B型改为“马巴赫”6缸直列水冷式发动机。变速箱是应急生产的标谁民用产品,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主动轮前置,A型有4对负重轮、1对诱导轮和3对托带轮,诱导轮接地负重。最前面的负重轮由1个弹簧和液压筒式减震器减震,其他负重轮和诱导轮成对地安装在一起,由1根钢梁支撑的减震弹簧来减震。B型的底盘比A型略长,并增加了1对托带轮和1对负重轮,诱导轮不再负重而离地升高。装甲最薄处为7毫米,最厚处为13毫米,常见有许多开口、裂缝和焊缝,所有这些都降低了车体的强度而易被毁伤。

采用PzKpfw I 型坦克底盘的变型车有:指挥坦克、I型坦克歼击车、装甲爆破车、I型自行高炮和150毫米火炮运载车等。

Munitionsschlep I T-IA弹药运输车型
panzerkampfwagen I Ausf. F (Pz.Kpfw.I Ausf.F)十分著名的1号F型也被称为VK 1801,尽管它是1号轻型坦克的改进型。但几乎是一台全新的机器,1938年至1939年设计,用于突破前线重点防御区。作为轻型坦克正面防御性能却达到重型坦克的标准!
 Pz.Kpfw. I Ausf. В著名封绘作者老沃笔下的1号B型坦克。

运用简历

1934年春,德军将没有炮塔的“农业拖拉机”装备给刚组建的装甲团,进行了首次演习。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时,I 型坦克首次参加作战。48辆坦克装备给“秃鹰军团”的第88坦克营,获得了坦克部队作战的丰富经验。1938年,希特勒对莱茵河东岸、奥地利、苏台德区和波西米亚等地区的吞并过程中, I 型坦克都起到了先锋作用。1939年9~10月,德军闪击波兰时,有973辆 I 型坦克参战,发挥了重要作用。1940年,有554辆 I 型坦克参加了闪击西欧的作战。以后又在非洲、希腊、巴尔干半岛甚至还在苏联参加过战斗。由于其性能上的先天不足,在战争中大量被击毁,因而到1941年便逐渐退出一线部队。应当指出的是, I 型坦克之所以能在二战初期取得了出色的战绩,主要是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装甲战术和敌方军事思想落后、训练不足、指挥失算和缺乏反坦克兵器等因素所致。

Pz.Kpfw. I mit Abwurfvorrichtung 1号坦克的工兵改进型,坦克后部安装了一个特殊的吊杆,吊杆末端安装了一个装有50公斤炸药的箱子。这些车辆主要服役与西线摧毁混凝土防御工事用。
PzKpfw I Ausf C 作为装甲部队问路石的一号坦克A、B型在参加过波兰战役后就已过时,它被改造成各种变型车。此为加强火力的C型。
ohne Aufbau 无上层建筑的改进型号主要被用来训练和试验所用。
Leichte (Funk) Pz.Kpfw.I Ausf.A  无机枪塔的A型
Pz.Bef.Wg. I 指挥官车型 这款指挥车构成了早期德军装甲师重要的通信链,并使得德国装甲指挥官可比他国坦克部队的传统旗语指挥更多坦克。
Sturmpanzer I Bison (Sd.Kfz.101) - 150mm sIG 33 gun carrier 自行火炮,装备150mm slG 33 L/11.4重型火炮,采用一号坦克B型的底盘。乘员三人,仅由前部一个10毫米的装甲构成的护盾保护,上方和后面都没有装甲。仅在1940年2月由Alkett改装了38辆,参加过法国、巴尔干和苏联战场的战斗。这是当时第一种自行火炮。
panzerJager I 德军首辆坦克歼击车便是以1号为底盘而研制
German Flakpanzer IA
加装Flak 38用于防空的型号。

二战德国一号坦克型号大全——高清彩图欣赏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