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世愈浅,性情愈真

 读原著 2022-04-02

很旧以前,我忘记了是在哪一本书上,曾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少年忽然想学写作,便去问一位写作大家写作有什么秘诀,本以为他会告诉自己一大通写作理论和方法,岂料,最后只等来一句:“你要是真想学,真喜欢写作,你完全不必向外求,仅凭你天生即有的真就可以写出伟大作品来。真的心,抒真的情,写真的事,就这么简单。”少年后来果然凭此道把自己修成了一位大作家。

第一次读这个故事时,我还不怎么信的,后来到我自己去亲身写作时,我信了。有些东西,真的不用等到年老稳练,不必非要阅尽沧桑,更也无需待到博览完群书,或是于烈火中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凤凰涅槃后才可去做,才可去创造,才可去醒悟,等到一切条件都成熟了反而没什么意思了。拿写作来说,年少有一颗至诚的心,赤子之心,有真性情,这种没经污染,不识愁苦的纯天然灵性本身所发出的任何生命感发,一旦自然呈现出来反而更精更诚,更能动人。写《滕王阁序》时的王勃,《千里江山图》问世时的王希孟,他们都是自古俊杰出少年的绝好见证。

但有人会问,年少者那么多,可最终大有创造的却甚少,这又是为何?答案是:大多少年早都是提前失了真的,他们多早熟,过快地失去真性情,一天之中,他们极真的时候少,活成大人们要求的役心状态时候多。

事实上,这个世上,阅历丰厚的,大多数到最后不是变成了守财奴就是人精,其身上哪里有什么值得让人尊敬的东西!而阅世浅的,大多不是活成了安于小圈子,小日子的平庸小辈,就是变成了对一切都没有敬畏,习惯于无知妄行的恣睢之徒。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真正活到“生如夏花般绚烂,心如日月般明亮”的境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曾列举过这两类人中的悉数几个典型例子: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