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

 读原著 2022-04-02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

  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程颐与哥哥程颢同为理学大家,人称“二程”,但弟弟的寿命比哥哥长20多年,因此二程弟子中的大多数学生为程颐的学生。程颐、程颢两兄弟的直传弟子很多,较有名的有80余人,大多有史可査,其中昌大临、杨时、谢良佐、游酢被称为“程门四先生”。

   有一天,杨时和游酢前来拜见程颐,在窗外看到老师在屋里打坐。他俩不忍心惊扰老师,就静静地站在门外等他醒来。可天上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仍一直站在雪中。等程颐醒来后,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厚了。这时,杨时和游酢才踏着一尺深的积雪走进去。后来杨时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学者,这件事也被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传为学界佳话,由此演变成成语“程门立雪”。

   庄子曾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这就是在讲,不真诚是无法打动别人的,勉强装出来的一切都是违和的。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孟子自己也讲,“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任何人做任何事,没有一份精诚,绝对是无法做到止于至善的。而对于弟子向先生学习,你可以什么都不带,但绝不能没有一颗诚心,就像孔子的弟子们仅仅以一个束脩之礼就能去圣门之下学习,孔子看重的自然也是他们来学习的诚心。

   公都子说:“滕更在您门下学习时,似乎是属于要以礼相待的人,然而您却不回答他的问题,为什么呢?”

   孟子说:“倚仗地位来发问,倚仗才能来发问,倚仗年长来发问,倚仗有功劳来发问,倚仗老交情来发问,都是我不愿回答的。滕更占了其中的两条。”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

  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