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臣所言与不明臣所言》

 野之老 2022-04-03

这是韩非的观点:所谓“明臣所言”,指的是国君能够洞察臣子的言论而知人善任;而所谓的“不明臣所言”,则指的是国君不能洞察臣子们的言论,故而不能知人善任。总之,韩非认为,一个国君能否做到“明臣所言”,这是衡量一国之君是否贤明的重要指标。

关于此,韩非论述道:“为人主者,诚明于臣之所言,则虽弋驰骋,撞钟舞女,国犹且存也;不明臣之所言,虽节俭勤劳,布衣恶食,国犹自亡也。赵之先君敬侯,不修德行,而好纵欲,适身体之所安,耳目之所乐,冬日弋,夏浮淫,为长夜,数日不废御觞,不能饮者以筒灌其口,进退不肃、应对不恭者斩于前。故居处饮食如此其不节也。制刑杀戮如此其无度也,然敬侯享国数十年,兵不顿于敌国,地不亏于四邻,内无君臣百官之乱,外无诸侯邻国之患,明于所以任臣也。燕君子哙,邵公之后也,地方数千里,持戟数十万,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内不堙污池台榭,外不弋田猎,又亲操耒耨以修畎亩。子哙之苦身以忧民如此其甚也,虽古之所谓圣王明君者,其勤身而忧世不甚于此矣。然而子哙身死国亡,夺于子之,而天下笑之。此其何故也?不明乎所以任臣也。”

韩非这段论述翻译过来大意是说:大凡那些做君主的,假如真能洞察臣子们的言论,那么他即使打猎骑马,沉溺女乐酒色,国家也还是可保全的;但假如他们不能洞察臣子们的言论,则即使身为一国之君的他再节俭勤劳,布衣粗食,其国家仍是要灭亡的。比如赵国的前代君主敬侯,不修个人德行,整天喜欢尽情享乐,满足于身体安适及耳目快乐;冬天射箭打猎,夏天泛舟游玩;不分昼夜地饮酒,一连几天都不放下酒杯,不会喝酒就用竹筒对着嘴巴往里灌;对那些进退不严肃、回答问题不恭敬的大臣,动不动就在席前将其杀死。还有,个人起居饮食习惯没有节制,处罚杀戮没有标准等。但就是这样,敬侯却在位几十年,军队不曾被敌国挫败,土地不曾被四邻侵占;内部没有群臣百官闹事,外部没有邻国侵略的祸患。所有这些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他懂得如何任用臣子啊!相反的例子:比如燕王哙,他是召公爽的后裔,拥有方圆几千里国土,几十万士兵。他不沉洒于女色,不听妙音佳乐,在宫内不兴建深池高台,在宫外不但不射箭打猎,而且还亲自拿着农具来整治田地。总之,这位燕王子哙甘受劳苦来为民操心,竟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即使古代所说的圣王明君,他们在不辞辛劳为国操心方面,也是不会比子哙在上的!但最后子哙却身死国亡,落了个君位被子之篡夺,自身被天下人耻笑的可悲下场。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燕王子哙不懂得如何任用臣子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