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尔及利亚内战始末

 9tx22v工人 2022-04-03

阿尔及利亚位于北非,原为法属殖民地。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人开展全国性的武装斗争,终于在1962年取得胜利,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到80年代初,经济出现诸如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管理不善等问题。另外,政治上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贪污腐败现象。

文章图片1

1989年3月,在国内外形势影响下,阿尔及利亚开始实行以多党制为中心的政治改革,各种思潮和政党应运而生。原来处于地下状态或在国外活动的各种政治势力先后成为合法组织,堂而皇之地登上社会政治舞台。在涌现出的各种政党中,伊斯兰拯救阵线是其中之一,它很快发展成为同执政党分庭抗礼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伊斯兰拯救阵线鼓吹政教合一,其政治目标是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公然反对世俗政治,提出不要宪法、不要法律,《古兰经》主宰一切的口号,带有明显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色彩。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在民族解放阵线党一党专政时期,尽管实行了政教分离,但伊斯兰教由于在民族独立运动的作用,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千上万的清真寺拔地而起,这些清真寺成为穆斯林日常活动的中心。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阿政局动荡之时,伊斯兰教很快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替代,清真寺则成为宗教政治反对派最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伊斯兰拯救阵线以清真寺为据点,以开展宗教活动为形式,宣传自己的主张。许多民众因为原教旨主义有着廉洁的名声而被吸引过去,而年轻人即便没有参加原教旨主义组织,也十分憎恨现政权的所作所为。因而,伊斯兰拯救阵线一出现,便在阿社会中得到广泛的欢迎,其影响和势力不断扩大。

伊阵自成立之日起就踌躇满志地想夺取政权。1990年6月,阿尔及利亚举行独立后首次多党派市镇选举,由1350万选民直接参加全国48个选区1539个地方议会的选举。伊朗全力投入选举,出人预料地在32个选区835个议会中获胜,基本上控制了地方议会的权力。而“民阵”仅在14个选区460多个市镇议会中领先,名列第二。为遏制伊阵,民阵政府特修改选举法,将一轮多数选举制改为两轮单一选举制。即便这样,仍然阻止不了伊朗在选举中获胜的可能。

1992年1月11日,沙德利·本·杰迪德总统引咎辞职,军方迅速介入。军队开进首都控制了主要街道和总统府、政府大楼等要害部门。沙德利辞职表面上出于无奈,实际上就是要阻止伊阵上台。沙德利本人就说过:“请把我的辞职看作是我为国家稳定做出的贡献。”阿尔及利亚高级官员也承认沙德利此举是摆脱伊阵执政“代价最小的办法”。伊斯兰拯救阵线认为,沙德利的辞职是军方策划的一次反对伊斯兰的政变。1月14日,以布迪亚夫将军为首的五人组成“最高国务委员会”接管政权,宣布第一轮选举结果无效,取消原定于1月16日举行的第二轮选举。同时下令禁止举行反政府集会和游行,宣布取缔伊斯兰拯救阵线,逮捕了一批伊斯兰拯救阵线的领导人,并在沙漠修建监狱,关押被逮捕的伊斯兰拯救阵线成员。

伊斯兰拯救阵线不甘心就这样失去可能到手的政权,对政府的政策做出强烈反应。他们发表声明,声称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无权取消大选和发布决议。伊阵主席哈沙尼警告当局不要阻挠人民的选举,伊阵也不会善罢甘休。1991年5月,阿伊斯兰拯救阵线宣布发动起义,与政府武装对抗。

1992年,阿尔及利亚政府又做出解散议会、中止立法选举的决定。伊斯兰拯救阵线继续坚持与政府对抗的立场,他们不顾当局的禁令,利用穆斯林的祷告日再次举行反当局的集会和示威游行。该阵线的成员及其支持者在首都阿尔及尔的主要路段上设置街垒路障,并用石块砖头等与军警发生对峙和冲突。阿军方加强警戒,仅在阿尔及尔就部署了1.5万人的部队。荷枪实弹、头戴面具的军人巡逻队在各大城市随处可见。双方发生交火。在相互厮杀中,双方除了枪击和刀刺以外,所惯用的杀人手法几乎如出一辙:都喜欢用锋利的匕首割断对手的喉咙,然后弃尸街头。阿冲突迅速升级,蔓延至全国10余个主要城市,造成数十万人死亡、近千人受伤。

为不致使冲突进一步恶化,阿政府成立了全国对话委员会,积极进行缓和冲突、寻求和解的努力。1992年初,该委员会筹备并主持召开了全国协商大会,旨在寻求摆脱政治危机的途径。然而,由于当时政教矛盾相当尖锐,协商大会没有召集到足够有效的党派来共商国家大事,也没有按原计划选出接替于1月31日到期的最高国务委员会的国家元首。为了避免国家出现权力真空,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任命原国防部长泽鲁阿勒将军为任期三年的“过渡时期”总统兼国防部长。

泽鲁阿勒上台后,遂提出在继续致力于结束恐怖主义的同时,优先考虑政治解决阿尔及利亚危机,主张“毫无例外地与所有放弃暴力的政党进行合作”。他曾到监狱里与被监禁的伊斯兰拯救阵线领导人谈判,希望伊斯兰放弃暴力。

然而,政府的努力收效甚微。暴力行动有增无减,恐怖活动不断发生。极端分子攻击目标从保安部队扩大到支持当局的知识分子、著名人士和普通百姓。至1992年,已有3000多人死于非命,其中包括最高国务委员会主席布迪亚夫和前总理梅尔巴等军政要人。他们还将矛头对准外国公民和驻阿外交官,1993年就有70名外国人被暗杀。

1994年8月8日,泽鲁阿勒总统向各反对党派发出邀请,呼吁通过对话结束流血冲突。当时,被邀请的8个政党中有6个赞成伊阵参加对话,另2个政党则表示反对。8月21日,8个主要反对党中的5个与当局进行了会晤,讨论如何让伊朗参加对话的问题。泽鲁阿勒总统建议反对党帮助政府劝说伊阵领导人接受对话,并释放了部分被关押的伊阵主要领导人,以便为对话创造条件。但伊阵领导人坚持以释放全部伊阵领导人和恢复伊阵合法地位作为其参加对话的先决条件。

另一方面,在针对当局的斗争策略问题上,在阿原教旨主义组织内部也出现很大的分歧,进而发生冲突。极端的“伊斯兰武装组织”称那些想同当局对话的伊斯兰领导人是“叛教者”,对他们应处以极刑。伊阵内部的激进势力迅速占上风,伊阵高层领导人中有4人先后宣布脱离伊阵,归顺伊斯兰武装组织。他们公开表示要从政治斗争转为武装斗争。8月26日,伊斯兰武装组织宣布成立伊斯兰政府,并发表声明称,他们不会同阿政府实行“停火”,也不谋求同当局谈判。9月26日,伊斯兰武装组织在与保安部队的交火中,其领导人谢里夫·古斯米被打死。伊斯兰武装组织此后制造了多起针对泽鲁阿勒总统的恐怖活动。

从11月开始,双方的武装对抗进一步升级。11月1日,极端分子利用阿举行纪念反法独立战争40周年活动之际,接连制造两起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次日,阿尔及尔军区司令贾卢勒上校在一次军事行动中被杀身亡。此后,保安部队宣布对伊斯兰武装组织“全面开战”。据官方统计,整个1994年约有2000名原教旨主义者被打死。“伊斯兰拯救阵线”武装组织则实施恐怖活动。12月24日,法航班机在阿尔及尔机场被4名伊朗恐怖分子劫持,劫机事件历时54小时才得以解决。

阿政局的变化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伊朗希望伊朗能够取得胜利,在阿建立一个伊斯兰政权。但大多数国家则对阿的前途表示不安。美欧等西方国家不希望在阿尔及利亚再出现一个类似伊朗式的伊斯兰政权,他们不想让阿阵上台执政。在阿尔及利亚政局动荡之时,出现军人干预政治,这一做法与美欧大国在该地区一贯鼓吹民主、自由、人权,力促多党制的主张背道而驰,但西方国家并未表示强烈谴责或采取制裁行动,只是做了点儿官样文章,口头上批评几句而已。西方大国在阿有自己的利益,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都不同程度地依赖阿尔及利亚输出的天然气。因此,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决定了它们的态度和立场。

1995年2月,法国总统密特朗建议欧洲联盟组织召开关于阿尔及利亚问题的会议,帮助恢复阿的正常秩序。但此举遭到阿政府的断然拒绝,并认为这是对阿内政的干涉。阿外交部紧急约见法国大使,要求对密特朗总统的讲话做出解释。8日,密特朗提出对阿三项行动的准则。法国希望阿通过对话谋求问题的解决,并认为问题最终要由阿尔及利亚人自己来解决。

法阿外交危机才得到缓解。与此同时,反对派也要求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1995年1月13日,8个反对党在罗马达成一项政治解决危机的共同纲领,其主要内容有:呼吁政府举行谈判,停止敌对行动,以免爆发内战,召开全国会议等。一些西方国家予以赞成,但遭阿政府拒绝。

不过,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对话并没有停止。在广泛对话的基础上,1996年9月通过《全国和解政纲》,使各党派和群众团体就反对暴力恐怖活动问题达成共识,取得行动上的一致和舆论上的主动。

经过8年,在政府各项政策的措施的感召和影响下,“伊阵”内部发生了某些新的变化。1997年8月21日,应泽鲁阿勒总统的邀请,阿8大政党讨论是否让“伊阵”参与对话的问题,其中6党支持,两党反对。随后,“伊阵”领导人与当局接触并举行谈判,提出了包括允许被关押和流亡在外的“伊阵”领导人自由见面,以及让“伊阵”支持的“战士们”参加谈判等诸多条件。不久,伊朗领导人阿巴西·迈达尼等被有条件释放。

尽管泽鲁阿勒总统对伊斯兰拯救阵线采取了温和的立场,并释放了伊斯兰拯救阵线被关押的领导人,但他对伊斯兰武装组织态度仍十分强硬,甚至用军队对这些组织进行镇压。

1999年,阿尔及利亚举行总统选举,在布迈丁执政时期(1965~1978年)就担任外长的布特弗利卡当选为总统,一些政治专家认为,布特弗利卡当选总统是阿尔及利亚政治的转折点。他上台后即实行政治和解和武力打击并重的政策。布特弗利卡一手严厉打击极端势力,一手推行民族和解政策,逐步恢复了阿境内的稳定与安全。9月,他提出民族和解建议,对伊斯兰武装组织施行大赦,规定没有被指控屠杀无辜的游击队员,只要放下武器,都将得到大赦。后政府又与伊斯兰拯救阵线武装组织签署互不敌视的协约,这一协约对恢复阿尔及利亚和平,维护该国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一些伊斯兰极端组织仍坚持与政府进行武装斗争,并在各地从事反对政府的游击活动,从而使阿尔及利亚局势再次陷入危机。对于布特弗利卡而言,如何协调军方与各政党之间的关系事关阿民主化的进程。

由于伊斯兰拯救阵线参加了阿富汗战争,在阿富汗战争结束后,大量伊斯兰圣战组织成员从阿富汗战场归来,表明伊斯兰拯救阵线路线的偏差,2001年之后他们受到国际社会反恐的压力。另外,在政府的打压下,伊斯兰拯救阵线被迫做出调整。2004年1月15日,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拯救阵线领导人阿巴西·迈达尼呼吁阿国内各派力量停止暴力活动,并在全国实行大赦。

2008年11月原宪法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一届,为了给阿齐兹·布特弗利卡连任扫清障碍,阿尔及利亚议会两院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取消总统任期限制的宪法修正案,从而使布特弗利卡得以第三次当上总统,2014年第四次当选总统,在争议的选举中获得82%以上的选票。长期担任总统的布特弗利卡2013年中风后很少公开露面。2019年,在布特弗利卡公开声明竞选连任后,阿尔及利亚民众展开了大规模的抗议游行。在民众和部队总参谋长艾哈迈德·盖德·萨拉赫等的压力下,布特弗利卡宣布辞职。

文章图片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