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窗回忆见沧桑

 丁东小群 2022-04-04

不久前,大学同学张世满发起了一次征文活动,主题是“我的大学我的班”。同学们踊跃响应,已经写出几十篇,张世满每天在微信群里展示一篇,我读来心潮起伏,也写了一篇,《高考琐忆》是其中的一节。

“我的大学”是山西大学,“我的班”是历史系77级。入校时,年长者31岁,年少者18岁。45年过去,除了刘克敏、杨朝军、范仲康、马满存、徐庆轩、王兴尧几位辞世,其余均陆续步入退休一族。人过花甲,回忆青春,别有一番滋味。大家不约而同,都把笔触聚焦于高考。一一读来,生出许多感喟。

恢复高考的消息是1977年10月21日公布的,考试在12月5、6两日举行。报名到温习功课,只有40几天时间。全国570多万考生,竞争27万个入学名额,大家都是仓促上阵,最后谁能中榜?其实有迹可循。

我们班同学,入学前以中学教师居多。但教师的身份各式各样。

       王廷华

24岁的王廷华是五寨师范语文教员。他的老家保德县南河沟乡白家沟村,父亲多年担任村干部,文革初挨斗他也受牵连不能上学。父亲决定举家搬迁,搬到本县东庄墕公社化岭塔村才有学上。化岭塔村二十来户人家住在一条南北方向的斜坡上,几乎全是土窑洞,发生两次山体滑坡,五窑洞坍塌,死亡八人。他家黄土塌了半院,门都没法开,只能从窗户进出。全家又搬回白家沟村七年制学校毕业上高中,村里设置障碍,幸亏校长,王廷华同学是我们公社最好的学生,只要有一个高中名额,非他莫属他从南河沟高中毕业后,当了公社水利员。1975年,获得去五寨师范读书机会,1977年留校教书。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想报名。最初学校说,按往年规矩,师范毕业生要工作二年才能报名后请示地区教育局焦急等待两天,得到答复,国家今年恢复高考,广开才路,可以报名!他才得到报机会

         白营科

21岁的白营科是柳林县贺家坡公社的“缺额代教”,既不是公办教师,也不算民办教师,就是公办教师因病因事请假,教育部门聘代替教学,每月挣18元,寒暑假没有收入。他1974高中毕业,有位老师生病,由他顶替。第一年在小学复式班,给二年级和四年级上课,第二年公社成立初中,当了两年语文教师,第四年公社办高中,又到高中当语文、政治课教师。他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信息不灵,闻听恢复高考,仍将信将疑。确知信息时,离高考的仅剩一个月。报名后,最大困难是缺少复习资料,亲朋好友找有关书籍,也湊不齐决定把复习的重点放到史地和数学,数学上碰到难题,本想向本校数学老师请教,但这位老师也要参加考试,过多麻烦人家不好意思;史地过去没学过,经过多方搜寻,只找半本历史书。白天照常给学生讲课,晚上复习,每当夜幕降临,就关在门挑灯夜战,瞌睡实在不行,把脑袋伸进冷水盆里泡一泡,清醒后再继续复习。

他收到录取通知后,全家人提有多么高兴。当年村、校,周围相邻的五个公社,只考上他一人!入学时,父亲想给他准备50元钱。为了筹款,投亲拜友凑不出来,最后父亲到邻村供销社借了30元,才凑够数目。

       马建文

马建文是太原南郊刘家堡人。1976年高中毕业文革后期当地学习朝阳农学院,每个公社办一所农业大学,他入读的刘家堡中学改名刘家堡农大因为上学期间参加微生物组,进行生物农药试验,毕业留校当了植保课教师。不挣工资,一天记10个工分,转回生产队领取,每月再补贴五斤白面,到公社治河工地领取。1977年,刘家堡农大己出现危机,正式编制的教师不必担心,而马建文是临时代课教师,裁撤首当其冲即将卷铺盖回家种地。高考旱地里送来了及时雨。学校同意他报名参考,暂不发配。终于考中,学校同事们纷纷祝贺。

当然,大量同学原来不是教师。

    盖建忠

盖建忠来自浮山县,父母民。他1974年在浮山中学毕业,当年招到县委当了通讯员,为领导送水倒茶、整理卫生、分发报刊材料起早贪黑地工作。

国家恢复高考的心思又活动起来。白天随县委办公室下乡蹲点,在地里干农活,下工后骑车几公里回到县城中学听辅导课,经过几十天辛苦奔波,终于熬到了高考的日子。高考结束后,没有感到丝毫轻松,反而陷入忐忑不安的境地。担忧真的考上了,如果有人使坏政审通不过就彻底完了。不久到初选上榜的喜讯。教育部门县城最繁华的地段张榜公布名单。全县初选名单上共40名,其中文科8名,理科32名。后来8名文科初选考生,只有2人正式录取,他是其中之一。

绝大多数同学被大学录取是喜从天降,却也有人喜中有悲。

 石民民是来自太原的考生。父亲是老干部,母亲是中学高级教师。上学以前,他在工厂钳工他钟情的专业不是历史,而是电影。但77年恢复高考,北京电影学院并未招生。他考上山西大学两个月后,请假去北京电影学院考导演系,初试已经通过,面试之前校方突然告诉:因为已经考上山西大学了,所以不可以再考北京电影学院。拒绝的原因很简单:大学生名额是国家的稀缺资源,如果退学,就浪费了一个大学生名额。电影学院不同意退学后再考。悻悻地返回太原。他后来遗憾地想,如不是已经考上山西大学,也许和张艺谋就成了同学。我也说“石民民学历史是历史的误会。”高考刚刚恢复,让学生自由选择,转换专业,70年代没有可能。直到80年代,执掌武汉大学的校长刘道玉校长才开始这方面的尝试。石民民说,“在那个年代,这是一次极微小的历史错位。而这次错位,断送了一个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文艺青年的导演大梦。

石民民(左)的表演剧照

 石民民的话,并非枉语。上学期间,他还是显示了戏剧编导、表演才华。1980年底独立创作、导和主演的话剧《问问你的心深处》,全国学联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拔得头筹,获全国一等奖和山西大学生文艺汇演第一名。该剧设计了五个人物:春生、白凯、沈霖、小雪、高霞。前三位是77级在校学生,小雪是小学民办教师,被白凯退婚的善良柔情女孩;学生沈霖是大学教授的女儿,为人正派,见多识广;而高霞则是一个俗世女性。该剧围绕着五个人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命运演绎,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情节跌宕起伏,情绪饱满,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生活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在太原湖滨会堂,面对全省的大学生汇报演出,引起强烈轰动,在校园路边常常可以听到学生们的激烈辩论。

可惜的是,当时他的学业和影视行业之间没有通道。石民民毕业后只好从事共青团工作,后来下海经商,阴差阳错,或许因此,中国第五代导演少了一位。

 我们班同学79人,分四个小组。以上五位,都是我所在的第一小组同窗。其中四位,同一寝室。毕业以后,和石民民往来稍多。白营科给过我难忘的帮助,是患难之交。有的同学来往不多,仅仅在同学聚会时匆匆谋面。多数同学的人生轨迹,并不知情,直到这次才有耳闻。他们毕业后,不论担任公务员,还是企业领导,兢兢业业,各有千秋。这次征文,都写出挑战命运的酸甜苦辣,这些独特的信息,值得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研究者珍视。

放眼全国的77级、78级、79级大学生,他们在中国转型留下的印记十分深广,无愧为一个历史阶段的民族栋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的影响,一篇短文难以尽述。

新三届的回忆文章已经不少,我们班同学这次征文,只能说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又想起中国行将步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口,诗人龚自珍的名言: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